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癌,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冒窦粘膜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88.5%及78.3%.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Hp在中晚期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腺癌的Hp检出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Hp检出率(P<0.05).结论①Hp与中晚期胃癌无明显相关性.②胃腺癌患者的Hp检出率较胃印戒细胞癌者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模式和疗效。方法回顾874例女性胃癌与同期l737例男性胃癌的特点。结果女性胃癌发病率占同期胃癌的33.47%。与同期男性胃癌相比,其发病年龄较早;病理类型中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等分化较差的类型占总数的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5%、31.83%、29.74%,根治性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男性胃癌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04%、38.19%、31.39%,男性及女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224〉0.05)。结论女性胃癌发病年龄较轻,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脏器侵犯,但与男性胃癌在总体生存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429例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近5年来就诊于我院的胃癌患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00年1月~2005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计429例)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等进行统计。以t检验分析确诊年龄与病理类型、发生部位、是否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检验分析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是否转移、抗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抗体、H.pylori-CagA-I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429例胃癌中,男性占73.6%(316例),女性占26.4%(113例)。平均年龄为62.48岁(19~93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51.2%,印戒细胞癌占21.2%。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占45.7%,贲门胃底癌占11.9%。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②在确诊年龄上,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平均年龄61.41岁)与低中度恶性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平均年龄64.82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体癌(59.60岁)与胃窦癌(63.0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61.73岁)与无转移组(61.05岁)无显著差异(P〉0.05)。③胃癌的病理类型与肿瘤部位、是否转移、H.pylori-CagA-IgG相关性:胃体癌组、已转移组、H.pylori-CagA-IgG阴性组恶性度高(P〈0.05)。病理类型与患者血清抗H.pylori抗体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①胃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以低分化腺癌、胃窦部多见,印戒细胞癌有逐年发病增多的趋势,未见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②在胃癌患者中,病理类型恶性度较高者,相对较为年轻;发生于胃窦部者,年龄相对较大。是否已有转移与年龄无关。③发生于胃体部、已有转移、H.pylori-Ca-gA-IgG(-)者,胃癌恶性度较高。抗凡pylorl抗体与胃癌恶性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998年间9509例胃镜检查及2278例病理活检资料,结合手术记录。结果:有症状患者胃癌的检出率为6.77%(644/9509例),其中≥40岁者(9.97%)明显高于<40岁者(1.08%)(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病理活检中胃癌的检出率达28.27%(644/227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检出总的阳性率高达70.85%(1614/2278例),其中<4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43.47%,而≥40岁者则高达75.86%(P<0.01)。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平均年龄均高于炎症组(P<0.01)。胃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之间,占68.2%。各病变中男性均多于女性,但40岁以前胃癌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胃体及贲门部位的恶性病变多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40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男性有癌前病变者以及胃体、贲门部位病变应常规行胃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定理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PTEN与Surv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堃  耿明  李云峰  薄云 《山东医药》2010,50(7):72-73
目的探讨PTEN、Survivin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观察组)中PTEN及Survivin基因表达,并与20份正常胃组织(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42例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PTEN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为70.0%(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尸〈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转移及浸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自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50份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TGF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癌组织CT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CTGF的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TGF蛋白可作为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诊断为TA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男女患者TA临床特点的差别。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9;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显著大于女性患者[(32±13)岁比(24±9)岁,P〈0.053,40岁以上发病的男性占29.4%,女性占4.8%(P〈0.05);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显著增加(47.1%比75.8%);血沉(17.6%比62.9%),C反应蛋白(11.8%比51.6%),白细胞计数(17.6%比40.3%)均显著增加(P均〈0.05)。男女患者血管受累部位、分型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早于男性,病情多处于活动期。  相似文献   

8.
3 427例胃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16年来胃癌发病情况的动态观察,分析其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方法 将我院1986年-2001年胃镜检查资料列为研究对象,人为分成1986—1993和1994—2001前后两组,探讨检出率和性别的差异,并以1989年和1999年为例,比较10年间胃癌平均发病年龄的变化。结果 16年来随着胃镜受检人数的增加,胃癌检出人数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是胃癌检出率却呈波动下降趋势.前后两组检出率分别为11.29%(1102/9760)和7.28%(2325/31945),差异显著(P〈0.001,x^2=132.79)。后组男女性别比(2.9)低于前组(3.5)(P〈0.05,x^2=5.23)。199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1989年的1.08倍(P〈0.001,μ=6.60)。结论 盐城地区胃癌检出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胃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上升,男性比例有所下降,可能与环境因素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胃腺癌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β-连环蛋白和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2例胃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共297份,其中取自癌组织102份,癌旁组织195份(肿瘤边缘2cm以内97份,5cm以外98份)。将标本分别制成282点、156点和156点三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芯片中β-连环蛋白和c-myc的表达。结果β-连环蛋白和c-myc基因表达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从肠上皮化生开始即有明显增高,在胃癌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5,P〈0.001)。肛连环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c-myc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胃腺癌中β-连环蛋白和c-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可能激活靶基因c-myc的表达,并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肠化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1333例普查人群的胃活检组织和30例胃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做Warthin-starry染色,对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慢性浅表胃炎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用粘液组化方法染色分型。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度相关,与胃溃疡、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早期胃癌显著相关,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胃炎伴肠化生、胃增生性息肉亦相关(P均<0.05);进展期胃癌的Hp感染率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型胃癌中以腺癌Hp检出率高(75.4%),与粘液细胞癌Hp检出率(30%)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型肠化生之间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杨丽敏  王进 《山东医药》2010,50(1):59-60
