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 在心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6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水平利抑郁水平的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 在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下降(P<0.01),抑郁得分显著下降(P<0.01);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情绪障碍,帮助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合并抑郁焦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96例F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心理干预组(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计算FD症状积分,对两组疗效及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FD总有效率为83.33%(40/48),对照组FD总有效率为45.83%(2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P<0.01);治疗组FD症状积分和SAS、SD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F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感智能干预对减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及提高日常行为管理水平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辅导与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情感智能的护理干预方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行为管理水平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和日常行为管理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日常行为自我管理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智能干预能减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日常行为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2月入该院治疗的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心理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心理、生存质量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及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13(IL-12、13)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抑郁、焦虑、外向性激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3个园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IL-12含量升高及IL-13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且能上调IL-12,下调IL-13,调节Th1/Th2免疫失衡,从而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秀玲  徐建国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656-165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96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减少其负性情绪,降低其焦虑、抑郁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可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潘小叶 《中国校医》2018,32(10):739-740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于2015年6月—2017年9月来本院诊治的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消除对疾病的困惑,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48h内和出院48h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将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及对皮肤疗效的影响.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P<0.01),采用皮损PASI评分判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57.9%)(P<0.01).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舍曲林早期干预对急性卒中后抑郁(PSD)及血中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13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舍曲林治疗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12周,常规治疗组仅行心理干预治疗1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Zung抑郁白评量表(SDS)评分、血浆及血小板5-HT测定.结果 舍曲林治疗组治疗4、8周时HRSD、SDS评分较治疗前减分明显(P<0.05或<0.01).舍曲林治疗组HRSD、SDS评分变化治疗4、8周时优于或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两组减分率(治疗前至治疗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血浆5-H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治疗组治疗4、8周时血小板5-H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舍曲林治疗可减轻PSD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血浆5-HT检测结果无显著临床意义,舍曲林治疗可引起PSD患者血小板5-HT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系统护理对ICU危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96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扣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148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临界值(50分和41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护理干预后,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妇科门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5~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单纯HPV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外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心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HPV转阴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38.26±2.35)分、(37.67±4.17)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6.13±7.09)分、(55.60±4.91)分];HPV转阴率67.86%(19/2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4.62%(9/26)(P均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HPV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的尘肺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接受住院治疗的尘肺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入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长期住院尘肺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楠 《中国校医》2020,34(6):424-42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某医院就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SAS和SDS评分及肺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40.11±5.06)分、(38.53±5.44)分]低于对照组[(44.25±6.18)分、(42.28±5.47)分],FEV1/FVC、FEV1%水平[(61.93±7.06)%、(55.34±5.61)%]高于对照组[(57.26±5.13)%、(51.28±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肺功能,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影响及心理干预对FD的治疗作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诊断为FD的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2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其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SCL-90测试。结果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大学生F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大学生FD有效。  相似文献   

16.
周琴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6-137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前均行院内临床检查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结果纳入20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入院基线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干预组SDS标准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7.9比49.1±11.1,P0.05)。干预组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3±142.1比551.9±112.3,P0.05)。并且SF-36量表各维度中5项指标评分均于随访时发生显著变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理异常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疗效及其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完成后均得到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4.7%、76.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排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全程优质护模式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其治疗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文瑜 《中国校医》2021,35(1):15-17
目的 探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