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言  高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2):75+77-75,77
[目的]观察腹立通膏促进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疗效。[方法]将15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术后常规西医处置。治疗组75例在西医常规处置基础上,术后6h开始口服腹立通膏。每日2次,连服3天。排气后即停止服药。[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12h10例,<24h38例,<72h24例,>72h3例,<72h排气率96.00%。对照治疗组<12h1例,<24h10例,<72h35例,>72h29例,<72h排气率61.33%。治疗组的肠蠕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立通膏口服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早期进食配合温水足底按摩对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受手术、麻醉、禁食等因素的影响,常在术后出现腹胀现象,若不采用任何方法排气,肛门排气时间一般需要72h。目前有针灸、电刺激、足底熨、中药汤等多种方法促进肛门排气。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6月对部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中,使用了早期进食配合温水足底按摩方法,对促进肛门排气有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肠复原汤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间接受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前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术后6h开始服用胃肠复原汤20mL,间隔6h1次,直至肛门排气为止;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48~72h主要临床症状平均积分和;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的胃动素(MTLilin,MTL)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48~72h主要-临床症状平均积分和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h、72h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复原汤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时间对肠梗阻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保守及手术治疗的共15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保守治疗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8h及18h两组,按延误时间将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分为48h、48~72h、72~96h、96h四个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8h及48h两组中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分析不同的延误时间与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时间超过48小时肛门仍未排气,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术前延误时间与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费用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48h后患者肛门仍未排气,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应尽早转为手术治疗,肠梗阻症状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应尽早行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运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及排气时间、非切口疼痛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和非切口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和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排气汤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排气汤对妇产科手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手术后24h腹胀严重者予服排气汤,并设对照组、观察组,对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36-48h内胃肠反应及48-72h内下床活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下床活动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排气汤有促进肛门排气,减少胃肠反应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4,(9)
目的:观察服用陈皮水及翻身次数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A1组产妇在术后12 h喝陈皮水,每3 h翻身1次;A2组产妇在术后12 h喝陈皮水,每6 h翻身1次;B组不喝陈皮水,每3 h翻身1次。记录3组产妇24 h、32 h、36 h、48 h、72 h内首次肛门排气的情况。结果:24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中A1组32.0%,A2组20.0%,B组2.0%。32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中A1组48.0%,A2组40.0%,B组18.0%;36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中A1组20.0%,A2组30.0%,B组26.0%;48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中A2组10.0%,B组40.0%;72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B组14.0%,36 h内已肛门排气的产妇中A1组100%,A2组90.0%,B组46.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喝陈皮水,并且指导其每3 h翻身1次,产妇一般在术后24~36 h内排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时患者的发病时间分为2组,治疗组32例起病72h以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2例起病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的平均时间短,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少.同时治疗组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起病72h以内,胆囊炎症粘连和坏疽出现前行腹腔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方案对腹腔镜胃肠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与多模式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案,多模式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静息态与活动状态下疼痛程度评分、术后镇痛情况与术后72 h内活动情况,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结果:多模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组患者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时间、按压次数与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组患者术后72 h内总活动时长、总活动频次及总活动距离均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模式组患者术后首次床旁活动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了解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246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160例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 ,对照组86例用VitB1 肌注 ,记录排便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用药后<24h出现肛门排气者观察组为139例 ,占86.6 % ;对照组为3例 ,占3.5 % ;肛门平均排气时间(h ,-x±s)观察组为22.1±4.65 ,对照组为49.2±9.25 ,2组对比P<0.01。结论 :观察组多在用药后24h内出现肛门排气 ,而对照组则多在48h至72h ,说明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勋  李永炬 《河北中医》2014,(2):244-246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当日加用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并比较2组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2组术前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术前24 h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电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提高胃动素含量,减轻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朴实颗粒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24h内开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匀浆膳营养液。观察组于术后12h内开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管饲朴实颗粒,管饲营养液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较短:48小时以内排气者39例,占总例数78%;72小时以内排气者50例,占总例数100%;对照组:48小时以内排气者13例,占总例数26%;72小时以内排气者39例,占总例数78%。72小时以上未排气者11例,占总例数22%。两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应用朴实颗粒简单、安全、效果好、副作用小、不增加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灌南县中医院行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便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骨折原因等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除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加用酚酞片,试验组加用补中益气汤。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48 h治愈10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80.56%(29/36),对照组48 h治愈7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52.7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16.21±4.22)h,排便时间(28.20±10.21)h,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15.43±4.77)h,排便时间(38.08±11.46)h,两组排气时间对比P=0.89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排便时间对比P=0.02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能促进卧床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较早排气及排便,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手术时机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南区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 收治的 150 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时机分三组,发病时间≤ 48 h 手术病例 70 例;48 h <发病时间≤ 72 h 手术病例 40 例;发病时间> 72 h 手术病例 40 例。分析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发病时间> 72 h 手术病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住院 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在发病 72 h 之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 出血,降低手术风险、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6、12、24、48、72 h和出院)静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和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并记录追加补救药例数、排气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48、72 h静息时VAS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出院时VAS评分、追加补救药物例数、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针干预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药物使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粘连汤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6h起服用防粘连汤煎剂.观察患者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体温及白血球(WBC)计数、术后0h及72 h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第1天体温,第1天及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IL-1β,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防粘连汤具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抗菌消炎作用,可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减少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明显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霍磊  崔乃强  赵二鹏 《河南中医》2012,32(11):1473-1474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疗法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41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吴茱萸敷脐疗法.结果: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86例,占70.5%,其中12 h内47例,24~48 h内36例,占29.5%;对照组24 h内肛门排气38例,占31.9%,无12h内排气病例,24~ 48 h内52例,占43.7%,48 ~ 72 h内27例,占22.7%,72~ 84 h内2例,占1.7%.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吴茱萸敷脐对于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子午捣臼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7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同样常规处理基础上,取四关穴、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先诸穴行子午捣臼法,再温针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各2壮,直至艾柱燃完。观察比较2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7.11±3.16)h、(37.47±8.77)h,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24.17±3.54)h、(51.74±4.36)h,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针灸合子午捣臼法可显著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情况,能显著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尽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星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43-144
我院自开展外科手术以来,时常会遇到术后并发症腹胀的护理问题。腹部术后12—24小时内肠蠕动完全消失,48—72小时整个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开始排便或排气,如果超过72小时不能自主排气,则出现腹胀,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极度不适。我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对自2011.11.-2013.1242例术后发生腹胀并伴有轻、中度的恶心、呕吐患者整体运用中医护理措施,患者术后腹胀情况均得以缓解或解除,并且未发生并发症,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胃肠功能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59例加服厚朴排气合剂。比较2组首次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检测血清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相关肠肽(VIP)水平,记录术后72 h胃肠道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泌乳情况(泌乳始动时间、72 h泌乳充足率),统计2组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 d GAS、MTL水平较术后1 d升高,VIP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3 d GAS、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2 h腹胀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62.71%,高于对照组(46.15%,P0.05)。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72 h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禁食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能够调节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后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泌乳功能,利于产妇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