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100%,80%,60%,40%,20%)巫山淫羊藿的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巫山淫羊藿对遮荫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为药用淫羊藿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巫山淫羊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遮荫处理下巫山淫羊藿植株形态指标、光和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性酶活性。结果:除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形态指标都出现显著性变化,在80%~40%光强处理下的巫山淫羊藿生长良好,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高;遮荫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在100%~60%光强处理下逐渐增大,60%~20%光强处理下逐渐减小;遮荫后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在100%~60%,100%~40%光强处理下逐渐增加,60%~20%,40%~20%光强处理下逐渐下降;遮荫后SOD,CAT活性值减小;POD,APX活性值在100%~40%光强处理下逐渐减小,在20%光强处理下有所增大。结论:80%~40%光强处理有利于巫山淫羊藿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强对药用白菊花营养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药用白菊花营养期在不同光强处理(透光率分别为自然光的100%,80%,60%,40%,20%)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响应值。结果:药用白菊花各生理生化指标随生长发育进程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一定的动态变化,且随相对光强的减弱,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与光强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后升。结论:适当遮阴有利于药用白菊花营养期氮素的积累,且使植物处于较低的胁迫环境;营养期药用白菊花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为自然光的80%~60%,处理时间以20~40 d为宜。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
目的:对PEG-6000处理广丰药薯试管苗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为广丰药薯的大田移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定PEG-6000处理下广丰药薯试管苗的总叶绿素、可溶总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CAT和POD的活性。结果: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中,随干旱胁迫的加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广丰药薯试管苗的总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可溶性总糖、脯氨酸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CAT、POD和SOD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广丰药薯试管苗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广丰药薯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川贝母生理指标、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牟兰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48-195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川贝母生理指标及鳞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川贝母的生长温度,观察不同温度15,20,25,30 ℃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a和b、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结果:15,20 ℃处理的川贝母生育期较长;4种温度处理下川贝母叶绿素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且15,20,30 ℃下川贝母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a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此外,川贝母叶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和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以及鳞茎增长率和干重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结论:川贝母不宜生长在过高温度环境,相对较低温度下其生育期较长,鳞茎可适当生长,生物碱含量也有所增加。此外,低温下川贝母通过增加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来提高抗寒性,并能维持正常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分对羌活植株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羌活植株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羌活植株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变化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含水量保持在100%FC水平有利于羌活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100%FC下羌活植株叶长、叶柄长、叶柄粗、根长、根粗和地下干生物量均显著增加,70%FC对植株产生轻度胁迫,20%FC不能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植株全部干枯死亡。(2)随着水分处理时间的延长,羌活植株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根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根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的趋势;根茎丙二醛(MDA)含量则先减后增。实验后期,40%FC下羌活植株SPAD,POD,SOD活性低于70%FC和100%FC,MDA含量则高于70%FC和100%FC。(3)含水量在70%FC有利于羌活植株有效成分积累。70%FC下羌活植株羌活醇、异欧前胡素含量显著高于40%,100%FC。综上所述,土壤水分含量为70%~100%FC时,有利于羌活植株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萘乙酸(NAA)在浸种及幼苗期喷施处理对盐胁迫下黄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为材料,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于培养瓶中培养,测定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100 mmol/L Na Cl模拟盐胁迫环境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萘乙酸浓度低于10-3mg/L时对黄芪种子发芽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于0.1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在幼苗期于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下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明显升高;当喷施NAA浓度为10-3mg/L时对黄芪幼苗根和茎的伸长都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黄芪幼苗脯氨酸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同时保持可溶性糖在较高水平;在10-2mg/L时黄芪幼苗根部SOD活性最高,缓解盐胁迫。结论:萘乙酸浓度为10-3~10-2mg/L可明显缓解黄芪生长的盐胁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空诱导对丹参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考察了航天搭载后丹参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同时与地面对照组丹参进行比较。结果:搭载后丹参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明显,花前期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28.5%,可溶性糖的含量平均减少近42%,且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CAT,SOD的活力均高于地面对照组。结论:航天搭载对丹参的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方面产生影响,能够显著提高其光合作用,增强CAT,SOD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光强对野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适于野菊生长的光照强度,为野菊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分别在100%,80%,60%,40%,20%全自然光强水平下种植野菊,生长旺盛期测定野菊相关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及保护酶系统指标,采取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野菊叶片在80%以上全自然光强下出现不同程度发黄现象,株高和茎粗在60%全自然光强达到最大值,60%以上全自然光强下野菊分枝数显著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与光强负相关,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则随光强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60%全自然光强下野菊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生理指标均处于最高水平;60%~80%全自然光强下野菊叶绿体结构无明显异常,全自然光强下基质片层破碎,20%~40%全自然光强下叶绿体数量、淀粉粒数量与体积均明显降低;随光强下降,SOD与CAT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综上,野菊在20%~100%全自然光强下均能生长,但在60%全自然光强下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4)
