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儿由于机体正处在生长阶段,各部的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生理特点既不同于成人,也与一般青年有很大差异.祖国医学早有论述:"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时寒热虚实传变迅速,用药稍有不当,不仅可以伤害脏腑功能,且可使病情剧变."小儿用药量如果过大,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如注射庆大霉素超量,易造成耳聋,导致终生残疾.所以,小儿用药量一定不能过量,尤其是婴幼儿更应严格按规定剂量服用.为使病儿能尽早康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早医治,及时给药小儿患病往往起病急,变化发展快,故要求应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如常见的小儿急性喉炎病发展很快,开始只出现咳嗽症状,如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就会导致呼吸困难,发生窒息,此时单靠药物已不能奏效,必须进行气管切开进行抢救,方能脱险.这不仅使治疗变为复杂化,还会给患儿及家属造成痛苦和麻烦.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目前,市场上退热药物品种繁多,而临床上退热药物的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为此,我院对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发热患儿分别用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热又是最常见的急症一,临床也较缺乏高效的解热药品.为此,我病房于1994年1月~2月采用儿感退热宁治疗急性疾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持续高热会引起机体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改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给小儿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静脉用赖氨匹林和尼美舒利具有强大的抗炎、镇痛作用,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1],尼美舒利已较多地应用于成人抗感染、镇痛、退热,国内小儿退热治疗报道尚少。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应用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4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颖  马金秋  衡媛  吴济宁  王娜 《河北医药》2010,32(4):488-489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并由此造成严重药源性疾病与医药资源浪费,更为严重的是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重要部分。本文对我院2007年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因气管、支气管的黏膜细胞分泌物增多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目前单纯的西医治疗存在诸多不足。我们采用耳部光针治疗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特别是在退热、止咳、缩短病程方面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之一,急性发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中多数为病毒性感冒.发热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但发热高、持续久往往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的治疗发热的方法很多,但疗效各异.本人自1992年以来,采用双耳尖放血治疗病毒性感冒和体温调节失常引发高热的小儿10例,其退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洪栋  姜军 《贵州医药》2012,36(2):155-156
肺炎是小儿肺部一种多见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毒性强、患儿伴高危因素及处理不当时,感染会累及肺外器官,此时便称为小儿重症肺炎(Children severe pneumonia,CSP)[1],CSP若治疗措施不当易诱发各种合并症,如合并心衰是导致5岁以下CSP小儿死亡的高危因素[2].近年来,CSP治疗获得越来越多重视,治疗方法也不断完善.本组研究中,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多巴胺及DB联合辅助治疗CS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晓琳 《河北医药》2013,35(11):1689-1690
发热症状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它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儿的正常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1]。因此,引起普遍关注,对其及时进行科学、合理地治疗,有利于病情的缓解以及尽快使患儿恢复至健康的状况。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症状[2],能够有效地缓解小儿发热症状。本文将我院200例具有发热症状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发热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我中心应用鱼金注射液静脉滴注(西安黄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小儿以发热为主的呼吸道感染40例.退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儿科用药主要根据小儿体重 ,年龄或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计算或经验用药 ,未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出现了不少问题。1 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婴儿和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有特殊的生理性和代谢性 ,这样就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 ,儿科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次每千克体重来计算给药剂量 ,而不能按片或按支来计算。小儿呼吸道较狭窄 ,有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道的梗阻 ,因此 ,小儿肺炎出现剧烈咳嗽时 ,多应用祛痰止咳药 ,慎用或忌用强力镇咳药。新生儿、婴儿体表面积相对大 ,体温中枢发育尚不成熟 ,应慎用解热药 ,以免因大汗淋漓 ,散热过多 ,出现体温不升或虚脱等严重不良反应[1 ] 。2 抗感染药物的滥用抗感染药物是治疗和控制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 ,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抗感染药物本身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类药物。由于儿童时期特殊的生理 ,病理因素 ,使得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35 %。其中氨基糖苷类所至不良反应最高。该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 ,适应证宽、价格便宜 ,较多地被临床应用 ,但它对肾脏、耳的毒性很大。青霉素效、低毒、价廉 ,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耐药性的增加而剂量也增加 ,使...  相似文献   

12.
贺中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99-1100
小儿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合理退热是医生关注的问题,笔者于2000年4月~2004年10月对42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采用萘普生治疗,退热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锦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39-1339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易患的急性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 ,以泻稀水样或蛋花样便为主要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脱水 ,严重者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或全身循环衰竭。我科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集 132例 ,其中 76例采用药物贴脐疗法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腹泻其临床诊断符合“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会议纪要”标准[1] 。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治疗组 76例 ,男 5 0例 ,女 2 6例 ;对照组 5 6例 ,男 2 6例 ,女 30例。年龄小于 2周岁。发病时间不超过 3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呼吁严格限制抗微生物药物用于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方法根据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报道,分析存在的弊与利、害与益。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时,其杀菌和抑菌作用即成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不仅会破坏患者个体体内正常寄生菌群的平衡,引起继发感染;而且其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用药特点,将导致耐药性微生物的产生和发展。结论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许多其他有效的药物,并非到了不用抗微生物药物不可的地步,因此应该把遏制微生物耐药性、保护现有抗微生物药物资源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从而对小儿造成不良后果。故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应及时予以退热处理,避免机体的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对发热患儿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应用有效而安全持久的退热治疗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为指导家长正确选用退热药,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药物是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1].小儿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我们应该根据小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的用药特点正确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7.
感染是一类严重的多发病症,它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抗感染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治疗重在防病,就抗感染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应遵循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作退热处理。目前大多用安痛定肌内注射,退热效果尚不满意。经用肌注赖氨匹林和安痛定的退热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呼吸系统受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一般不需用镇咳药,但严重的咳嗽,特别是剧烈无痰的干咳可影响休息与睡眠,甚至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它并发症,对治疗不利,此时需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加用镇咳药.  相似文献   

20.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性疾病,这种慢性疾病虽不能根治,却可以很好地控制。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对患儿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1]。小儿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哮喘病已位于小儿非感染性疾病之首[2]。哮喘的反复发作可对患儿童造成身心伤害,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因此,尽早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合理的治疗护理,可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