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中放置阴道腹腔引流管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因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分为A组(放置腹壁腹腔引流管30例)和B组(放置阴道腹腔引流管30例),比较两组发热天数、术后发热的病例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长度、发生术后淋巴囊肿的差异。结果:在发热天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潴留囊肿及术后3个月阴道长度四方面B组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发热的病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放置阴道腹腔引流管具有并发症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而且明显增加阴道的长度,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尤其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邵株燕  张平 《肿瘤学杂志》2008,14(9):712-714
[目的]探讨开放阴道断端在宫颈癌根治术巾的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38例,根据阴道断端的开放或闭合分为两组(A组,开放组65例;B组,闭合组73例)。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的长度。[结果]A、B两组平均术后发热时间为5.45d与5.95d(P=0.24):平均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均为5.51d;发生阴道残端或(及)盆腔感染分别为4/65例(6.2%)与7/73例(9.6%)(P=0.46),以上三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高于B组(29.2%vs.13.7%,P=0.025)。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A组患者的阴道平均长度6.82±0.61cm,而B组为5.11±0.39cm(P〈0.01)。[结沦]开放或闭合阴道断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的近期康复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开放阴道断端可以明显增加阴道残端长度,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开放阴道断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57例子宫颈癌(诊断为Ⅰa2-Ⅱa期)患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实施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SRH);B组30例,实施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RH),比较两组间的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切除淋巴结数量及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保留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切除淋巴结数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平均时间(213.2±60.4)h、术后残余尿量(50.7±7)ml、肛门排气时间(53.2±4.3)min、术后排便时间(72.4±3.3)min与对照组(297.6 ±72)h、(70.8±9)ml、(68.1±5.6)min、(89.5±6.7)min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患者排便、排尿无异常,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NSRH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对早期宫颈癌治疗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术前给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术前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6.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组(36.7%)多于放疗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切缘均无肿瘤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近期疗效比术前单纯放疗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6 cm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8例6 cm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5例)、开放手术组(23例),其中腹腔镜组依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腹腔组(39例)与经腹膜后组(26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保留引流管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经腹腔组和经腹膜后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少于开放手术组(均P0.05),但经腹腔组与经腹膜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保留引流管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无论是经腹还是经腹膜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6 cm肾上腺肿瘤均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治疗的顺序随机分为A组(针灸组)和B组(非针灸组)各60例,A组60例术后肌注新斯的明并行针灸治疗,B组60例术后仅肌注新斯的明,测量术后2周导尿管拔除后的正常尿意膀胱容量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3.3%,非针灸组总有效率55%,两组患者的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无差异(P>0.05);膀胱残余尿量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了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为宫颈癌进一步治疗缩短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方法选择我院 2016 年 5 月至 2020 年 10 月进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 186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 83 例对照组 (放置) 与 103 例实验组 (未放置)。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重点分析引流管术后放置的必要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无引流,对照组术后引流量 (116.5±56.80) ml (P 0.05);两组术后切口发红、切口周围红肿、体温以及术后 5 天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 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实验组术后 5 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延迟愈合、切口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部感染、胃肠道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病情加重而死亡的病例。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若无特殊原因不需要放置引流管,预后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子宫切除术(LNSRH),对照组30例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LRH)。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阴道及韧带切除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7 d及14 d时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各条目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医医院200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收治的6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资料,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325例)患者应用双套管肛管的处理方法,B组(333例)患者应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比较2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58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0例(4.6%,30/658),其中A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2例(5.1%,12/325),B组发生吻合口瘘18例(5.4%,18/333),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9.5±3.1)d,B组平均为(15.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5.3±5.4)d,B组为(20.4±6.7)d;A组患者住院费用为(43572±3234)元,B组为(53387±479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情况有2例(2/12,16.7%),B组有12例(12/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半年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情况出现,B组有6例出现吻合口狭窄,通过扩肛治疗后排大便顺畅.