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急诊急救工作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良好的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是提高急救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完善,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的确立,推动了医院急救工作的向前有序发展,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中也存在这诸多不足,影响了最终的工作质量以及医疗效果。因此针对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完善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医改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急救需求与急救能力不足的矛盾、单一医疗急救平台、院前急救效率低、不合理急救资源配置、“黄金时间”无保证、院前院内衔接“断链”、后续救治无保障等问题。指出了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政府主导,完善院前急救政策法规;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医疗急救平台;内部协调,搭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财政投入,建立急救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认识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院前急救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了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所有访谈对象均认为院前院内衔接很重要,大部分院前医务人员认为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院前院内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院前管理人员认为院前院内急救体系的软、硬件设施不配套是衔接过程的主要问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但目前院前院内衔接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需要院前院内急救体系沟通协调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对比了大陆与台湾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的各种管理细节。发现台湾院前院内在病情分级系统的统一,院前病人病情等级与接收医院紧急医疗能力等级相匹配,院前医生专职化和规范化培训管理,院前急救处置规范性及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使用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等衔接管理上优于大陆院前院内的衔接管理。建议大陆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借鉴台湾经验,完善现有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规范,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提高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初期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对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2007年521例严要掣伤患者在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初期诊治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抢救成功511例(占98.08%),死亡10例(占1.92%)。结论不断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要,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加快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及院内急救的水平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诊手术流程改造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院内急救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急救的患者日益增加,在急救医学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急救流程中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在分析了本院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流程改造后再次检查,原来存在的问题均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急救组和一体化急救组,每组40例。常规急救组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入院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一体化急救组患者(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救效果,包括死亡率、好转率及治愈率。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NSNS)评估2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一体化急救组患者死亡率、好转率为5.00%、22.50%,低于常规急救组的22.50%、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痊愈率为72.50%,高于常规急救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常规急救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急救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7%,高于常规急救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CO中毒患者护理中,一方面能提高急救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另一方面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北京急救服务“120”是由北京急救中心统一管理调度,承担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和首都重大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辖区内的卫生资源、现场急救、伤员转运以及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北京急救工作模式采用院前急救加院内急诊型,做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链接,为成功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根据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制度的要求建立交接记录单,使用表格式记录,规范了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有效防止法律纠纷,在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患方及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急救衔接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自1994年开通急救120以来,经过近16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完善的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建立起了畅通快捷的急救绿色通道。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部分,两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一般认为院前与院内衔接的内容包括:院前医生将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的急诊科预报,院前与医院的信息沟通,建立指挥调度人员、现场急救人员和医院急诊科的三方通话机制;病人送达医院时院前医生与院内接收人员的病情交接;还包括器材、设备的交接或互换,院前院内人员的交流和互补;以及共同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专家提出建设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绿色通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微型智能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微型智能呼吸机,该产品可用于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方法: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研制,时间和压力切换,微处理器控制,气路、电路、结构的集成化设计使设计产品集通气参数监测、报警、氧浓度调节于一体并微型化。结果: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体积最小、最轻便的气动电控型微型数显呼吸机。结论:能够满足急救转运所要求的操作快捷、简便,常用通气模式、监测和报警功能,体积小、质量小、持续工作时间长的要求,非常适合院前和院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和转运,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爱华 《药物与人》2014,(4):136-136
目的 :分析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82例,利用奇偶数字法分为优化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分别给予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急救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化组护理质量、急救护理意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急救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采取全程优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推进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的策略,为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已初步构建,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且相关标准覆盖面窄、数量不足、修订不及时,还面临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不强等挑战。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应抓住政策支持及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从现状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解决当前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间普遍存在的数据不全、信息孤岛问题,优化危急重症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方法 通过互联网+应用、急救调度系统和院内专科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攻克由于多机构、多系统,以及固有习惯等因素造成的急救效率与质量被影响的问题。结果 构建了互联网+智慧急救一体化平台,形成了“互联网+报警、受理调度、转运、危重症救治”四位一体的数字化全闭环危急重症救治流程,有助于提高危急重症的救治效率和质量。结论 互联网+智慧急救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院前、院中多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初步构建了数字化急救生态体系,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120报警小程序弥补了智慧急救数据链的断点问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香港急救工作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及预后。急救工作中的院前抢救和院内急诊处理是重要的两个环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的急救工作效率高,组织严谨,机构健全。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香港院前救护机构香港院前救护工作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消防处(FireServices)管辖。消防处的服务范围包括:境内灭火;海陆拯救工作;机场发生的空中事故救援工作;为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车服务。消防处还为交通意外、有害气体泄漏、工伤意外、被困屋内、山泥倾泻、洪水浸淹、楼房倒塌、企图由高楼跳下、被困升降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个体特性化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沈阳急救中心皇姑二分中心院前出诊并送往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院前和院内个体特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8.
意外或者事故发生时, "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患者实行初步的救助或救护对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此, 对常州市肿瘤医院自2015年起开展的"守护天使‘救’在身边, 急救知识普及计划"志愿者活动做了介绍, 对活动的效果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结果认为, 活动的组织, 无论是对院内的工作人员, 还是对社会公众, 都能提高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的现场急救意识, 甚至提高其急救能力, 为降低院前死亡率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如东县卫生计生部门着力加强120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按照国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的要求,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能力建设还必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此,作者根据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0.
虎门医院于1989年5月13日创办了一所集院前抢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为一体的“虎门创伤急救中心”。四年来,出车现场救护2711辆次,住院治疗伤病员1680人次,住院治愈率为98.1%,抢救危重病员1381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8.97%。作者通过总结中心的组织和实践结果后提出:作为集院前抢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为一体的急救单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适合城镇地区。严重创伤急救要做到分秒必争,要具备现代化通讯,方便的交通环境和良好的运输工具,救护车上有良好的院前抢救设备,有相当数量的、常备不懈的急救专业队伍。实践中总结出:警医结合呼救快,医车结合出车快,内外结合联络快的经验。提出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院前快速救送是前提,急诊手术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优化组合急救专业队伍,专业人员一专多能是提高创伤急救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