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E-Flow技术联合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VBI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非缺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E-Flow技术观察2组椎动脉形态变化,记录椎动脉内径、血流参数。结果实验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异常者共68条,异常检出率75.6%,对照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异常者共8条,异常检出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E-Flow技术,比较全面观察椎动脉的解剖形态变化,准确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临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参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方法用10Hz探头探查颅外段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内径、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56例患者有124例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的改变及血流速度的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椎动脉的血管结构,定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椎-基底动脉(VBA)已有许多报道,但探查方法存在缺陷,应用受到限制。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弥补其不足。现报道243例正常人颅内VBA与颅外椎动脉(VA)检查结果,为临床判断VBA供血情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与评定方...  相似文献   

4.
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VA和BA总异常率为67.14%;其中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占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74.47%。结论 利用TCD动态观察颅底动脉血流变化,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与彩色多普勒检查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姜兆凯,白素华西安医科大学二院张爱宏报道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155例,应用美国Acuson-128型彩色超声显象仪,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试双侧椎动脉进行内径及多普勒频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颅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脉动指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颅外椎动脉内径缩小,阻力指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TIA的发生与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密切相关;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于颅外椎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2例,另选取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CD检查,VBI组低速和高速血流和健康组的血流比较,P均0.05;CDFI对VBI患者和健康组检查,血流、血管参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独用一种方法有片面性,两种方法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与TCD灵敏度、CDFI特异性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VBI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和颅外椎动脉进行全面检测,能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50例椎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可见椎动脉颅外段的异常表现:(1)椎动脉内径变细、走行异常、管腔有异常回声28例,占56%。(2)脉冲多普勒异常43例,占86%。(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异常18例,占36%。根据二维超声切面,结合彩色血流显像,综合判断脉冲多普勒所测定血流参数对判断椎动脉颅外段病理及机能状态,特别是对判断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SubA)或头臂干(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窃血方式。方法对6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的SubA起始段或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检测。结果46例狭窄患者中25例检出SubA或BCAT局限性严重狭窄血流。19例闭塞患者未探及到病侧SubA或BCAT血流信号。30例病变远端的SubA、尺动脉和桡动脉血流波形异常,呈低流速低搏动改变;7例病侧桡动脉未探及到血流信号;28例病变远端动脉的高阻力波形仍存在,但与对侧同名动脉比较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减低。所有患者均检出椎动脉-椎动脉窃血,30例有基底动脉-椎动脉窃血,14例有枕动脉-椎动脉窃血,5例BCAT病变患者有前循环窃血。结论TCD和CWD有助于了解SubA或BCA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窃血方式,为临床确定诊断、寻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比灵和血磁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在服用西比灵等基因上,应用血磁疗法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60例VIB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和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在常规治疗(西比灵)基础上合用血磁疗法能改善全血粘度,能使椎-基底动脉系统区血流速度增加,以使其供血区的脑血流量增加。结论:血磁疗与西比灵等综合治疗能改善VBI患者脑循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超短波对21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超短波治疗朝椎缡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解除血管痉挛,缓解巅椎病压迫椎基底动脉,从而使脑部血液循环和,临床体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42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椎动脉血供参数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静滴疏血通为治疗组,静滴血栓通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血栓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血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脑梗死患者的椎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设非脑梗死60例作对照组,观察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100例患者的椎动脉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内径狭窄,血流量减少,阻力指数增高,其中血流量减少、阻力指数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对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61例眩晕患者进行颅外段颈部血管,尤其是椎动脉内径、峰值血流速度(Vp)、每分钟血流量(Q)、压力降半时间(HT)、阻力指数(RI)、窗口指数(WI)等血流频谱参数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眩晕患者中59%出现不同程度椎动脉供血不足改变。(2)椎动脉狭窄与年龄成正相关。61例中36例超声检查异常者均40岁以上,约占40岁以上眩晕患者的63%。(3)椎动脉内径左侧优势(P<0.01)。(4)椎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率明显高于颈总及颈内动脉。所查61例眩晕患者中,25例椎动脉单或双侧狭窄,4例颈总动脉分支前管壁粥样斑块形成,7例椎动脉走向弯曲。(5)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椎动脉Vp显著降低,HT延长,外周阻力增高,WI减低表明频带沿水平轴展开,频带展宽,每分钟血流量Q减低,阻力指数RI显著增高(P<0.01或P<0.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病变部彩色血流信号失落。认为:采用切面超声、脉冲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三结合检测椎动脉颅外段可为临床眩晕患者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此方法安全、无创、敏感性高,当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30例为治疗组 ,静滴丁咯地尔 2 5 0ml(10 0mg) ;30例为对照组 ,静滴脉络宁 30ml,1次 /d ,10d一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TCD)测定VA、BA、PCA血流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后VA、BA、PCA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5 )。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