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安玉英 《吉林医学》2014,(15):125-3322
目的:分析药师干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用药时未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患者临床用药时药师全面参与,观察两组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医药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使用时间及种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23%(1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师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而且对降低医药费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55-158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均采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抗肿瘤药前经审方药师审核,对照组在审核时按照临床常规性审核方式,研究组应用我院制订的审方药师审核步骤详加审核,以此比对两组的化疗效果、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因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性78.0%高于对照组61.0%(P0.05),临床不合理用药类型有9种,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类型数量300份,而研究组不合理用药类型数量41份,因此研究组抗肿瘤药医嘱各不合理类型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低于对照组34.1%(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抗肿瘤药物需经审方药师审核,可提升临床化疗效果,增加用药安全性,并降低抗肿瘤药物存在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特点,探究科学有效的药学服务措施。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10例慢性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导致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病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学历水平、经济情况、联合用药、合并疾病等;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历水平、经济情况、联合用药、合并疾病等相关因素均有可能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造成影响,临床药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用药指导工作,建立有效的药学服务措施,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点评的处方样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抽选850张处方,另外抽选未经临床药师参与点评的处方850张,对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随机选取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50例感染病患作为研究组,选取临床药师未参与治疗的50例感染病患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感染病患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的处方的药物用法用量不当、无指征用药、给药时间较长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均明显低于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处方(P0.05);研究组病患的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用药种类以及用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处方进行干预,可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由此避免对病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400例采用常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其用药间隔时间、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0例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剂量采用常规经验决定,不对其进行特殊间隔用药。实验组患者由有经验的药师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间隔时间等制定周祥的计划。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频度、剂量、间隔合理性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实验组中患者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针对常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和疗效,有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干预模式对华法林患者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干预模式,对照组无药师参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性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出现率以及总出血率分别为0、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和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年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采取药师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以及疗效,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由临床药师设计中药注射剂使用调查表,并由药师负责进行用药监督等,对照组则常规应用中药注射剂,对比两组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药注射剂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24.5%、不良反应5.0%、配伍禁忌3.0%、差错量1.0%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用药合理占45.0%,对照组用药合理占13.0%,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过大占40.0%,对照组用药剂量过大占77.0%,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中中药师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药物治疗法,实验组使用详细的药师干预进行治疗,对患者住院花费费用、总药费、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种类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过干预药物治疗过程后,实验组住院费用与总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实验组药物使用时间与品种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药师进行合理用药,能够大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而且对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指导骨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方法 2008年6月89例骨折住院患者按药师是否参与用药决策分为2组,药师参与指导用药组(A组)45例,医生经验用药组(B组)44例.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统一方法、标准和内容,对药师参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A组患者使用单一、2联、3联及以上抗菌药物者分别占81.40%、16.28%、2.30%,B组分别占43.48%、47.83%、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抗菌药费A组均低于B组.对DDD、DDDs及DUI值分析显示,A组用药更合理,无滥用抗菌药物情况.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指导用药的抗菌药物使用成本明显降低,临床用药更合理.应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决策、督导、宣传和教育作用,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前(2018年1月-5月)与参与管理后(2018年6-12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指标以及不合理医嘱的变化情况。结果:参与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增长率较参与管理前下降了45.7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长率下降了13.39%,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的增长率分别增加了23.72 %和9.95%。参与管理前后的用药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减少,其中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疗程不合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科室抗菌药物管理有助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指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临床药师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30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用药管理,研究组患者则实行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和用药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研究组患者的用药满意率为8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加强临床药师用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处方不合格率、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费用、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结果经药学干预的实验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85.00%,明显高于及时干预的31.25%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菌药用药管理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抗菌药用药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联用药使用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患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三联用药使用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时机不合理率为2.00%,给药方法不合理率为4.00%,剂量不合理率为4.00%,用药种类不合理率为2.00%,联合用药不合理率为2.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20.00%、24.00%、14.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抗菌药用药管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心血管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均改善,且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方面,实验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心血管药物,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12例患者(共2840份医嘱),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2.75%与对照组9.51%相比显著较低(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3%与对照组8.59%相比也较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后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未实施药师干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5%,P0.05;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合理使用率为6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三联及以上用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口服制剂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引入药师干预机制,能够显著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并促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对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33-135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癫痫患儿药学监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临床药师在患儿治疗过程中不给予药学监护,试验组临床药师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药学监护,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及用药合理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用药合理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不良反应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癫痫患儿进行有效的药学监护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师对于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干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本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师干预情况分为两组,5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师干预用药,42对照组患者仅由临床医生给予用药,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剂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过量、重复等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更为规范,两组用药不规范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时,药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增加用药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还间接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与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学服务,观察组实施有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4%,相较于对照组81%,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3%(P0.05)。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依从性有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