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泪功能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功能异常常表现多泪或少泪。多泪包括泌泪亢进(流泪)、排泪障碍(泪溢)和假泪溢症;少泪为泌泪障碍,常表现干眼,临床上常见。流泪尤多见,但常为眼病症状之一,将随原发病痊愈而消失。就泪器病而言,泪溢较流泪约多见2.5倍。泪功能异常,尤其轻度干眼症诊断困难,检查方法虽多,但结果可靠者少。因分泌及排泪功能互相影响,反射性分泌功能随排泪障碍而减退;所有检查都难免影响泪功能,许多排泪功能检查法会影响排泪功能;基础泪和保留泪取样困  相似文献   

2.
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行泪囊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3只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行瘘管切除联合低位泪囊鼻腔吻合术,切除瘘管后,泪囊侧切口采用内翻缝合,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无溢泪、溢脓,瘘管无复发,瘘管切除处皮肤愈合良好,皮肤瘢痕不明显,随访l~3年,无复发。结论泪囊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消除由鼻泪管阻寒所致泪溢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泪道虹吸功能不良者亦能招致失败。对于上、下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引起的泪溢可做弹性硅胶管暂时插入泪小管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然而常常由于泪管重新狭窄,泪溢复发。Jones管-泪小管插管和结膜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手术适用于因泪道虹吸功能不良、泪小管或泪总管完全阻塞者,作者手术6例病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泪总管-泪囊区黏膜皱褶在Honer’s不同状态下的解剖学变化。方法临床解剖实验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经尸头标本(由温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采用标准泪囊摘除法完整摘除泪囊,沿泪囊内侧纵向切开泪囊。通过沿Homer’s肌方向牵拉与放松肌肉,显微镜下观察泪总管一泪囊区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组织学检查泪总管-泪囊区显微结构。结果完整摘除泪囊22例,所有标本上下泪小管汇聚成泪总管后进入泪囊,所有标本在泪总管-泪囊区均发现黏膜皱褶样结构。在Horner’s肌拉紧时出现泪总管-泪囊区开口关闭,放松时开放。组织学显示黏膜皱褶样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以及淋巴组织。结论泪总管-泪囊区瓣膜皱褶在不同的Horner’s状态下可出现泪总管开口的启闭。  相似文献   

5.
CT泪囊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在泪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CT泪囊造影,并以X-线平片泪囊造影做对照.结果23例(26眼)中大泪囊11眼,中泪囊13眼,小泪囊2眼.CT泪囊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囊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泪囊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泪小管阻塞引起的泪溢症治疗较困难,文献报告泪小管泪囊吻合术,泪囊泪小管侧端吻合术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术程序复杂,不利于普及推广。我们根据泪小管阻塞通常发生在与泪囊相邻的部位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由泪囊内进行泪小管阻塞切除术的简易术式,1983~1985年间共治疗2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90%),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泪囊瘘由急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或外伤感染等引起的泪囊皮肤瘘.传统大多采用泪囊及瘘道摘除或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者遗有溢泪,后者适应征及成功率不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泪小管置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伴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10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了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03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中,治愈9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无效者在泪道内窥镜下进一步处理后治愈。结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成功率高,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尤其是泪囊囊肿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常大小的泪囊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并不困难,而且效果也满意,小泪囊行泪囊鼻腔吻合既增加手术中的难度也影响术后的效果。我院眼科近来在行小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从泪管注入碘油治疗小泪囊型泪囊炎  相似文献   

