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军  向德芬  童挥  尹浩  杨洪芬 《贵州医药》2000,24(10):591-592
目的 研究在急性重型颅脑疾病(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及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应激反应期中亚低温治疗对ACTH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北京康乐公司生产直冷式亚低温治疗仪、病人平躺颅脑疾病病人,分别在入院当时和住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测量血液中的ACTH分泌量(观察组入院当时抽血后即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病人应激反应时上消化道出血和高血压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消化  相似文献   

2.
杨绍文  何永垣 《淮海医药》2007,25(4):304-305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均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32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2组病人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减少其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d。所有患者于入院6h内及入院后第2~6天应用速率放射比浊法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将本院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CR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中预后恶劣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CRP浓度升高,早期应用亚低温能够降低血清CRP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100例病人(昏迷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3例,入院后尽快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持续3~14天;对照组47例,常规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恢复良好率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显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对照组除未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外,其他治疗方式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温度宜设置在33~35℃,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机体变化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血、降颅压、纠酸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6-70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共131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亚低温治疗于入院后立即进行或手术后应用,使直肠温度(RT)控制在33~35℃,持续1~7天。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糖、血乳酸、血胰岛素等。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血糖、血乳酸水平分别显著下降(P<0.05),两组病人血胰岛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技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损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60-16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入院或手术后立即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颅内压(ICP)、格拉斯哥评分(GCS)、伤后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结果:亚低温组在伤后2~7 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7 d及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大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明显改善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4例和常温治疗组44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和(36.9±0.3)℃。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预后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作用及疗效和治疗关键及注意事项作进一步认识。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4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亚低温治疗,两组病人均通过生命征监护,颅内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维持亚低温2~14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很快高颅压、高体温得到控制,而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两组变化不大;亚低温治疗组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特别监测颅内压变化,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中西医护理效果。方法 20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术后患者,对其中西医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应用冬眠疗法后,16例安全度过危险期,4例病情恶化,其中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加强对亚体温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颅脑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亚低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24例患者痊愈出院,对照组为11例,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治疗前、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连续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水肿轻、中度比例(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两组患者治疗GCS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且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早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状况,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采用 1对 1配对照方法对 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脱水 ,抗凝 ,改善微循环药物基础上给予冰帽亚低温治疗 72h ,使头温在 35℃~ 2 7℃ ;对照组仅给予脱水 ,抗凝 ,改善微循环药物 ,治疗一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一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尤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亚低温(30~35℃)治疗重型脑外伤,共收治患者30例。在亚低温治疗中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将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术后1、2、3d与术后即时比较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颅内压术后2、3d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脑部与直肠温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3.1℃~35.5℃与36.2℃~38.3℃,术后1d温度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脑部与直肠温度无明显变化,维持在38℃左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