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36例椎管肿瘤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0例,占83.33%,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占16.66%.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8例(77.78%),症状改善5例(13.89%),无明显改善3例(8.33%),无手术死亡.36例随访3个月至3年.31例术后3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2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中1/3段12例,后1/3段6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SimpsonI级切除19例(59.4%),Ⅱ级切除10例(30.1%),Ⅲ级切除3例(9.5%)。2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21.4±1.5)个月,无手术死亡,2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期行鼻内镜下或联合柯陆径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6年。治愈33例(91.66%),复发3例(8.3%)。结论鼻内镜及对侵及上颌窦的Krouse期联合柯陆径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并发症及出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3例(71.6%),Ⅱ级切除9例(28.4%),其中Ⅱ级切除者手术后行γ-刀治疗.全组病例41例恢复良好,1例对侧肢体轻瘫,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复查无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肿瘤的方案应个体化,并注意脑静脉引流系统的保护,要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合适的手术人路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41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病例经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136例(96.5%),次全切除5例(3.5%)。本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139例(98.6%),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0.7%),无变化1例(0.7%),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使用显微技术治疗4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依据Simpson分级标准,16例Ⅰ级切除(32.65%),25例Ⅱ级切除(51.02%),3例Ⅲ级切除(6.12%),5例Ⅳ级切除(10.21%),无手术死亡.术后3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复发,均无并发症.结论 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影像学检查,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肾盂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肾盂移行细胞癌4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成2组,其中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A组)24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术(B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效果等指标.结果 A组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时间(122±39)min,膀胱部分切除时间(38±17)min.术中出血量(131±24)ml均术后住院(10±3)d.术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B组肾切除手术时间(85±32)min,膀胱部分切除时间(36±19)min;术中出血量(229±53)ml;术后住院(11±3)d.术后膀胱肿瘤复发3例.两组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优于B组(P<0.01).平均肾切除时间B组较A组短(P<0.01).结论 对于肾盂移行细胞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张素梅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69-167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36例38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1、3个月裸眼视力≥0.5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9%、89.5%、97.4%,术后3、6个月、1年矫正视力无变化,矫正视力≥0.8者占78.9%.术后3~7d角膜上皮修复.术后3个月内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3、6个月、1年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障1例,无一例翼状胬肉复发,无移植片排斥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恢复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孙艳  孙霞  郭小健  石晶明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02-1503
目的对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加压手术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将76例(7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行放液或不放液,然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放液组36例(36只眼):一次手术网膜复位31例,成功率86.11%;3例2次手术成功。不放液组40例(40只眼):一次手术成功33例,成功率82.50%;5例2次手术成功。放液组和不放液组一次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放液组手术并发症明显比放液组低。结论不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一次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全切原住回肠代膀胱术对患者的控尿和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34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22例,复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Ta~T1)1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24例。结果36例手术时间210—330(平均270)min,输血量0-1000(平均400)ml。术后随访6—72(平均26)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4%(34/36)和92%(33/36)。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间歇导尿。术后6月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无输尿管狭窄和返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尿道残端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患者控尿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路径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76例,经左胸入路83例为A组,经右胸入路93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及其阳性率。结果A组根治手术74例,姑息手术2例,探查手术7例,肿瘤切除率91.6%(76/83),上切缘癌残留2例,切缘癌残留率2.4%(2/83),2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5.3%(21/83),术中清除淋巴结5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3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4.1%(73/519);B组根治手术89例,姑息手术3例,探查手术1例,肿瘤切除率98.9%(92/93),无切缘癌残留,3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3%(31/93),术中清除淋巴结6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25%(150/600)。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以右胸径路为佳,手术野显露满意,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对区域淋巴结清除更彻底,术后分期更准确,为制订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畀位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113例和同期开腹手术治疗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术后盆腔粘连、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年龄、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术后病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两年,术后复发率腹腔镜组为21.4%,开腹组为21.3%;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率腹腔镜组为38.1%,开腹组为35.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盆腔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2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改善治疗效果,手术护士术前备好显微器械,术中娴熟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4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提示铰链侧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62.5%;颈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1)mm,术后1个月为(13.5±1.4)mm,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术后各期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2.6±14.7)。,末次随访为(17.1±12.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1),术后6个月内颈椎曲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扩大并维持椎管矢状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将90例环形痔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各45例,并对患者进行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2组间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54例)与常规骨瓣开颅术(54例)治疗,术后2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1~36(8±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1.5%(44/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30例(55.5%),重残14例(25.9%),死亡10例(18.5%);常规骨瓣开颅组有效率为37.0%(20/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9例(16.7%),重残11例(20.3%),死亡34例(63.0%)。2组颅内压变化、有效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痢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减压术治疗重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一期手术方式。方法对34例38侧BPH合并腹股沟疝的患者,在施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后,经同一切口行盆腔内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疝手术时间10~45(22±8.5)min,17侧患者(44.7%)腹股沟区或阴囊产生积液,均未继发感染。随访也未见腹股沟疝复发。结论BPH开放手术同时单切口行盆腔内腹膜前疝修补术是处理BPH合并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万安  田立杰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43-1644
目的探讨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显微镜下施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62.5%(35例),良25.0%(14例),可8.9%(5例),差3.6%(2例),优良率87.5%,无并发症。结论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及随诊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2例,残余肿瘤予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后出现或尿崩加重9例、高钠血症4例、嗜睡3例、视力下降2例、高热3例。随诊3个月至3.1年,术前症状均有好转,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一种微创、安全及高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手段及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远期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80例。其中腹腔镜和开腹术各90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120.72±57.65)mL、(2.98±0.84)d、(11.02±4.36)d和21.66%,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年和5年无肿瘤生存率分别为68.33%和56.67%,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68.33%,与开腹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与开腹术相当,综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