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治.方法 对1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出现发热,均伴淋巴结肿大,伴咽痛10例(76.9%);扁桃体肿大9例(9.2%);皮疹6例(46.1%);肝、脾肿大8例(61.5%),以脾大居多;白细胞总数>10×109/L11例(84.6%),发现异型淋巴细胞>10%者11例(84.6%),肝功能异常6例(46.2%),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10例(76.9%),EB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1例(84.6%).结论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异型淋巴增高>10%.  相似文献   

2.
戴绚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4):279-280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间36例临床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为发病高峰,36例患儿均有发热,伴咽峡炎、咽部分泌物31例(86.1%),淋巴结肿大24例(66.7%),肝肿大12例(33.3%),肝脾均肿大8例(22.2%),皮疹8例(22.2%);外周血常规发现异型细胞33例(91.6%);EBV-IgM检测均为阳性;给予抗病毒治疗,3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临床表现多样,EBV-IgM检测阳性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发热(100%)、淋巴结肿大(100%)、咽峡炎(97.4%)、肝脏肿大(76.3%)、脾肿大(63.2%)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皮疹(26.3%)、眼睑浮肿(21.1%)、鼻塞(13.2%),异型淋巴细胞>10%占63.2%,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占57.9%,EBV-VCA-IgM阳性占76.3%。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损害,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EBV检出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体外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M抗体。采用血凝集试验法检测嗜异性抗体。结果 45例患儿血清中抗EBVIgM阳性率82.2%;嗜异性抗体阳性率73.3%。结论 EBV特异性抗体阳性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9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使临床诊断水平得以提高。方法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咳嗽、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总数超过1×109/L;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及相应处理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复杂多样,部分患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多种多样,通过提高对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多脏器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极易造成多脏器损害,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早诊断,早治疗,对起病急,进展快,有多脏器损害着应早期使用保护脏器的药物,尽早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热19例、咽峡炎20例、淋巴结肿大21例、肝脏肿大16例、脾脏肿大9例、眼睑水肿11例、鼻塞5例、皮疹12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18例 (86%),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8例 (86%),EBV-IgM检测阳性19例 (90%).肝功能异常11例,心电图异常4例,胸片检查异常2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阳性者共5例,隐血2例.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03例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100.0%),咽峡炎96例(95.0%),肝脏肿大54例(53.0%),脾脏肿大37例(36.0%),双眼浮肿59例(58.0%),鼻塞45例(44.0%),皮疹37例(36.0%),咳嗽27例( 26.0%),呕吐、腹泻31例(30.0%);合并肝功能损害49例(48.6%),支气管炎肺炎17例(16.5%),心肌损害37例(36.5%),血小板减少2例(2.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者101例(98.0%),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者103例(100.0%),EB病毒IgM检测阳性者92例(91.0%).治愈94例、好转9例,治愈率100.0%(103/103).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双眼浮肿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及EB病毒IgM阳性具有特异性,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范方琼  刘明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79+183-179,183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并发症和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91例确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儿均有发热(10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65例(71.4%);该组病例并发肝功能损害72例(79.1%);并发支气管肺炎42例(46.2%);并发心肌损害20例(22.0%);并发脑炎2例(2.2%);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2.2%),91例患儿中,治愈75例,好转15例,死亡1例。结论:不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预后良好,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胆囊壁增厚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41例(100%),咽峡炎330例(96.8%),淋巴结肿大307例(90.0%),肝肿大272例(79.8%),脾肿大171例(50.1%),眼睑浮肿147例(43.1%),皮疹72例(21.1%),严重鼻塞71例(20.8%),肝功能异常144例/205例(70.2%),胆囊壁增厚34例/198例(17.2%).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率增高,则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增高(P<0.05).结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11.
的分析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2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都以发热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程度重、多伴有3系以上功能受损为突出表现。结论持续发热时间长、肝脾肿大程度重、多伴有3系以上功能受损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重点,同时应注意变异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时应用α-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出现发热,咽,扁桃体炎和淋巴结肿大的典型临床三连征,占全部病例的43.4%;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0%见于83.8%病例。是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无关。EBV-VCA-IgM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标之一。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后应注意随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EBV-VCA-IgM,肝功,心肌酶等检查,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何永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64-165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从而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36例(94.7%)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大,25例(69.4%)有肝脾大、皮疹等典型症状;32例异型淋巴细胞≥10%,传染性单核细胞抗体(EBVIgM)测定阳性。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经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病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者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8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行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0.7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更昔洛韦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入院前误诊入院后确认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15例患儿均有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早期异常淋巴细胞出现率低,心肌、肝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亦称腺热;是好发于秋、冬季、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周围血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常在20%以上)、血清嗜异凝集抗体增高、嗜异抗体不被豚鼠肾吸附而被牛红细胞所吸附为特点。多见于儿童及青年,诊断一般不难。但有不少病征,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提示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之可能,但无嗜异抗体或有抗体被豚鼠肾所吸附,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S)。故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除外IM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83-85
目的观察古拉定联合易善复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古拉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9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古拉定联合易善复对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儿中发热35例(100%),淋巴结肿大32例(91%),咽峡炎31例(88%),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咳嗽20例,合并支原体感染5例,合并血液病2例(5%),皮疹7例(20%),双眼睑浮肿10例(29%),肝大5例(14%)。结论对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肝大且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患儿需进行末梢血分类检测,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受损和肺炎是常见并发症;部分肾小球疾患及血液病易与该病混淆,应注意区分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n=3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利巴韦林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n=35)患儿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①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2/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是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