目的:探讨太子参根际土壤的化感自毒作用,揭示太子参产生连作障碍现象的化感自毒作用机理,为缓解太子参连作障碍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子参和莴苣为测试植物,系统研究太子参根际土壤对其存苗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正茬太子参的存苗率、苗高、根长、根鲜重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重茬,分别比重茬提高了9.09%、69.80%、9.31%、24.68%;正茬太子参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高于重茬,比重茬提高了47.16%;重茬太子参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正茬,分别达到正茬的105.62%、160.52%、108.07%、256.52%;太子参根际土壤水提物对莴苣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总体规律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化感效应,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连作导致太子参的存苗率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生物量降低,SOD活性增强,MDA、可溶性糖及Pro含量升高,植株生理代谢絮乱,阻碍太子参的生长发育,产生连作障碍现象;太子参根际土壤的化感自毒潜力要明显大于对照土壤,并且其化感自毒潜力随土壤水提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金钗石斛对温度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对温度的生理反应,确定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于同一光强下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对金钗石斛进行处理;采用754GW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石斛叶中MDA,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及叶绿素含量;POD,CAT活性及其同工酶电泳。结果石斛的生理活性随温度由低到高,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25℃处理石斛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MDA含量及POD活性,则显著低于其它处理;CAT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POD活性与之呈显著正相关;CAT,POD同工酶分析表明,温度引起石斛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增减或强弱的改变,其变化与相应酶活性基本一致。结论25℃的平均温度(23~28℃)有利于促进金钗石斛的生长与代谢,是其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2株内生真菌对菊花抗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接种内生真菌(葡萄孢属C1菌Botrytis sp.、球毛壳菌G4菌Chaetomium globosum对药用菊花Ch.morifolium抗旱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0%,20%,30%,40%PEG6000胁迫菊花组培苗4 d,测定各处理组菊花生物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模拟干旱胁迫后,接种内生真菌的菊花长势好于对照(未接菌),PEG6000胁迫4 d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菊花总生物量不断减少,接菌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C4组高于C1组;各处理组MDA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各处理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照SOD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接菌组SOD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对照PAL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浓度PEG胁迫后,接菌组MD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PAL活性均始终高于对照.结论:接种内生真菌提高菊花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Wen Q  Zhang N  Cao RX  Zhou XY  Tang J  Wu NB 《中药材》2012,35(3):341-346
目的:探讨UV-B辐射胁迫下黄连的抗逆生理机制,为黄连栽培及提高黄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设置UV-B辐射时间及不同强度梯度,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各处理组的黄连同工酶及相关逆境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UV-B辐射3 h后,SOD1(Rf=0.125)、SOD2(Rf=0.312)、CAT1(Rf=0.428)、POD3(Rf=0.290)、POD4(Rf=0.636)谱带被先后诱导,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长,这些谱带开始丢失或减弱,尤其处于重度UV-B胁迫下,CAT1(Rf=0.428)、POD3(Rf=0.290)谱带会提前丢失;此外,UV-B辐射使得叶片中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UV-B辐射7 h后,除UL组脯氨酸上升外,各组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开始有所下降,可溶性蛋白谱带数增多。结论:短时间的UV-B辐射会诱导黄连增加抗氧化酶同工酶的表达量及谱带数,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抗性物质来提高自身抗性能力,UV-B辐射持续7 h后,黄连自身调节系统被破坏,代谢开始紊乱,同工酶谱带开始丢失及减弱,可溶性蛋白条带增多变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光因子对三叶木通种苗存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遮光度40%、60%、80%和全光照4种处理方式,以种苗存活率、苗期适合度和生长状况为指标。结果全光照条件下,死亡最高时期出现在播种后第46~60 d和121~135 d这两个阶段,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63.0%,适合度仅为0.115 00。遮光度40%和60%两种处理,死亡最高时期出现时间相近,死亡率前者高于后者,分别达63.4%和38.5%,适合度分别达0.17019、0.27983。当遮光度达到80%时,死亡最高时期出现时间不明显,其种苗死亡率为51.9%、适合度为0.222 46。结论光因子对三叶木通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具有明显影响,生产中采用60%遮光度给三叶木通幼苗遮荫可有效地提高三叶木通的种苗存活率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决明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决明子在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决明幼苗叶片叶绿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原生质膜透性、叶片丙二醛(MDA)量、可溶性糖量、可溶性蛋白量及脯氨酸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盐胁迫下的决明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结果表明,外源性ALA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原生质膜透性、叶片的MDA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结论外源性ALA通过提高决明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决明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猴耳环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探讨其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5%、10%、15%、20%聚乙二醇6000(PEG)处理猴耳环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及萌发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脯氨酸量、可溶性蛋白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PEG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明显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降低,提高了平均发芽速度;萌发期间各生理指标均高于对照,细胞膜透性、脯氨酸、MDA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量呈下降趋势,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猴耳环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6.
遮荫对掌叶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栽培生产和林药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遮荫处理(遮荫率分别为0%,40%,60%,80%)下掌叶半夏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指标是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含氮化合物变化程度不同。与全光对比,A,B,C处理的葫芦巴碱和胸腺嘧啶含量增加,A,B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也增加,而C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减少。结论:中度遮荫下,能够提高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在一定遮荫条件下栽培,适宜林(果)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