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掌握湖北省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郧县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00例,年均发病率51.44/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85.02/10万)高于乡镇(43.02/10万)(χ2=138.71,P=0.000);2008-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10万、51.18/10万、61.21/10万、71.63/10万。流行季节集中在3~7月(79.23%),年龄集中在<5岁(91.15%),以散居儿童(81.22%)和托幼儿童(13.86%)为主。重症1例,为乡镇散居儿童。聚集性病例90例,均发生在托幼机构。结论郧县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明显,乡镇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道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本街道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沙园街道2009-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6年沙园街道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共3 216例病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84.45/10万,总体发病率呈波浪形变化特征,发病率最高为1 088.40/10万(2014年)、最低为341.09/10万(2011年)。2009-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2.06,P<0.01),2011-2014年呈上升趋势(χ~2=217.67,P<0.01),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χ~2=49.82,P<0.01)。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86.68/10万,发病率变化特征与总体发病率相似。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70.53%;其中以乙肝、梅毒和丙肝报告病例为主,占比分别为55.37%、27.58%和10.63%。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77/10万,各年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χ~2=60.52,P<0.01);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它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数较多,占比分别为59.18%、21.08%和13.43%。乙类传染病病例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丙类传染病病例以儿童为主。结论要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监测,做好中老年人群以及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加强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改善街道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州区手足口病例流行特征,探索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原州区2008-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手足口病例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95例,2009-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66.70/10万、61.13/10万、54.16/10万,5~10月份报告病例占86.82%,6岁以下儿童占91.28%,托幼儿童占31.84%,散居儿童占60.89%。结论固原市原州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平稳呈常年一般发病率水平,呈稳定下降趋势,病例聚集性不明显,流行高峰为5~10月份,且以散居儿童为主,高发人群年龄小,城乡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对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029例,报告发病率266.24/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5-6月和11月为发病高峰.街道发病率(316.57/10万)高于镇(285.19/10万).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313.93/10万)高于女性(216.86/10万).确诊病例40例,其中EV71占27.50%,CoxA 16占7.50%,其他肠道病毒占65.00%.结论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实重点季节、地区、人群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熊田甜  李苑  周小涛  朱奕  吴泰顺  马智超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498-1499,150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报告信息,对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宝安区共报告手足口病8 035例,年均发病率为30/10万,其中2010年最高,达37.60/10万,死亡病例2例,均发生在2010年;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x2=997.20,P=0.000;x2=56502.11,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最多(占91.17%);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0.41%).结论 宝安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厚街镇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镇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分析,为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展和流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增高,由2001年的333.67/10万增高到2004年的643.47/10万(χ2=460.9691,P<0.0001);肺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加(χ2=403.5444,P<0.0001);乙肝发病数2004年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呈下降趋势;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人群分布方面本地发病率与外地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47.2731,P<0.0001)。结论加强和控制肺结核、麻疹、淋病这些主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成为降低本镇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肺结核病的关键措施;对外来人口中的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可减少和控制本地区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宜昌市报告手足口病20 7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4.80/10万,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19%(19 152/20 774)。男性发病率为121.53/10万,高于女性的86.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23,P0.01)。宜昌市5个市辖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57/10万,高于其余8个农村县市的89.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08,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6.99%)和幼托儿童(46.62%)为主;发病高峰为4-7月,次高峰11-12月。实验室确诊占报告总病例的3.32%(689/20 774),样本检测阳性率60.12%(689/1 146)。确诊病例中,EV71型(220例)占31.93%,CoxA16型(271例)占39.33%,其他肠道病毒(198例)占28.74%。结论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发病逐年上升。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落实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防控措施是防控手足口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和2011年颛桥镇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22和888例,发病率分别为293.8/10万和361.4/10万;2010年及2011年发病高峰均在7月;2010年和2011年患者均主要集中在1到5岁,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4:1;2010~2011年颛桥镇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分别为31.2%、40.8%,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为65.8%、55.2%,是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2011年颛桥镇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2010年,且发病高峰延迟,手足口病防控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潜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潜江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潜江市2008-2011年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2 670例,年平均发病率70.02/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1.66∶1。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儿童,占93.90%,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3~7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在托幼机构易引起暴发。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别、年龄、季节等特征,在短时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应针对性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尽快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回民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回民区2008~2011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卡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72.5/10万,其中重症17例,死亡1例.男性病例1 169例,女性病例954例,男女性别比为1.2∶1.