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梗死室壁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室壁瘤的MRI诊断要点,探讨其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全组24例,由急性心肌梗死史、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加左室造影及手术确立室壁瘤的诊断。结果:左心室壁显著节段性变薄,厚度为1~3mm(平均1.8±0.8mm),伴有信号强度减低及变薄节段外凸,至少一个节段室壁反向运动及无运动,且收缩期增厚率消失。左心室显著扩大,舒张末期容积达206±138.3ml,高于正常对照组100.5±25.9ml(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平均射血分数为40.8%±11.7%,短轴缩短率为17.7%±4.3%。2例患者有附壁血栓,位于邻近变薄室壁的左室腔内,呈高信号。结论:MRI所见能反映室壁瘤的病理变化,本组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患儿 男性 ,10岁。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无紫绀及蹲踞。彩色超声显示 :左室内径明显增大 ,余心腔大小正常 ,房室间隔连续完整。主动脉内径增宽 ,主动脉短轴切面探查见 :左冠状动脉主干明显增宽内径约 16 .2mm ,其开口远端约 2 0 .0mm处可见一异常管状结构绕过左房 ,于二尖瓣后叶、瓣环的后下方开口于左室侧后壁 ,左室入口处管径宽 12 .0mm。右冠状动脉位置正常 ,内径宽 3.0mm ,前降支位置正常 ,内径 2 .4mm。CDFI示 :舒张期可见自左冠状动脉至左室的大量分流信号 ,CW测分流速度为 4.87m/s,PG94 9mmHg,还…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价 患者,男,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入院。体检:皮肤粘膜无紫绀,收缩压14kPa,舒张压未测到;心前区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三、四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杂音 Ⅳ级( 6级分法)与舒张期杂音, A2> P2;股动脉枪击音(+)。心电图:电轴显著左偏,左室高电压。X线胸片:心影扩大,肺血正常。超声心动图:全心扩大,以左心系统为著;升主动脉增宽( 33mm)、前移,骑跨于室间隔 10%左右,部分切面达50%以上;室间隔回声中断10mm,彩色多普勒(CFM)显示室水平双向分流信号…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并左肺动脉缺如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女 ,2 5岁。患者出生后易“感冒” ,发育差 ,无发紫、蹲踞。查体 :心率 12 0次 /min ,律齐 ;血压 :左上肢10 5 / 5 0mmHg、右上肢 110 / 6 0mmHg、左下肢 180 / 6 0mmHg、右下肢 180 / 5 5mmHg ,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触及双期震颤 ,听诊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P2 亢进 ,股动脉闻及枪击音。心电图 :大致正常 ;X线示 :两肺血多 ,主动脉结宽 ,漏斗征 (+) ,肺动脉段突出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例 0 6 1。超声示 :左房、左室及右室内径扩大 ,主肺动脉增宽 ,内径达 2 3mm ,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可探及一宽约 4mm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0年,近来加重、不能卧床3天入院。入院查体:T:36.6°,R:28次/分,BP:100/75mmHg,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右缘二,三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心界向左下明显扩大,心率;90次/分,频发早搏,A2>P2,主动脉第一,第二听诊区V/6SM,较粗糙,向右颈部传导,以上部位尚闻及收缩期喀喇音。胸片示:心影向左下明显扩大,呈“靴型”,见左房有压迹。彩色超声心动图:(一)2D:44mm,79mm左室长轴及心尖五脏切面:主动脉瓣之NCC呈月牙…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磁共振TSE多层面平扫和磁共振电影(cine-MRI)检查,用ARGU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质量、各节段心壁厚度及心肌增厚率等参数。结果 (1)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室间隔及左室前、侧壁,呈非对称分布,肥厚心肌与左室后下壁比率≥1.5。(2)肥厚心肌的心肌增厚率显著低于正常心肌(P〈0.01)。(3)梗阻型左  相似文献   

7.
