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09-2011-09我院疼痛门诊1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了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8)和治疗组(n=90),治疗组采用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仅使用颈椎旁神经阻滞,通过对患者进行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治疗组评分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和好转率较高,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比较确切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n=62),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58)。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1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损伤后的颈源性头痛,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的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椎旁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变累及范围在T1~T12的顽固性PHN(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大于3个月且VAS大于7分)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妥乐平+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椎旁阻滞组(激素组)及神经妥乐平椎旁阻滞组(非激素组)(每组40例).分别每2周行1次椎旁阻滞治疗,每位患者连续治疗4次,观察患者每次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疗程结束时.发痛发作频率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每次治疗后疼痛较前一次均有明显缓解(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部分爆发痛缓解明显,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两组间比较,无论是各时间节点疼痛缓解还是爆发痛发作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旁阻滞时加入糖皮质激素治疗PHN疗效并不优于不加糖皮质激素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部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腰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B组),每组68例.两组均以每2天治疗一次,4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并结合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RI)、疼痛强度指数(PPI)、VAS、ROM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ROM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联合外周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旁注射臭氧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慢性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注射类固醇激素混合液10 ml联合纯氧20 ml.B组60例,注射类固醇激素混合液10 ml联合注射30%浓度的医用臭氧20 ml.两组患者均给予腰椎椎旁阻滞,每隔1周注射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患者治前,治疗后1周(短期)、3个月(中期)以及6个月(长期)疼痛VAS评分及Macnab疗效评价,评估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Macnab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结论 腰椎旁注射臭氧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慢性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慢性腰椎盘源性疼痛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臭氧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较于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Macnab标准情况、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Macnab标准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及下肢的神经传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根阻滞在减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TESSYS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治疗的130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JOA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1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12个月的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ESSYS技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有利于进一步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雷铭 《颈腰痛杂志》2013,34(3):243-244
目的研究臭氧+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腰部疼痛症状,经CT或MRI确诊,且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表现一致,对照组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前,术后1天,1周,3月,6月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3月Macnab评分,二者VAS评分和Macnab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射频靶点热凝术和臭氧+射频靶点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均比术前疼痛明显减轻,臭氧+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效更好,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肺叶切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8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的VAS评分、炎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疼痛,改善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9—2017-12间在一五九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比较2组血浆VEGF浓度及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血浆VEGF浓度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7天,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行肺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VEGF浓度,并避免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疼痛科诊治的胸背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2~86岁,ASAⅠ或Ⅱ级,疼痛数字评分(NRS)7分、病程1个月。随机分为椎旁组和静脉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椎旁神经阻滞复合NTP椎旁连续给药(45ml NTP+195ml 0.9%氯化钠配泵,2ml/h)和静脉给药(每日静滴相同剂量NTP)。于治疗前、治疗后3h、出院时及出院后采用NR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改善情况,并观察疗程结束时患者麻木及痛觉过敏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h及出院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下降(P0.01)。出院4周随访,椎旁组NRS评分低于静脉组、麻木和痛敏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组;与治疗前比较,出院后4周两组ISI失眠评分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给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诊治的60例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采用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观察组)。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腰痛及腿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出口根感觉异常症状,经2周中频脉冲电疗后好转;2组各有1例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佳,患者腰痛缓解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增加风险、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术后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臭氧对包容性与非包容性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经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的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CT显示臭氧是否突入椎管,分为Ⅰ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组(术中臭氧分布局限于椎间盘内)及Ⅱ组: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组(术中臭氧分布突破纤维环达到椎管内)。观察指标为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Macnab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疼痛缓解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等特点,其早期疗效在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更好,中远期疗效在两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向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定向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联合组47例给予定向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单一组48例仅给予定向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术后随访期间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术后1、3 d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优良率为97.87%,显著高于单一组的79.17%(x~2=8.116,P=0.004);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椎旁神经阻滞+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先在腰椎椎旁注射浓度为40ug/ml臭氧20ml,再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注射液10㎎,维生素B12 1000u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5ml行腰椎椎旁神经阻滞.结果1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治愈96例,好转42例,无效5例,有效率96.5%.结论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阴部神经探测仪定位+阻滞用于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接受传统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毕时行阴部神经探测仪定位+阻滞术,对照组(30例)术毕时不予以阻滞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恢复排便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6、12 h及第1、3、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发生一过性尿潴留4例,对照组发生一过性尿潴留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部神经探测仪定位+阻滞用于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肯定,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7-10诊治的68例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后1 d、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分。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8.6个月。观察术后2例髓核残留,2例出现一过性下肢麻木;对照组3例出现脑脊液漏,3例出现腰部疼痛并且症状反复,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改良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迅速缓解疼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后4、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JOA、ODI、VAS评分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12周,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观察组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JOA评分有所下降,ODI评分与VAS评分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有利于缓解LDH患者疼痛,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