全区8个办事处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各办事处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7,P<O.05).6~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为0~50岁,以1~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共1 727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81.3%.结论:我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对1~5岁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源区4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对江源区2008~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源区2008~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在286.44/10万~388.4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40.04/10万,2008~2011年年均发病率在前5位的疾病是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丙肝和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2.16%.4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一直居高不下,占发病总数的39.0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3.17%,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江源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的防治与监测,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杰  陈伟  李蓬 《当代医学》2013,(7):157-158
目的掌握河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动态,为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2.63/10万、107.82/10万,101.97/10万;3~6月份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4.13%;3岁以下婴幼儿占发病总数的86.47%。结论 2008~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小幅上升并趋于稳定,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为发病集中期,3岁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1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河南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568例,重症病例3693例,死亡23例,报告发病率63.35/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5岁以下发病居多。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EV71阳性率达58.55%,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分别为82.88%和77.78%。聚集性疫情以发生10例以下病例的小型聚集为主,无爆发和死亡。结论 2011年是河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发生较低的年份,但该病仍是危害5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太原市小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布和流行特征,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小店区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小店区2008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076.19/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乙肝、手足口病、痢疾、肺结核和麻疹;08年发病率与07年相比上升33.94%,上升的病种主要有乙肝、麻疹、梅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发病以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结论:应根据传染病发病谱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防制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融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1354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67.81/10万,重症3例,死亡2例,病死率0.15%,5岁以下占发病数的92.32%,男性多于女性,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64.62%,病原学监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为主。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宣传教育力度,做好重点季节和重点人群防控是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白河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白河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白河县2008~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5.85/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为主,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占84.41%.结论 白河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5岁以下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幼托机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找出该病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部疫情数据资料运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1年该市报告发病数为2 914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97.34/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14%。各月均有发病,3~6月份发病呈现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92%。0~3岁年龄组发病较集中,占87.9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9.6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64%。结论:2008~2010年南康市手足口病发病较多,通过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培训与宣传,2011年下降较快,报告发病数下降了64.14%,说明强化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朱碧柳  冼国佳  钟伟强  麦炜  程丽涓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527-1528,1541
目的 了解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肇庆市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10 112例,报告发病率为263.70/10万,死亡病例8例,病死率为0.21/10万;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15 0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3.6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以4-7月发病较多,城区或城乡结合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1~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010年以EV71为主要流行毒株,2011年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16相继成为优势毒株.2010年重症病例比例与EV71构成比成正相关关系(r=0.573,P<0.01).结论 肇庆市手足口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及年龄的差异,重症病例发生与EV71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遵义市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9~2012年网络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9~2013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689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3.23/10万;居前3位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2.22%、19.68%和13.44%。以3~8月发病略高,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人群为主,男女比为1.67∶1.00(χ2=3445.64,P<0.01)。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丙类传染病已成为遵义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大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减少传染病暴发流行,规范传染病诊断与报告,更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疫情研判和防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公安县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公安县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公安县2013年~2017年共报告6 814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4.67/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16年(277.8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74.26/10万),发病主要高峰在4~7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6.19%;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为斗湖堤镇1 556例(238.8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组,占病例总数的96.15%,男女性别比为1.37∶1,年龄与性别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99%。实验室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308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有108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5.06%,其中68份为柯萨奇A16型,38例为其他肠道病毒,2例为EV71。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职业差异性,应加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