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二级医院以上均普及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但基层卫生院大部分仍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术来完成静脉输液。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给患者以迅速、快捷的补液和给药。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好坏,常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既造成患者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以后的穿刺更困难。因此,对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及广大初级护理人员中间还很必要。  相似文献   

2.
肢静脉深静脉血栓(DVT)常见疾病,以往影像学诊断依靠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其诊断提供了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对21例DVT患者的CT下肢静脉成像,进行CT扫描技术的探讨,以得出最佳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保证手术过程中静脉通道畅通,使其在各种体位情况下均能快速输血、输液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工作之一。传统的静脉穿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我院手术室于1996年开始采用静脉留置穿刺,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笔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在为患进行静脉输液时,始终牢记将护理程序贯穿其过程,十余年来未发生一起因静脉输液引起的护理差错及医疗事故。结合妇产科的工作特点,本就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7例心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结果患者各项生化及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提出熟练的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液体管理及出入平衡的观察,严密监测肾功能,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抗凝剂的合理使用,预防感染,加强心理护理是顺利进行CRRT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尤其是在抢救病人时更需要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一针见血,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在日常治疗中,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也会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是,在具体操作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和失误。现将有关问题及处理方法浅谈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中原医刊》2005,32(6):63-64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患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的,而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患儿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和需长期治疗,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刺激破坏血管。我科采用BD公司INTIMAY型静脉留置针,推行腋窝内腋静脉留置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仍屡见不鲜。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常规的静脉置管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对静脉置管的护理更加注重个体化与置管的多样化,才能满足患者及诊疗的需求。现将不同的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拨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静脉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就目前掌握的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邢淑文 《医学文选》2005,24(4):650-651
静脉输液应用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对静脉输液的不断渗透,部分新药的临床应用和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使用,这一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目前,常规静脉穿刺技术在穿刺速度、一针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等方法尚存在不足,也是护理工作中一直不断在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上肢静脉输液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艳华 《吉林医学》2010,(1):141-14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护士的工作能力,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须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章红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1):759-760
目的熟练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在手术患者中的穿刺成功率。方法434例次住院手术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434例次,平均穿刺成功率为98.5%。结论在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留置针,正确选择穿刺肢体和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国内外学者近年的研究成果,报道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进展状况,就穿刺技术、封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孙娜 《吉林医学》2009,30(4):334-335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技术,而小儿烧伤后由于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大量丢失,血管充盈度差及穿刺部位受限等原因,使之较一般患儿穿刺难度更大。为提高烧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我科对2006年2月-2007年11月共收治的380例烧伤小儿穿刺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基层医院高分辨率彩超机的普遍使用,使得大量血管病变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诊断依据,但在血管探测中如何应用操作技术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我科近5年来所检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旨在探讨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探测中的操作技术、诊断技术,总结我们的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在其应用范围、穿刺置管方法及护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以期更好地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方法:从技术因素及条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娴熟的操作技术,有目的地选用血管,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是穿刺成功的前提。结论:静脉穿刺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大胆、准确,对于穿刺失败者要真正找出存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复杂类型的断指再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2年11月-2001年12月,对20例指伴有指背静脉缺损及指尖无法行指背静脉吻合的断指采用吻合指掌侧静脉的方法行再植手术,再植成活率达90.8%.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吉林医学》2006,27(6):674-674
临床护理过程中,婴幼儿采血一直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小,弹性及充盈度差,加之不合作和乱动,采集的血量不够或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股静脉较固定且易于进针。是婴幼儿采血最佳的穿刺部位,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方法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却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在护理界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关人员就静脉穿刺技术与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