10.
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对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前经泪道冲洗和造影检查证实泪囊体积小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7例53眼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47例53眼术后泪道畅通,治愈率100%。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小泪囊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后的解剖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提供依据,评价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对照组(50例),直视法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测量泪小点与颞侧断端距离、泪小管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及象限位置,记录两组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成功率。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下泪小管鼻侧断端位于泪阜下半象限者94%,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距离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34±0.68mm,其中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mm者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01±0.77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7mm者为0.57±0.19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7mm者为3.05±0.97mm。手术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49/50(98%),对照组:40/50(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多位于泪阜水平延长线下方,泪小管鼻侧横断面多位于泪阜深面2~3mm范围内,术中可以泪小点与颞侧断端的长度来确定鼻侧断端在泪阜周围的寻找范围。寻找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下泪小管颞侧断端距下泪小点4~7mm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的效果。方法泪囊囊肿16例(16眼)在局麻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同时应用泪道内窥镜系统对泪小管泪总管进行检查,针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或电钻治疗后,逆行植入环形泪小管内硅胶管。1周拔除引流管,拆除皮肤缝线。3~6个月拔除泪小管内硅胶管。术后随访6个月~2 a,观察术后囊肿治愈率,泪道冲洗通畅情况及泪溢症状是否改善。结果泪囊囊肿全部消失,有效率100%。泪道冲洗通畅14例占87.5%,2例有部分回流占12.5%。以上患者溢泪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化脓性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化脓性泪小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泪小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泪小管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第3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但不合并泪小管阻塞.第4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及泪小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同时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性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泪小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 所有组泪小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泪小管阻塞.结论 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泪小管切开和/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泪道内窥镜在诊断及治疗泪小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只眼)泪小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在泪道内窥镜直视下探查泪小管发现泪小管结石后,直径〈2mm的结石在泪道内窥镜下冲洗人鼻腔,直径≥2mm的结石及伴有泪小管息肉者,进行部分泪小管切开术。若泪囊内伴有结石,较小的泪囊结石则在泪道内窥镜下冲洗人鼻腔,较大的泪囊结石采取泪囊切开术,若同时伴有泪囊炎,则选择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术后3—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2例应用泪道内窥镜冲洗至鼻腔,11例伴有泪小管息肉者和15例泪小管巨大结石者,行部分泪小管切开术,1例合并泪囊结石者应用泪道内窥镜冲洗至鼻腔,1例合并泪囊结石者行泪囊切开术,2例合并泪囊结石伴有泪囊炎者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30例(93.75%),好转2例(6.75%)。结论泪道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泪小管结石中有较大价信.  相似文献   

15.
泪囊鼻腔吻合术2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后泪嵴和内眦韧带后面的泪骨残留及泪囊后唇不缝合固定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A组:对100例(106只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骨孔上界平内眦韧带下缘,后界为后泪嵴前缘,泪囊后唇不缝合固定。B组:对111例(122只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将内眦韧带向上剥离、咬除内眦韧带后方的泪骨,并将后泪嵴咬除,将泪囊后唇缝合固定。结果A组失败7例(7只眼),占6.60%;B组失败1例(1只眼),占0.82%。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内眦韧带后方泪骨和后泪嵴咬除,并将泪囊后唇缝合固定能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2岁,因右眼溢泪3年、溢脓1年于2008年7月7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右眼上睑泪乳头处见一个泪小点,在泪乳头的鼻侧、距离第1个泪小点约1mm处见另一个泪小点(图1),两个泪小点均能接触泪湖,大小均约0.2mm,呈圆形.将上睑内侧用力向颞上方牵拉时,两个泪小点的形态变成长椭圆形(图2).右眼下睑见一个正常泪小点,大小约0.3mm.右眼结膜囊内见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膜稍充血,左眼未见异常.泪道冲洗时发现右眼上睑两个泪小点分别通过一根泪小管进入泪囊,两泪小管均有明显垂直部,额外的泪小管位于浅层.从下泪小点也能进入泪囊.从右眼任意一个泪小点冲洗,均可见冲洗液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由其他两个泪小点冲出.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6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下泪小管断裂23例,上下泪小管断裂3例。均行一期泪小管吻合术。同时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结果 由于硬膜外麻醉导管有一定硬度易插入断裂的泪小管,且对断离的泪小管有一定支撑作用,给泪小管的吻合手术提供方便,有利于泪小管吻合术后的修复。结论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 结果:患者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mo,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确切,避免分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泪小管穿线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泪囊囊肿是由于泪囊上下通道阻塞,泪囊内分泌物积聚而致。我们对12例施行了泪小管穿线与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泪囊囊肿,男3例,女9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5岁。发病时间最长13年,最短15天。12例均诉溢泪。在内眦泪囊部皮下均可触及具有弹性的囊样肿块,指压时泪小点无分泌物溢出。泪道探通,探针均在泪小管内受阻,不能进入泪囊触及骨壁。泪道冲洗不通,其中下冲下出,上冲上出8例,示上下泪小管阻塞;下冲上出4例,回流液无泪囊分泌物,示泪总小管阻塞。3例泪囊部皮肢接管,加压时有分泌物溢…  相似文献   

20.
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治疗难治性泪小管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治疗难治性泪小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采用KTP激光击通阻塞的泪小管后,植入可吸收泪栓于原阻塞部位。治疗13例(13眼),随访6月。结果泪小管阻塞经过KTP激光联合可吸收泪栓治疗后均无溢泪症状,无泪溢,泪道冲洗通畅。13例(13眼)均治愈。结论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