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巨大儿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出生的定期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监测的单胎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孕妇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妊娠情况、母亲孕前体重、孕期最高体重、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最终对233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使用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巨大儿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马鞍山市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母亲文化程度高、胎次多、孕期增重过多、妊娠期糖尿病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87(95%CI:1.40—2.51),2.64(95%CI:1.65—4.23),1.83(95%CI:1.22-2.73),2.50(95%CI:1.81~3.45),1.99(95%CI:1.16—3.41);另外,随着胎龄的增加、孕前BMI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其OR值分别为1.70(95%CI:1.48~1.95)和1.13(95%CI:1.08—1.19)。结论重视加强宣教,科学调整孕前及孕期体重,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对预防巨大儿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育活动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2年3月~ 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6 211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和体育活动分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6 211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率为16.02%(995/6 211).孕前超重和肥胖者GDM发生率高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2.288,95% CI:1.946~2.691);孕前BMI较低者GDM的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692,95% CI:0.541 ~0.885);未发现体育活动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孕前BMI与孕期体育活动间不存在交互作用(OR =0.899,95% CI:0.370~1.534).结论 孕前超重和肥胖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应合理地控制孕前BMI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年龄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关系,为GDM的预防、诊治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09/2016-09于新疆某妇幼保健院产检孕妇并确诊为GDM的孕妇496例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不同年龄阶段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平均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对孕前体型分型分析,偏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孕妇GDM逐级增加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5岁孕妇GDM发生率46.4%,26~30岁之间孕妇GDM发生率52.4%,31~35岁孕妇GDM发生率59%,36岁以上孕妇GDM发生率74%,随年龄增加,GDM发生率增加,不同年龄阶段孕妇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大(OR=7.388,95%CI=1.045~52.244)、孕前腰围大(OR=4.054,95%CI=1.105~14.876)、年龄大(OR=3.596,95%CI=0.955~13.538)均增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年龄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袁静  丛林  潘发明  姚洁  周桂菊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659-466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39名GDM病例及156名正常孕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指数增加率(P<0.05)。其中年龄OR值为2.4322,糖尿病阳性家族史OR值为4.1254,孕前体重指数OR值为8.1826,孕期体重指数增加率OR值为89.1274。重复序列方差分析两组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有差异,F=494.605(P<0.000)。结论:年龄、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加率均为GDM的危险因素;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快,发生GDM的危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201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与对照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0R值的95%CI。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便秘史(OR=3.520,95%CI:1.238。10.015)、啼哭不安史(OR:6.532.95%CI:2.651~16.091)、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彻=2.529,95%CI:1.271.5.031)及贫血史(DR:6.809,95%CI:2.530~18.322)、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1.250,95%CI:4.766~26.553)与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存在显著联系。结论儿童便秘史、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人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淮安地区妊娠期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的2826例孕妇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孕妇中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3.02%、6.19%和2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6, 95%CI:1.163~1.518)、文化程度(OR=0.867, 95%CI:0.746~0.960)、孕前BMI(OR=2.106, 95%CI:1.892~2.403)、居住地(OR=1.293, 95%CI:1.240~1.420)是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因素(P<0.05);孕前BMI(OR=0.793, 95%CI:0.631~0.922)、居住地(OR=0.603, 95%CI:0.561~0.695)和年龄(OR=1.238, 95%CI:1.129~1.375)是妊娠期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孕前BMI(OR=1.863, 95%CI:1.743~1.990)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孕前BMI、年龄、居住地及文化程度均会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重视孕前维持正常体重、加强围生期保健知识,对预防妊娠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检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GDM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501位孕妇接受筛检,其中16例诊断为GDM。研究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量得到,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经产史,既往多囊卵巢综合症,初孕年龄,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和孕前腰围与孕妇GDM发生有关联,多因素分析表明;初孕年龄(OR=4.1102,95%CI:1.2610-13.3965),糖尿病家族史(OR=6.6138,95%CI:1.3334-32.8063),孕前BMI(OR=16.8227,95%CI:5.5441-51.0457)增加孕妇发生GDM的危险。结论 加强对初孕年龄大,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值大的孕妇的检查,以预防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 - 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纳入1 868对母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亲孕前BMI和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β = 0.010, 95%CI: 0.005-0.016, P<0.001);与GWG不足组对比,GWG过多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β = 0.100, 95%CI: 0.053-0.148, P<0.001)。巨大儿的出生率随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86, 95%CI: 1.028-1.147, P = 0.003)。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OR = 1.054, 95%CI: 1.021-1.087, P = 0.001)。结论 合理控制孕前BMI,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控制,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各阶段增重、孕期总增重与子痫前期-子痫(PE-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招募西南三省5 396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测量获得其身高、孕前体质量、每次产前检查的体质量等指标,并计算孕期各阶段增重和孕期总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定义其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期增重指标与PE-E的关系。结果 与孕前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孕前BMI较低者PE-E发生的可能性较低(OR=0.19,95%CI:0.03~0.62),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超重OR=3.69,95%CI:2.21~6.01;肥胖OR=6.12,95%CI:1.68~17.30)。孕中期增重速率过大(OR=2.24,95%CI:1.25~4.35)、妊娠期总增重过高者(OR=1.70,95%CI:1.02~2.85)发生PE-E的风险增加。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和PE-E的发生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质量标准,孕期保持适宜的体质量增加,以减少PE-E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措施.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300例正常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亲年龄(OR=3.232;95% CI:0.453~ 3.348)、孕周(OR=2.454;95%CI:0.975 ~ 2.349)、双胎及多胎妊娠(OR=2.642;95% CI:0.723 ~ 2.34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36;95% CI:0.455~ 2.445)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OR=3.642;95% CI:1.347 ~ 3.425)、家庭月收入(OR=3.532;95% CI:1.436~2.335)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针对母亲年龄、孕周、双胎及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