1病历简介 患者,男,65岁,以心肌梗塞在当地医院治疗2周后来院就诊。主诉:胸闷、憋气、恶心。查体:心率绝对不整,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细,心界向左侧扩大,呼吸20次/min,血压 14/12kPa,肝脾未触及,腹水征(一),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报告:(1)快速房颤;(2)QRS低电压,急件广泛前壁及下壁心梗、梗塞周围阻滞。心肌酶谱:CPK359、CDH1672、GOT42U/L、二维超声左室长轴图测左房33mm、左室64mm、主动脉34mm、右室31mm、室间隔中下部变薄,厚约3mm,且呈弧形…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2例患者的105只药物无法控制眼压且又不宜行滤过手术的重症青光眼(眼压34~82mmHg,平均44mmHg±11mmHg),通过G探头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激光功率15~20W,脉冲时间2s,避开颞侧90°,在剩余的270°范围内击射12~20点,点间距2mm。以激光治疗后眼压≤21mmHg且除外眼球萎缩为治疗成功。结果治疗后经过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成功率达72.4%(76/105),疼痛控制率为95.2%(59/62)。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0mmHg±8mmHg,较治疗前下降55%(P<0.001)。每天使用降眼压药物次数由治疗前的27±09减至13±11,减少52%(P<0.05)。晚期并发症有慢性色素膜炎(5眼,4.8%)、眼球萎缩(4眼,3.8%)、光感丧失(4眼,3.8%)和低眼压(3眼,2.9%)。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相对安全、简便、副作用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意义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360例EH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仪,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射血分数(EF)值、E/A比值及房颤的检出。结果:EH组L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高血压无LVH及对照者显著增加(P〈0.05),LAD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EH患者伴左房扩大者中62.2%发生心房纤颤,EH伴心房纤颤患者中左房扩大者占97.53%。结论:EH患者LAD较正常者增加,35.0%EH患者伴有左房(LA)扩大。LA扩大与EH伴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LA扩大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关。LA扩大可能是EH病情进展、心功能减退及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0.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对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明确MRI在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5例患者行MRI自旋回波和电影扫描,马凡综合征的诊断由心血管、肌肉骨骼或眼的异常改变和家族史确立。MRI的结果与50例正常志愿者和50例高血压病者进行对比。结果:马凡综合征的主要MRI征象如下:(1)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100.0%),在左斜和(或)冠、矢状断面上呈大蒜头样(74.3%)。(2)左心房受压变扁(88.6%)。(3)左心室扩大(60.0%)和左室壁增厚(34.3%)。(4)电影MRI准确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可见马凡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主动脉夹层(4例)、心包积液(3例)和胸腔积液(1例)。14例患者未行X线血管造影检查,根据MRI所见成功施行了手术,全部患者存活。结论:马凡综合征的MRI所见有特征性,MRI能取代X线血管造影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二维超声观测研究糖尿病(DM)左心房内径(LAD)容积,以了解DM左心房(LA)增大的发病率、左心房增大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200例DM患者及200例正常人进行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计算LA容积,测量左室内径、LV壁厚度及主动脉内径等。结果146例(73%)DM患者左房增大(LAH).99例(49.50%)左室肥厚(LVH),单纯LAH者年龄为(60.56±11.92)岁.LVH者年龄为(62.17±10.08)岁。结论DM患者LAH比LVH出现早,发生率高。认为LAH既是DM早期心脏并发症,又是DM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之一。加强DM患者LAD的超声研究.对尽早防治DM心脏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UCG)与心电图(ECG)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对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时行UCG和ECG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室肥厚者67例(52.2%),心电图检出率26例(22.5%)。如将UCG诊断作为金标准则ECG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为38.8%,特异性为89.6%,准确率为60.0%。结论:UCG是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较为可靠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缩窄性心包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MRI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与方法26例经临床资料、心电图、X线和(或)手术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图门控SE和GE电影MRI扫描,MRI所见与3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行对比分析。结果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MRI征象有:心包脏壁层界限不清,呈不规则增厚(厚度>4mm),以右心房室侧多见;增厚的心包呈中等信号或中等度低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其中可有斑状极低信号或高信号;室间隔僵直,心室内径缩小,室壁运动减弱;右心房扩大,上下腔静脉扩张,少数病例左心房扩大,肺静脉扩张;可合并房室瓣少至中等量返流。结论MRI很容易确定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增厚,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但其价格昂贵、对钙化不敏感为其主要限度。  相似文献   

14.
