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35例发生于L3椎体1例,L4椎体7例,L5椎体27例,均为双侧。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斑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显示清晰,三维多平面重建图象对峡部裂的显示达到100%,能显示峡部裂的部位、形态及腰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讨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42例,分析其MPR成像的CT表现,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额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42例79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结论SCT容积扫描,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较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 38例发生于L_3椎体2例,L_4椎体8例,L_5椎体28例,均为双侧。轴原始图像对骨赘、瘢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显示清晰,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显示达到100%,能显示峡部的部位,形态及腰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结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避免漏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8):834-834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 MPR、VRT、SSD重建技术在腰椎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临床怀疑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均经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采用轴位薄层重建及平行于左/右椎弓根方向的斜矢状位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后处理。结果本组28例中,双侧腰椎椎弓峡部裂24例(85.7%)、单侧腰椎椎弓峡部裂4例(14.2%);其中,L5椎体24例(85.7%),L4椎体3例(10.7%),L3椎体1例(3.5%);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2例(7.1%)。本组28例共检出5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轴位图像上均见"环裂征",斜矢状位MPR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小关节和椎弓的"猎狗征"图像及峡部断裂形成的"断颈征",对椎弓峡部裂及其状态的显示及峡部裂断端是否有错位、是否有碎骨片及假关节形成等方面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容积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对328例腰腿痛患者行全腰椎CT容积扫描及MPR、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结果 328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26例,占8.0%。共检出50处腰椎峡部裂,斜矢状位、曲面重建、容积再现、MPR均可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的直接征象,椎弓关节间部的骨性缺损,包括椎弓峡部骨质增生和碎骨片等继发改变。而轴位发现峡部裂仅21例(80.8%)。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运用能明显提高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峡部裂病人12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分析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结果 MIP、SSD和VR对显示椎体滑脱及峡部裂较好,不能显示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 MPR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均较好.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显示腰椎峡部裂及其相关改变效果良好,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以上两种不同角度重建能清晰显示32例峡部裂,而常规椎间盘CT横轴面图像仅能显示10例峡部裂(环裂征),漏诊22例,漏诊率68.7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不同角度MPR重建对隐匿性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仅能显示峡部裂的间接征象,必须再做相应的MPR重建,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今在我院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3例,分析其矢状面重建(MPR)的CT表现,评价其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33例70处峡部裂;模拟常规轴位CT扫描仅检出19例37处峡部裂,漏诊33处,漏诊率47.1%(33/70)。结论 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MPR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MPR矢状面成像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首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CT表现,提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了111例(男36例,女75例;年龄31-77岁)的150个滑脱平面的CT表现、滑脱类型、程度及发生部位。对滑脱程度的评价方法 进行了研究。结果 以下位脊椎为坐标,按上位脊椎的滑脱方向提出了退变性腰椎滑脱分为纵向滑脱和横向滑脱2类。本组病例的滑脱程度均较轻,根据新提出的改良法判断,除11个滑脱平面为Ⅱ度外,其余均为Ⅰ度。腰4-5平面纵向滑脱24例,显著多于腰3-4(6例)和腰5-骶1平面(9例)(χ^2=10.08和22.63,P=0.02和〈0.001)。横向滑脱主要分布于腰3-4平面(60例)和腰4-5平面(48例),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8,P=0.78),但显著多于腰5-骶1平面的3例(χ^2=71.79和65.01,P均〈0.001)。结论 退变性腰椎横向滑脱与纵向滑脱同样应引起临床重视。改良的滑脱程度判断方法 有助于CT检查对各方向滑脱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弓峡部裂在横断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影像分析与鉴别,为临床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院腰腿痛病人637例,行X线与CT检查.必要时可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 X线腰椎双斜位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的阳性率约为0.62%,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崩裂阳性率约为2.66%.CT反角度扫描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阳性率为10%,而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阳性率为100%.结论 CT扫描是椎弓峡部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它可以将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9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CT平扫17例可见腹腔和腹膜后游离气体密度影。2例结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时才确定在增厚的肠壁内发现小泡样气体密度影。全部病例CT平扫均未能直接明确显示十二指肠破裂的准确部位。8例CT增强扫描有5例(62.5%)6处准确显示了破裂部位。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检查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与表现。方法 12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工作站生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比较分析。11例于12h至5天内作了CT复诊。结果 动态CTP显示了11例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区和1例可疑病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BF、BV数值下降、MTT数值增加及其彩阶图异常,12例患者均出现了局部脑组织MTT延长,其中BF、BV、MTT均异常者6例,局部脑组织BF、BV、MTT彩阶图异常范围大于实际缺血区。梗死或可疑梗死灶中心、周边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测量的BF、BV、MTT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中MTT是缺血性脑卒中反应最为敏感的功能与形态学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探讨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椎弓根上缘,层厚2~3mm连续扫描.结果86例中发生L5椎弓峡部裂51例,L4者33例,L3,者2例.各种CT征象发现率为:环裂征91%,椎体前移征85%,双椎体征50%,椎管拉长征45%,双关节面征38%,葫芦征26%,游移征15%,磨旋征6%.结论环裂征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双关节面征及葫芦征发现率较低,但特异性较高.椎管拉长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它征象无论其发现率大小,均是该病的继发改变,不能作为确诊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CT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共82个卵巢囊性病变CT资料,讨论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囊肿22例,4例囊肿CT值偏高,病理标本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7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分隔;24例囊腺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9例有分隔,3例囊壁见结节,其中6例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多房性肿块;7例卵巢畸胎瘤,均含钙化和(或)脂肪密度;1例卵泡膜细胞瘤和3例脓肿,后者边缘模糊;10例恶性肿瘤,CT表现均以囊性密度为主,伴不同程度实质成分或囊实性混合密度影.结论:卵巢囊性病变CT表现颇为相似;CT对其定位诊断敏感性高,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9.
腮腺区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对腮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先天性病变12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9例,脓肿3例,CT均能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对低度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 CT对腮腺病变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总结上腺偶发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肾上腺偶发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嗜铬细胞瘤9例,腺瘤7例,转移瘤5例,髓性脂肪瘤5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腺癌、脂肪瘤、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1例。其中良性25例(71%),恶性10例(29%);CT诊断明确18例(51%)。误诊8例(23%),不能明确诊断9例(26%)。结论:(1)肾上腺偶发瘤良性多见;(2)髓性脂肪瘤、囊肿、脂肪瘤可明确诊断;(3)转移瘤、嗜铬细胞瘤、腺癌较易诊断;(4)少、罕见偶发瘤大多不能明确诊断,须依赖组织学检查;(5)腺瘤、嗜铬细胞瘤及单侧转移瘤间最易误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