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11个月的“儿童巨颅症”患儿实施缩颅手术,刷新了国内同类手术最小年龄记录。  相似文献   

2.
<正>小头畸形和狭颅症一般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门诊上经常碰到家长带狭颅症孩子来看"小头畸形",甚至有些专业医生也说一年里小头畸形手术有多少例,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小头畸形和狭颅症是两回事,不仅发病原因和机理不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预后也有相当大的不同。狭颅症,也可以称为颅缝早闭。正常人颅骨上  相似文献   

3.
曾高 《大众健康》2016,(9):50-51
前不久的一则新闻:出生仅8个月的男婴小宇(化名)患有严重的狭颅症,外表看起来他就像个外星人,头颅高耸、前额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内陷、顶骨开裂……看似“外星人”的小宇,患上的究竟是什么疾病?狭颅症若不治疗有什么后果?听说手术治疗要开颅,那么手术风险会不会很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狭颅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观察组(给予言语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各30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发育及智能发育水平,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眶内肿瘤21例,眶颅沟通性肿瘤11例,均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13例采用经额硬膜外入路,另19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27例,大部切除4例,1例未切除.术中15例行颅底重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术人路及联合人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以增加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能直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颅底重建对于预防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颅即颅内积气,在正常情况下颅内不存在气体,但因颅脑手术或颅脑外伤常常会形成气颅,这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情况,而筛窦骨瘤并发气颅临床上极为少见,现将我院临床实践工作中治疗的1例筛窦骨瘤并发气颅报道如下. 患者男,36岁,因"反应迟钝半年,加重伴右下肢乏力半个月"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2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应迟钝,鼻腔流液而在外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鼻腔流液停止,症状好转而出院.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下肢乏力且反应迟钝症状较前加重,鼻腔无流液,于2012年5月16日来我院就诊,查头颅CT示:颅内积气;右侧筛窦骨瘤而收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GCS评分15分,反应迟钝,计算力及智力较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入路和疗效。方法  8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 ,囊性者 5 0例 ,有钙化者 4 2例 ,实质性 36例 ,肿瘤直径 2cm以下者 10例 ,2 .1~4 .0cm 4 1例 ,4 .1~ 6 .0cm 2 7例 ,>6 .0cm者 8例。 72例经右翼点入路 ,6例经胼胝体前入路 ,8例经胼胝体 -翼点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 ,全切除 78例 ,次全切除 4例 ,大部切除 4例 ,随访 2个月~ 5年 ,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 75例 ,需生活照顾者 9例 ,死亡 2例。结论 颅咽管瘤早期诊断 ,争取早期显微手术全切除 ,效果理想 ;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 ;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入路 ;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防止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另一要点。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连续 46例儿童和成人颅咽管瘤手术病例 ,探讨手术全切肿瘤和手术前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1 5年中对 46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手术治疗。男 2 7例 ,女 19例 ,入院年龄 15个月~ 6 3岁 ,平均年龄 2 8.5岁 ,其中18岁以下 16例 ,18岁以上 30例。初次就诊颅咽管瘤 2 9例 ,其中 5例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复发性颅咽管瘤17例 ,肿瘤囊性 2 0例 ,囊实性 2 0例 ,实性 6例。结果 主要采用翼点入路 ,共 36例。手术全切 40例 ,次全切 6例 ,复发 5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尿崩 ,电解质紊乱 ,垂体下丘脑功能低下 ,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及脑梗死等。结论 颅咽管瘤治疗复杂 ,手术虽然可以获得镜下及影像全切 ,但要达到根治不复发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也是影响病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发育影响进行研究观察。方法:选择30例患儿,并随机分成各1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是在常规的基础上再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这一治疗方式。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语言表达商和语言理解商都有着显著差异(P<0.05);经过12个月治疗以后,显著提高了两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的语言发育能力能够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下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及特殊教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共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语言理解发育商及语言表达发育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商、语言理解发育商、语言表达发育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语言发育商、语言理解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语言障碍患儿,可促进其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针刺结合治疗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96例纳入到研究中,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对纳入对象实施分组处理,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8例.A组患儿接受单纯的针刺治疗,B组患儿在这个基础之上接受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年龄2个月26d,因咳嗽7d住院,体查:身长52cm,前囟2.0cm×2.0cm,头围40cm,眼距增宽,鼻梁低平,双肩下垂,通贯掌,胸片见图1,其父,37岁,身长157cm,曾摄片报告示"双侧锁骨缺失".本患儿因就诊早,摄胸片及时发现,主要表现在颅骨和锁骨的异常,而其他骨骼无明显X线异常. 讨论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leidocranial dysostosis.CCD)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全身性骨发育障碍及骨一牙形成障碍疾病.本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见,其侯选基因目前已被定位到6P21,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大约2/3有家族史,1/3为散发,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于洋 《中国卫生产业》2013,(32):72-72,74
目的 探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锥颅组50例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开颅组4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锥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开颅组(P<0.05);脑功能恢复情况锥颅组优于开颅组(P<0.05);死亡率锥颅组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 早期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中窝底肿瘤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总结经颅-眶-颧入路的优点、操作关键点及切除肿瘤的手术技巧.结果本组30例全部采用颅-眶-颧入路,发现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降低了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难度,术后亦未见明显的脑牵拉性伤,未发生额肌麻痹、眼球内陷、视力损害等并发症.结论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恰当的手术入路和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经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脑血流异常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2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生后第1d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血流速度多减少,RI增高;生后第3d脑病患儿的脑血流速度较正常儿增加,RI降低;升后第7d脑病患儿与正常组比较差别不显著.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脑血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宁 《职业与健康》2005,21(5):800-801
颅咽管瘤是一种先天性颅内肿瘤,占儿童鞍区肿瘤的第1位,70%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属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小儿病程比成人短,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因肿瘤周围除右下丘脑垂体外,还有重要的颅神经,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1999~2003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病例28例,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颅咽管瘤的临床症状及手术后并发症的严重性,所以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月对40例颅咽管瘤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手术切除.通过我们对术前、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协助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颅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8例经颅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为全切,有2例为次全切,其中1例视力较差患者术后视力无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颅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入路设计科学、定位准确、手术精度高、手术瘢痕隐蔽等诸多优势,术中可以直视切除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全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人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仅1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手术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颅咽管瘤不仅常与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及漏斗部紧邻或压迫上述结构,它还常侵及下丘脑、丘脑等维系生命的重要中枢结构。这些特点,使得神经外科医生在考虑全切除该肿瘤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目前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施行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手术,二是颅咽管瘤的部分或次全切除后,再辅以放射治疗。对于可行全切除的肿瘤,一旦设备和技术具备应争取行全切除。当肿瘤的特点不利于全切或技术和设备条件受限时,则选择次全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