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乔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21-152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2012-2013年于该院收治的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训练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和QLI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PSD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早期康复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以洼田氏饮水试验[1]作为吞咽困难的评测标准,对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康复组)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治疗。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6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实施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训练。均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吞咽功能测评。结果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改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余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42-374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lO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临床护理与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临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的患肢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及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入院时及康复1周后、康复2个月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早期康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组除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康复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康复1周后、康复2个月后 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率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出院后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家庭康复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出院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行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单纯康复组采用Bobath疗法,早期综合康复组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针刺和按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综合康复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临床研究,康复组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式指数(MBI)在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价。结果NDS、上下肢FMA和MBI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康复组(36例),一组为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10d内加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基础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采用简式Fud—Meyer评分(FM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6个月的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早期康复组康复后的肌力等级、FM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P〈O.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力,锻炼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模式下的康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后出院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8例和社区康复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心理辅导;社区康复组的康复措施主要包括对康复人员的组织与培训、建立康复档案与方案、对患者康复进行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的社区康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采用生活自理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分别于患者出院时、3个月后、6个月后评定患者的状况。结果社区康复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以及Barthel指数在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为(8.84±1.94vs10.01±1.53,t=3.986,P=0.003);(5.96±0.93VS8.54±1.75,t=8.244,P=0.000);(62.48±14.3lvs57.89±13.64,t=2.936,P=0.016);(73.59±11.03vs62.38±11.57,t=5.92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常规组2周后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则在2~7d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1月后的肢体功能(MA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 2组1月后MAS、FMA及BI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康复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患者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顾春峰 《上海医药》2012,(18):52-52,I000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早期社区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07年脑卒中1年内的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等康复治疗手段,采用ADL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7人(80.95%),对照组改善3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神经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平衡、ADL能力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 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介入治疗组(康复组,66例)与神经内科治疗组(对照组,50例),通过多次评定,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的运动与平衡功能较之对照组明显改善,巴氏指数(BI)积分60分以上的患者占72.3%,减少了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论早期神经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茂顺 《黑龙江医药》2011,24(3):466-46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明显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F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及巴氏指数(BI)情况。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FM、AS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FM、A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和继发障碍的预防纠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脑血管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孟书利 《黑龙江医药》2012,25(4):611-61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9月本社区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相同,社区康复组加用家庭康复方案,包括针刺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法和神经发育疗法综合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