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观察Nestin免疫活性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切片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及其与ChAT ,NADPH d双标染色。结果 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隔斜角带复合体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 ,胞体较大 ,梭形或多极形 ,有 2~ 4个突起。双标染色显示 ,Nestin阳性神经元与ChAT ,NADPH d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 ,大多数不呈交叉反应 ,只有少数 ,约 10 %呈双标染色。结论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胆碱能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其化学属性和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用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1周。称子宫重量以确定手术是否成功及雌二醇(E2)的治疗是否有效。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对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去卵巢3周后子宫变轻,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去卵巢子宫的重量,而genistein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子宫的重量影响不明显;去卵巢3周后,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臂核(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MS和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提示: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而对子宫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摘除松果体对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群芳  何宏文  田荣波 《解剖学研究》2003,25(1):30-32,T005
目的 探讨松果体功能减退对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 3月龄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去松果体组和褪黑素 (MT)组。手术摘除松果体。饲养 1个月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功能 ,同时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前额叶皮质AchE纤维和内侧隔核、斜角带核的ChAT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去松果体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 ,海马、前额叶皮质AchE纤维数量明显减少 ,但内侧隔核、斜角带核的ChAT神经元数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大鼠去松果体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弱 ,这可能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徐杰  郭开华  黄韧 《解剖学杂志》2003,26(2):143-146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去卵巢大鼠5w后各组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植物雌激素用药组、雌激素用药组的内侧隔核,斜角带垂直支胆碱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差别不明显。结论:本研究提示植物雌激素能明显增加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表达,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保护作用,并有望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5.
IL-1β对培养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L-1β对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及机理。方法:检测不同时相、不同脑区的培养神经细胞AChE、BuchE及ChAT的活性和前脑基底、皮层中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目。 结果:IL-1β对AChE活性的最大促进作用时相为24 h,皮层、前脑基底和海马部位的ACh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能够完全被IL-1ra所阻断; 而小脑、脊髓、基底神经节部位的AChE活性则未见明显变化,同时各组BuchE、ChAT的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前脑基底、皮层中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目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IL-1β能够明显升高特定脑区AChE活性,使乙酰胆碱的生成减少;而AChE活性的增高可能与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成人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怀宇  徐杰  姚志彬 《解剖学报》2003,34(3):256-260
目的 探讨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在人基底前脑内的分布规律及化学特性。方法 采用nestin331B、10C2、Rat 401抗体显示人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并应用NSE、p75NGFR、ChAT、GFAP抗体分别对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进行了双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同时还应用NADPH-d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成人基底前脑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胞体较大,呈卵圆形或梭形,有1~3个突起,分布于隔核、斜角带核、Meynert核、无名质及杏仁核群。双标染色显示,nestin阳性细胞被NSE抗体标记,并与ChAT、NGFR、NOS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多数不呈交叉反应。约28%nestin免疫阳性细胞为ChAT阳性神经元,15%为NGFR阳性神经元,6%为NOS阳性神经元。此外,透明隔及隔区靠近软膜处有少量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不与GFAP有交叉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成人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ChAT、NGFR、NOS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其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并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在成年SD大鼠左侧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2.5μg/5μl),3周后行Y迷宫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部(VDB)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至正常组的9.70%和14.09%,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密切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应用192-IgG-saporin免疫毒素能成功建立AD大鼠动物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抗痴呆药物的筛选及药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 先用荧光素逆行追踪法显示基底前脑内投射至海马的荧光素标记神经元,观察摄片后再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荧光照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照片,辨认荧光素和nestin双标神经元。结果 在基底前脑注射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的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均存在荧光素标记细胞,其中一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在MS、vDB和hDB,双标细胞占逆行标记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3%、25%和20.6%;占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6%、15.7%和16.3%。结论 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向海马投射。提示在基底前脑有一个平行于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和GABA能投射的第3条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新对去卵巢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康复新低剂量组和康复新高剂量组,分别进行干预.8周后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基底前脑不同区域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康复新高剂量组大鼠"学会"所需总训练次数、训练错误次数及记忆检测时错误反应次数与去卵巢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液高、低剂量组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高剂量组基底前脑各区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明显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康复新高剂量组大鼠vDB和hDB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明显高于康复新低剂量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可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实现的;康复新液有望成为防治雌激素撤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注射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8只。模型组:左侧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2.5μg/5μL,建立192-IgG-saporin致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移植组:动物模型建立后,于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注射192-IgG-saporin后1个月,观察到注射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ChA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分别为正常组的9.70%和14.10%(与正常组相比,P<0.01);移植组ChAT阳性神经元恢复到正常组的71.51%和73.52%(与模型组相比,P<0.01)。细胞形态学参数提示,移植组ChAT阳性神经元中含有大小不等的未成熟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192-IgG-saporin致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有明显补充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4周后行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59.7%和5 1.4%.NSC移植组损伤侧的NGFR阳性神经元得到补充和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2.0%和26.1%.