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12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行PVP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BPH 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其中5例行TURP辅助PVP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电切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单纯行PVP手术者52例,术后输血1例,泌尿系感染4例,手术时间平均(38.3±11.3)min,平均出血量(25.5±16.5)mL,术后均留置导尿管行膀胱冲洗6~26h,平均(9.3±5.1)h,留置尿管时间平均(1.9±0.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9±0.9)d。行TURP辅助PVP手术患者手术时间(47.2±8.6)min,平均出血量(32.6±17.8)mL,术后均留置导尿管行膀胱冲洗9~26h,平均(13.4±7.1)h,留置尿管时间平均(2.5±0.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1.3)d。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选择性120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BPH具有操作安全、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近期疗效显著,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探讨连续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效率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1位熟练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泌尿外科医师采用HoLEP治疗9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以连续的每33例患者为一组分为A、B、C三组,记录并对比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对比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剜除效率、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尿失禁、术后尿道狭窄情况及术后膀胱颈挛缩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剜除效率、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97.03±18.09)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83.00±19.12) min,C组平均手术时间(64.72±7.37) min。A组平均剜除效率(0.71±0.15) mL/min,B组平均剜除效率(1.06±0.25) mL/min,C组平均剜除效率(1.22±0.23) mL/min。A组平均尿管留置时间(4.55±0.56) d,B组平均尿管留置时间(4.03±0.65) d,C组平均尿管留置时间(3.21±0.49) d。三组手术前后IPSS、QOL、Q_(max)、血红蛋白(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尿失禁发生27例,主要发生于A、B组,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中转TURP共5例,主要出现在A组,膀胱损伤1例发生于A组。结论:HoLEP治疗BPH效果确切,通过33例可掌握该手术,66例后手术技术进入比较稳定的平台期,手术效率及安全性显著提高,初学者宜选取前列腺体积60 mL病例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剥橘式切除术(TmLRP-TT)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66例行TmLRP-TT,58例行TURP。术前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并记录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手术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Qmax、PVR、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mLRP-TT组和TUR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7.4±16.2)min及(50.9±13.9)min,导尿管留置时间(1.9±0.5)d及(3.6±0.7)d,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1.4)d及(6.7±2.2)d,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RP-TT、组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需膀胱冲洗,无低钠血症发生; TURP组有3.4%(2/58)术中输血,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7±0.6)d,44.8%(26/58)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术后3个月,2组患者IPSS、QOL、Qmax、PVR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P相比,TmLRP-TT治疗BPH切割精准、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和TURP相似,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在区级医院开展经尿道450 nm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为区级医院BPH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9月在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蓝激光组(n=19)行经尿道450 nm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电切组(n=20)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的手术时间[(45.11±22.08)min vs.(81.25±29.37)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34.05±9.41)h vs.(47.60±9.05)h)]及血红蛋白下降值[(7.79±5.86)g/L vs.(16.40±10.23)g/L)]比较,蓝激光组明显低于电切组(P<0.05)。蓝激光组术后尿潴留1例,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450 nm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BPH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手术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40例前列腺体积大于80 ml的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接受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0例接受TURP,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残余尿、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IPSS、QOL、Qmax、残余尿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Qmax、残余尿、术前血红蛋白、术后3个月IPSS、QOL、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较TURP具有优势,表现为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冲洗时间短、留置尿管时间短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UPKP术和开放前列腺摘除术的手术效果、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方法。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TUPKP组较开放前列腺手术明显减少(P〈0.01)。结论TUPKP组与开放前列腺手术组比较治疗效果完全相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缩短,并发症减少,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完善的术后护理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钬激光剜出术与电切术安全性及疗效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比较研究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为2组,185例行HoLEP术,152例行TURP术;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oLEP组、TURP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04.8±97.6)ml及(1095.0±209.8)ml、(124.3±24.1)ml及(330.3±36.9)ml、(17.4±2.2)g及(25.2±3.4)g、(54.9±20.0)min及(45.1±18.0)min、(2.2±0.2)d及(3.4±0.3)d、(5.2±1.1)d及(8.8±1.3)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oLEP组术中1.6%(3/185)需输血;TURP组11.8%(18/152)需输血.HoLEP组术后需要膀胱持续冲洗者占6.5%(12/185),TURP组占95.4%(145/152).TURP组有55.3%(84/152)出现术后低血钠,其中5.3%(8/152)发生严重的低钠血症;HoLEP组无低钠血症发生,但有4例使用Morcellator粉碎前列腺组织时损伤膀胱黏膜致出血者.组织病理检查结果HoLEP组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TURP组有6例前列腺偶发癌、5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术后3个月152例HoLEP患者和106例TURP患者获随访,Qmax,PVR,IPSS,QOL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oLEP术与TURP术相比,手术安全性更好,疗效相似;组织标本获得率的下降可能影响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功率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2μm激光微创治疗BPH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功率2μm激光"五分法"(激光组)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治疗BPH患者各12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液量及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激光组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无继发出血,无尿失禁发生;TURP组118例手术经过顺利,2例出血较多,其中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姑息切除留置导尿管压迫止血结束手术。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2例,经提肛锻炼及理疗好转。两组术后排尿症状(IPSS和Qmax)及生活质量(QOL)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与TU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BPH是安全有效的新型腔内微创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同于TURP,手术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较TURP有明显优势,且避免TUR综合征及闭孔反射的发生,有可能成为治疗BPH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 470 nm激光选择性前列腺增生腺体块状切除术(LRP-SM)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98例BPH患者,52例行LRP-SM,46例行TURP。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 结果LRP-SM组与TURP组的手术时间[(42.2±16.3)min vs(58.4±18.2)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2.4±0.8)g/L vs (4.5±1.6)g/L]、膀胱持续冲洗时间[(1.5±0.2)d vs (2.4±0.3)d]、留置导尿管时间[(2.4±0.3)d vs (4.6±2.4)d]、住院时间[(5.3±1.1)dvs (7.6±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QOL、PVR及Qmax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2例因术后出血予以输血治疗,LRP-SM组无输血病例。TURP组3例和LRP-SM组1例有不同程度短暂性尿失禁,随访术后1~3月恢复正常。TURP组术后有1例尿道狭窄或膀胱颈挛缩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LRP-SM组无尿道狭窄或膀胱颈挛缩病例。TURP组16例和LRP-SM组4例有逆行射精。LRP-SM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RP-SM和TURP治疗BPH效果相当,但与TURP比较,LRP-SM具有出血风险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特别适合高龄、高危以及对性功能有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尿道新型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前列腺剜除术(SPLEP)与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简单随机将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82例BPH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SPLEP(41例)和PKEP(41例),术后随访3个月,并记录围手术期手术时间、血红蛋白(Hb)下降、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以及并发症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SPLEP和PKEP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0.90±25.81)min和(60.41±20.44)min,Hb下降分别为(14.61±6.47)g/L和(19.10±6.18)g/L,膀胱冲洗时间分别为(1.88±0.68)d和(2.27±0.67)d,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5.93±1.03)d和(6.44±1.00)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93±1.03)d和(7.66±1.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9、3.212、2.618、2.278、2.993,P<0.05)。两组术后IPSS、QOL、Qmax、PVR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t=-24.783、-33.261、32.451、-16.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IPSS、QOL、Qmax、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0、0.790、-1.731、0.175,P>0.05)。SPLEP组和PKEP组分别出现3、6例短暂性尿失禁(χ2=1.12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LEP组总并发症5例低于PKEP组的7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P>0.05)。结论SPLEP与PKEP均是治疗BPH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PKEP组比较,SPLEP组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止血效果更好,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