目的研究正常胃黏膜和胃腺癌组织中桩蛋白(Paxillin)及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Paxillin和VrEN在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88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axillin阳性表达率(72.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32.5%)(P〈0.05);PTEN阳性表达率(47.7%)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100%)(P〈0.05)。胃腺癌组织中PaxiUin和PTEN的表达与胃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胃腺癌组织中Paxillin与PTE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69,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axillin蛋白水平的高表达与PTEN蛋白水平的低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一组能够有效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正常胃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PTTG基因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强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的表达均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TTG基因和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食管动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性别因素对食管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动力的性别差异。方法:83例健康志愿者以及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196例和RE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受试者行食管测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包括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湿咽成功率)。结果:RE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ERD组(69.2%对43.4%,P〈0.05)。健康对照组和NERD组男性基础LESP较女性显著降低(P〈0.05),男性健康志愿者食管体部近端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女性(P〈0.05),男性RE患者湿咽成功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男性NERD患者LESP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45.9%对29.7%,P〈0.05),男性RE患者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8.1%对46.9%,P〈0.05)。结论:无论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还是健康志愿者,男性的食管动力均较女性差,男性性别是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pha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Epha4蛋白及mRNA在66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14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pha4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4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胃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Epha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0%(35/66)。Epha4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体积、癌组织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Epha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成都区域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内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我院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特征,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4.8—2008.7间经胃镜确诊的455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并发症、Hp阳性率及老年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部位和大小。结果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5.98%和4.86%(P〈0.01),且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在两组的检出率均有差别(P〈0.01);两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没有差别(P〉0.05),平均溃疡面积分别为1.479±3.737和3.209士7.914(P=0.01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0.89%(P〈0.005),不同类型溃疡的H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性溃疡型胃癌在胃底的发生率高于胃溃疡(P=0.0005),面积大于胃溃疡(P〈0.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胃溃疡多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并发症发生率高。溃疡性胃癌则好发于胃底,且溃疡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16.
刘中路  高美华 《山东医药》2009,49(13):20-22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蛋白、CEAmRNA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大肠癌、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最佳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1例大肠腺癌、20例胃腺癌住院患者和2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检测其术前血清CEA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中CEA蛋白和CEA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胃癌组织CEA蛋白及CEA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P〈0.01,或〈0.05),胃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及组织中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CEAmRNA在大肠癌和胃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3768例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A组,男性尿酸〉420μmol/L,女性尿酸〉357μmol/L)和尿酸正常组(B组),排序后再进行五分位分组;年龄按40~70岁每5岁分组共分为7组,比较各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BMI、腰臀比(WHR)、血压和生化指标。尿酸与血糖、HbAl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酸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t=-11.091,P〈0.05),随年龄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女性尿酸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A组较女性A组平均年龄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t=2.526、2.764,均P〈0.05)。女性A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男性A组HbAlC均低于B组(t=2.147、3.284、2.982,均P〈0.05),男女A组空腹、餐后胰岛素、HOMA-IR和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Ser)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H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B组(均P〈0.05)。男性A组白蛋白/肌酐(Alb/Cr)明显高于B组(t=-3.922;P〈0.05),女性两组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尿酸与BMI、TG、A1b/Cr呈正相关(OR=1.128、1.231、1.004,均P〈0.05),与HbAlC和e-GFR呈负相关(OR=0.811、0.973,均P〈0.05);女性尿酸与BMI、TG、HDL-C呈正相关(OR=1.171、1.179、0.264,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OR:0.978;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以及e—GFR下降。男女糖尿病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其年龄、体重、血压等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马涛  孙威 《山东医药》2009,49(32):46-4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意义,探讨HIF-1α与iNOS的相关性。方法胃癌手术标本9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iNOS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F-1α和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HIF—1α和iNOS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与iNOS正相关(r=0.710,P〈0.05)。结论HIF-1α与iNOS联合检测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1,51(35):50-5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IL-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H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VEGF和IL-8水平,与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VEG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胃癌组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均〈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VEGF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VEGF和IL-8可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血清VEGF和IL-8水平有助于胃癌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人口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98例维族和汉族UC的结肠镜检出率、性别、年龄、居住地、家族史和吸烟史等人口资料。结果10年间UC的总检出率为10.58%,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维族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12.31%和9.01%,P〈0.0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维族男女性别比显著低于汉族(1.05:1和1.37:1,P〈0.05)。维族UC的确诊年龄显著低于汉族[(34.46±14.19)岁和(42.53±15.68)岁,P〈O.053。维族和汉族UC发病年龄高峰相同,均为30~39岁,维族以青少年(≤40岁)患者居多,而汉族以中老年(≥41岁)患者居多。城镇患者多于农村患者,维族农村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汉族(29.53%和18.169/6,P〈0.05)。维族0.72%患者存在家族史,汉族患者均无家族史。维族患者吸烟人数显著高于汉族(19.75%和14.57%,P〈0.05)。结论2003年至2012年间UC的检出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维族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维族和汉族UC均以男性多见,维族男女性别比明显小于汉族;维族和汉族UC发病年龄高峰均为30-39岁,维族平均年龄明显小于汉族,但汉族呈现出双高峰的年龄特征,而维族无;维族和汉族均以城镇患者多见,维族农村人口比例明显多于汉族;维族和汉族UC均缺乏家族聚集性特征;维族患者吸烟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