结论 使 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降低腹腔镜辅助下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及性生活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保留盆腔神经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韧带、阴道壁切除长度、盆腔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性生活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主韧带以及骶韧带、阴道前后壁切除长度、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残尿量、导尿管保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性生活恢复率明显增高,性功能问卷调查表-简要版(PISQ-12)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或者生长抑素联合其它抗癌药腹腔灌注对腹水中VEGF和IL-8含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治疗癌性腹水的机制。方法:把140例癌性腹水患者分为4组,A组:用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B组:用生长抑素+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C组:单用生长抑素腹腔灌注;D组:对照组不做腹腔灌注,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后,分别检测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腹水VEGF和IL-8的含量明显下降,以含生长抑素组下降明显。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癌性腹水的机理可能和拮抗或抑制VEGF和IL-8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髂内动脉栓塞化疗100例宫颈癌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宫颈癌根治术中髂内动脉栓塞化疗的作用.[方法]1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100例(术中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术中未栓塞化疗),分析两组3、5、7年生存率、病理类型、术中淋巴转移、切缘阳性与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9%、94%、87%,对照组为94%、75%、58%.两组比较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5、7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3、5、7年复发率分别为0、5%、11%,对照组3、5、7年复发率分别为16%、24%、30%,两组比较3、5、7年复发转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中进行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新方法。方法将181例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按术中结肠灌洗和期切除吻合等处理方法分为3个组:扩肛组(A组),单管引流组(B组)和双管引流组(C组)。对3个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吻口漏发生率双管引流组、单管引流组、扩肛组分别为3.2%(2/62)、16.7%(10/60)、18.7%(11/59)。双管引流组分别与单管引流组、扩肛组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腔内双管引流法具有预防性结肠“内造瘘”、减压减张、冲洗洁净和持续性扩肛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或者生长抑素联合其它抗癌药腹腔灌注对腹水中VEGF和IL-8含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治疗癌性腹水的机制。方法:把140例癌性腹水患者分为4组,A组:用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B组:用生长抑素+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C组:单用生长抑素腹腔灌注;D组:对照组不做腹腔灌注,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后,分别检测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腹水VEGF和IL-8的含量明显下降,以含生长抑素组下降明显。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癌性腹水的机理可能和拮抗或抑制VEGF和IL-8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IPCP was performed in an attempt to control ascites production by malignant tumors,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ascites production was studied. The subjects were 2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at this department between April 1981 and April 1986, consisting of 19 cases of ovarian cancer, 3 cases of cancer of the uterine body, 1 case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 and 1 case of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 As the treatment at the time of laparotomy, 30 mg of MMC was dissolved in 300 ml of normal saline and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After holding for 30 minutes, it was discharged by cleaning out the abdominal cavity with 3,000 ml of normal saline. Immediately before closure of the wound, (A): MMC 10 mg, OK-432 100 KE, neocarzinostatin 4,000 units, or (B): (A) + cisplatin 100mg,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and the wound was closed without washing out this anticancer cocktail after drainage of the abdominal cavity and abdominal wall. Among the present 24 cases, (A) was applied in 17 cases, and (B) in 7 case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ascites production was 87.5% or 21/24 cases, specifically 88.2% (15/17) in the (A) group and 85.7% (6/7) in the (B) group. There were no particular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指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液化/裂开、输尿管损伤、淋巴囊肿、尿潴留、阴道瘘、肠梗阻、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3年、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高于B组患者的53.33%、3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χ2=4.286,P=0.038);A、B两组患者的3年、4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45.0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4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mantel cox=4.245,P=0.039)。结论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会阴骶前引流对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5年10月直肠癌前切除术351例,按术后经会阴骶前引流和经腹盆底引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瘘的发生率,腹膜炎的发生率,瘘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在经腹腔盆底引流组(A)和经会阴骶前引流组(B)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67%(10/150)和2.49%(5/2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A组6/10,B组0;瘘发生后A组7例行结肠外置术,B组5例均经冲洗引流而愈,未行二次手术;吻合口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28天;B组为12天。结论:经会阴骶前引流在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01月0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269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4组。组1:单纯放射治疗组43例;组2:同步放化疗组98例;组3: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手术组76例;组4: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组5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组2的预后最好,组4的预后最差;组2的预后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的预后优于组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2、组3的预后优于组1、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及组2的生活质量较差。结论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后加手术治疗尽管可改善部分ⅡB期宫颈癌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