同时,NSC移植组损伤侧MS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显著增大(P<0.01),灰度显著增加(P<0.01);损伤侧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明显增大且灰度明显增加(P<0.05),周长显著增大(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NSC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P<0.05),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NGF-Tf)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的影响.方法以手术切断大鼠双侧隔-海马胆碱能通路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每天从大鼠尾静脉注射NGF-Tf.通过水迷路试验观察大鼠的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对海马和隔区行神经组织学检查;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相应区域的ChAT,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酶活性以判断其胆碱能功能状态.结果水迷路试验中,NGF-Tf组在10s内抵达平台的正确反应平均数提高(p<0.05).光镜下,NGF-Tf组隔区仅见轻微萎缩性改变,而模型组隔区萎缩性改变较明显,表现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轮廓不清,有胶质细胞增生;正常对照组、NGF-Tf组和模型组的海马区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ChAT染色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NGF-Tf组大鼠的海马区及隔区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GF-Tf能穿透血脑屏障,有效防止模拟AD病变的大鼠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改善其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促进其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尼莫地平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与学习记忆在1型糖尿病脑病发生中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干预组、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成1型糖尿病模型12周后,对干预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3 IU)、腹腔注射尼莫地平(20 mg/kg),连续用药6周,在相同条件下对载体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无药物液体,但对糖尿病组或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进行任何处理。应用Morris水迷宫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均明显减少(P<0.05),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大鼠以上三个核团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与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大于糖尿病组大鼠(P<0.05),但干预组的各项指标仍然明显低于载体组大鼠或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长期自然发展过程中,若不进行治疗则可累及到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导致学习记忆障碍,这可能是引发1型糖尿病脑病的一个负性因素;此时联合应用胰岛素与尼莫地平仍可有效遏制该脑病向纵深发展的恶性势头。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对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 (NGF -Tf)对老年性痴呆 (AD)大鼠的影响 .方法 以手术切断大鼠双侧隔 -海马胆碱能通路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 ,每天从大鼠尾静脉注射NGF -Tf .通过水迷路试验观察大鼠的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对海马和隔区行神经组织学检查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相应区域的ChAT ,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酶活性以判断其胆碱能功能状态 .结果 水迷路试验中 ,NGF -Tf组在 10s内抵达平台的正确反应平均数提高 (p <0 .0 5 ) .光镜下 ,NGF -Tf组隔区仅见轻微萎缩性改变 ,而模型组隔区萎缩性改变较明显 ,表现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 ,细胞轮廓不清 ,有胶质细胞增生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和模型组的海马区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 .ChAT染色统计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大鼠的海马区及隔区IOD值与模型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NGF -Tf能穿透血脑屏障 ,有效防止模拟AD病变的大鼠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 ,改善其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促进其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AD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早老性痴呆 (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对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切割右侧海马伞后分别用EGb(预防组及治疗组 )和蒸馏水 (对照组 )灌胃连续 6周。其中预防组在手术前先用EGb灌胃 2周。各组在术后次日及灌胃 6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脑切片经Nissl、NOS组织化学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对ChAT阳性神经元作图像分析。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SNK检验及 χ2 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行为学检测证实 ,EGb用药组AD模式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其中预防组效果又较治疗组为好 ;形态学检测证实 ,EGb用药组AD模式鼠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和周径等均优于对照组 ,预防组结果又优于治疗组。结论 :EGb对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一作用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 ,其中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 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 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前后基底前脑巢蛋白阳性和阴性胆碱能神经元变化,探讨巢蛋白表达对基底前脑神经元机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组,术后分别于24 h、48 h、3 d、7 d、14 d和28 d取脑行冷冻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比较秋水仙碱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基底前脑巢蛋白~+和巢蛋白~-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大鼠侧脑室秋水仙碱注射后24 h,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的巢蛋白~+和巢蛋白的胆碱能神经元数目都急骤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巢蛋白~+神经元数目逐渐恢复,术后14 d,巢蛋白~+神经元数目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巢蛋白~-胆碱能神经元数目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结论: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后,基底前脑巢蛋白~+和巢蛋白~-的胆碱能神经元都急骤减少,但巢蛋白~+神经元在减少后可逐渐恢复,而巢蛋白~-神经元则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培养的胚胎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和NADPH-d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取E17Wistar大鼠胚胎基底前脑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并给予银杏内酯。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并在光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显微测量胞体及突起发育状况。结果:给予银杏内酯处理后,培养物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和NADPH-d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神经元发育状况好于对照组,胞体大,突起多且长。结论:银杏内酯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基底前脑神经元中乙酰胆碱酯酶和NADPH-d的表达,并能促进表达这两种酶的神经元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GFP转基因小鼠胎脑来源NSCs,24只12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入实验组(Tg-NSCs组)和AD对照组(Tg-AD组),每组12只,12只同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T组),Tg-NSCs组进行EGFP示踪NSCs移植,其余两组进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移植部位为双侧海马区。移植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三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海马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体外悬浮培养的神经球表达EGFP阳性,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移植4周后,可见EGFP阳性NSCs在海马注射移植部位存活并向胼胝体,海马深部和齿状回迁移,基底前脑未见EGFP阳性细胞。②与Tg-AD组相比,Tg-NSCs组基底前脑ChAT神经元及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但ChAT蛋白表达低于WT组水平(P<0.05)。③Tg-NSCs组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的mRNA表达增加,高于Tg-AD组(P<0.05),且与W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水迷宫结果显示Tg-NSCs组学习记忆功能改善优于Tg-AD组(P<0.05),但仍低于WT组水平(P<0.05)。结论 NSCs海马移植并不能对该转基因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产生直接的替代与补充,可能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黄芳  程斌  何宏文  林正梅 《解剖学杂志》2007,30(2):165-167,234,F0003
目的:探讨单侧缺牙对不同学习记忆能力老年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老年记忆减退鼠和老年记忆正常鼠,拔除单侧磨牙后2个月,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斜角带核垂直支胆碱能神经元和海马CA1区、前额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影响。结果:斜角带核垂直支ChAT阳性细胞数和海马CA1区、前额皮质AChE阳性纤维密度在老年记忆减退鼠中,拔牙组较对照组(未拔牙)明显下降;海马CA1区AChE阳性纤维密度在老年记忆正常鼠中,拔牙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单侧磨牙缺失可加速老年学习记忆减退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