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诊断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诊断效果。对照组(40例):应用X射线检查;实验组(40例):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型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分型误诊几率为5%(2/40),数据较对照组低,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之于X射线检查,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更高,对临床分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病变分布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确诊患者102例,占比86.64%,X线检查确诊患者56例,占比47.46%,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患者显著高于X线检查确诊患者(P<0.05)。118例患者中病变部位共有322个,多层螺旋CT扫描的总检出率为94.41%,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45.34%)(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80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即观察组4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对照组40例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7.5%,对比组间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树芽征、腺泡结节、磨玻璃密度影检出率,组间数据并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空洞检出率,对比组间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在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可提升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将行常规剂量(120m A)64层螺旋CT诊断作为对照组,行低剂量(40m A)诊断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征象表现、辐射参数指标。结果: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0.6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检出空洞67.18%、钙化灶28.12%、实变89.06%、磨玻璃密度影57.81%、树芽征85.93%,与对照组未显示高度差(P0.05);研究组CTDLvol(1.97±0.40)、ED(1.35±0.28)、DLP(67.42±10.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确保诊断准确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14%)、27例(96.43%)与26例(92.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100例肺结节患者中确诊恶性85例,良性15例,恶性结节以肺腺癌为主占68.24%(58/85);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0/85)、80.00%(12/15)、92.00%(92/100),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4%(79/85)、66.67%(10/15),89.00%(89/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1.5 mm图像、MIP图像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及诊断检出率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身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行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86例疑似胰腺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即对照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实验组则为多层螺旋CT检查,借助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鉴别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检查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40例,检出率为95.24%(40/42);多层螺旋CT检查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41例,检出率为97.62%(41/42)。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另外,核磁共振检查时间为(27.35±6.16)min、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为(18.22±3.19)min,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中,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均可保证诊断准确性,但核磁共振检查时间略长,可为医师提供各项病理信息,需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施以科学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对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所有小肝癌患者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检查。结果:通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其中43例伴有肝硬化,检出小肝癌病灶70个;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诊断率分别为97.1%(68/70)、82.9%(58/70)、87.1%(61/70)。对比手术病理诊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与之对比,三期综合检出率增高至100%。临床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其小肝癌的三期扫描表现以及特点为,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灶,在门脉期则为低密度灶,延迟期呈低密度,分别占91.4%(64/70)、74.3%(52/70)、87.1%(61/70)。结论:在临床小肝癌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肝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DR胸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急症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选取肋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R胸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及应用局限进行对比。结果:100例肋骨骨折患者138处骨折,CT扫描诊断检出率为93.5%(129/138),X线胸片检查诊断检出率为76.1%(105/13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外伤肋骨患者,CT的敏感度及检出率明显高于DR胸片,DR及螺旋CT检出均具有明显的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才能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胰腺癌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太仓市沙溪人民医院诊治的胰腺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2名设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CT平扫和各时期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准确率和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40/42),在40例患者中,肿瘤位置在胰头部占比为37.50%(15/40),胰颈部占30.00%(12/40),体部占20.00%(8/40),尾部占12.50%(5/40)。肿瘤直径范围在1.18~6.89 cm,平均(3.42±0.48)cm。结论:在胰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准确性高等优势,能够为病情判断提供有力参考,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诊断中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并经B超确诊为高度疑似腹壁受累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发病7 d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MRI检查,并分析多层螺旋CT及MR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的诊断价值、受累部位、深度的检出率及受累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的准确率、灵敏度分别92.25%、94.87%,MRI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的准确率、灵敏度分别95.00%、9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部位为35/39(89.74%),MRI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部位为34/39(87.18%),两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05),而MRI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受累深度检出率为37/39(92.31)%高于多层螺旋CT的32/39(82.05%)(P<0.05)多。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为腹壁脂肪内密度增高,并伴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内小结节时行剂量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40例胸片示肺内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低剂量螺旋CT扫描,20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2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剂量辐射参数,观察两组肺部小结节影像表现,评价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影像质量优良率(95.0%)与对照组(100.0%)相当,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90.0%)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W(1.51±0.09)mGy·cm^2、DLP(41.32±2.15)mGy·cm^2、ED(0.73±0.02)mGy·cm^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内小结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基本相当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患者辐射损伤,应用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早期肺癌患者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低剂量螺旋CT扫描,45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45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图像噪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临床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层螺旋CT诊断)和对照组(常规CT诊断)各45人。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检出率(95.56%)、确诊率(93.33%)较高,误诊率(2.22%)、漏诊率(4.44%)较低(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诊断,提高疾病检出率和确诊率,使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 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 14%)、27例(96. 43%)与26例(92. 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 0. 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TTE联合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55例(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患者均进行TTE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联合诊断检出53例,准确率96.36%,TTE检查检出42例,准确率76.36%,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46例,准确率83.64%,与联合诊断对比,P<0.05,联合诊断破裂口检出率53例,检出率96.36%,高于单纯TTE检查与单纯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联合诊断心包积液检出19例,检出率100.00%,血栓检出24例,检出率96.00%,高于单纯TTE检查,P<0.05。结论: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TTE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肺结核空洞患者和50例肺癌空洞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对两组肺部空洞特征及病灶周围组织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空洞患者肺部空洞特征中结节、毛刺、分叶、气液平面、内壁光滑和外壁毛糙等表现发生率高于肺结核空洞患者,钙化、卫星灶表现发生率低于肺结核空洞患者(P<0.05);肺癌空洞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特征中炎症、纵膈淋巴结钙化和肿大、胸膜凹陷发生率低于肺结核空洞患者(P<0.05);两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和肺癌患者肺部空洞病变进行扫描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两种疾病,对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因此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结果、CT重建图像及薄层肺部扫描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多层螺旋CT征象检查中管壁增厚、腔内外病变、阻塞性病变、转移性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率(95.92%)与手术病理(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肺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新发活动性肺结核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各50例,分别观察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结果:50例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在低能量与常规能量扫描中的检出率中,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在新发与复发病例中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气道壁增厚、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钙化、肺气肿在新发与复发病例中检出率完全一致。结论:低能量螺旋CT肺部扫描,接受X射线剂量为常规扫描1/6~1/4,但能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病理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及多层螺旋CT对各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66例(82.50%);良性病变14例(17.50%),其中7例肺部感染,4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肺癌62例(77.50%);良性病变18例(22.50%),其中9例肺部感染,5例肺结核,2例肺纤维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病理对肺癌、良性病变诊断率与多层螺旋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4%、73.91%、60.0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肺癌,改善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