病人 女性,13岁。3月前受冷发烧到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先心”,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炎”。给予抗炎治疗后体温仍高,最高达39℃。剧烈活动时感心慌气短,无晕厥蹲踞现象。查体:体温38.7℃,心率120次/min,律齐,胸前区可扪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左腋下及背部传导,P2亢进,周围血管征(+)。超声检查:左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主动脉短轴切面可见肺动脉瓣上约15mm处,左侧壁有一约23mm×20mm大小并与肺动脉相通的瘤腔,瘤壁可见部分增厚,瘤…  相似文献   

15.
在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上有根治术和姑息术,随技术发展,根治术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扩大,但有无禁忌症呢?近2年来在国内外有些争论。我们将2例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分支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作简要报告。例1:男性,5岁,生后即发现青紫,喜蹲踞,活动后心慌气短。查体:唇紫,胸骨左缘3、4肋间有3/6级收缩期杂音,杵状指(趾)。ECG:右室肥厚。胸片:肺血少,靴型心。心脏超声:嵴下型室缺19mm,主动脉骑跨35%,主肺动脉7mm,左肺动脉7mm,右肺动脉7mm,右室造影:嵴下型室缺,肺动脉瓣狭窄,左右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四种切面法对产前诊断法洛氏四联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法洛氏四联症患者16例,均接受超声检查,心脏检查切面选择四腔心脏切面(4CV)、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AR-SAV)、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OTV)及三血管平面(3VV).分析法洛氏四联症超声学图像特点,比较不同切面对法洛氏四联症诊断情况.结果 四腔心脏切面(4CV)联合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AR-SAV)对胎儿法洛氏四联症诊断率为62.5.00%.而四腔心脏切面(4CV)联合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OTV)及四腔心脏切面(4CV)联合三血管平面(3VV)和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OTV)对胎儿法洛氏四联症诊断率分别为75.00%和93.75%,均显著高于四腔心脏切面(4CV)联合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AR-SAV)对胎儿法洛氏四联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超声切面对法洛氏四联症诊断符合率不同,其中四腔心脏切面(4CV)联合三血管平面(3VV)和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OTV)对胎儿法洛氏四联症诊断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宫玉玲  王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65-1065,1068
患者男性.20岁。因憋喘及心前区杂音来诊。听诊: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并伴有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超声心动图显示:双房、右室扩大.左室腔内径偏小.右室壁增厚(约11mm).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及动度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征象,探讨MRI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拟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心肌肥厚程度的测量结果。结果:31例中,均发现心室壁不同程度肥厚。其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54.8%),左心室普遍肥厚3例(9.7%),室间隔增厚并累及右心室心尖部2例(6.5%),左心室游离壁局限性肥厚3例(9.7%),心尖肥厚型6例(19.4%),可见典型"黑桃尖"表现。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2例,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全部患者均行心肌对比增强扫描,20例(64.5%)肥厚心肌内可见点状、片状心肌中层延迟强化,5例非肥厚心肌内亦可见延迟强化。1例累及右心室心尖部及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阴性,室壁厚度测量结果低于MRI(P<0.05)。结论: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对于临床怀疑肥厚型心肌病,特别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可采用心脏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简称VSD+AI)是一种少见畸形,其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下面报道12例该畸形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就其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3岁,于下型8例,嵴下型4例,其中9例因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因心前区发闷就诊者2例,心衰一例。体征:胸骨左缘双期杂音6例,9例双期杂音伴有震颤,7例有周围血管征,单纯收缩期杂音伴震颤1例,左心功能不全1例.心电图:左室肥厚(包括高电压)9例,双室肥厚3例。二、超声心动图:8例超声检…  相似文献   

20.
左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冠状动脉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6岁。间歇性胸闷、双下肢水肿 2年。体检 :血压 12 4 / 7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影不大 ,心率 7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MRI检查 :左心室壁增厚 ,胸主动脉略显增宽。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可见广泛中、重度狭窄 ,血管粗细不均 ,管壁不规整。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支气管动脉起自冠状动脉左旋支发出的左房后支动脉 ,动态显示含造影剂血流依次显示左旋支、左房后支和左支气管动脉。左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