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咽位于颈椎前方,自上而下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食道上接咽,下连胃,有三个狭窄,是炎症、肿瘤好发部位;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容纳和消化食物;小肠连于胃与大肠之间,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相似文献   

2.
杨力 《中国医药研究》2005,3(5):382-383
脾胃系疾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脾胃系疾病即西医的消化系统疾病。此处是讲狭义的脾胃系疾病,主要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出现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器官功能异常,多因外感、内伤和饮食劳倦致使器官损伤而病,也可因化学、物理因素致病。  相似文献   

3.
脾与胃互为表里,二者合称"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是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针对不同病情运用不同治法恢复其"脾升胃降"的正常平衡状态,即本文所论的"调畅气机"。脾胃之气通畅,"脾升胃降"即处于正常平衡状态。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谈肠     
中医所言肠,只有小肠、大肠之分,均属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六腑。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难经》,对整个消化道有“七冲门”之说,其中“太仓(指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环境恶化等,导致消化道疾病逐年上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命的存亡,因此做好脾胃的调养至关重要。脾胃相辅相成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其中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  相似文献   

6.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位在大肠,属于虚实夹杂证候.采用通、调、养三步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第一步,通,即以攻下导滞方药为主,达到腑气得通的目的 ,缓解便秘症状;第二步,调,即以消食和胃方药为主调畅中焦气机,使得中焦脾、胃、肝三脏调和,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第三步,养,即以养阴补气方药为主,恢复肠道气...  相似文献   

7.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3~5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民间又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中医常说"脾胃不和",到底什么意思呢?为何脾胃对身体的影响那么大呢?脾胃虚易生病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可并发胃瘘,但几率不高.脾破裂形成胃瘘的原因主要为脾切除处理脾胃韧带处的胃短动脉时因钳夹胃壁至术后胃壁坏死而形成.胃瘘形成后易并发膈下感染,感染发热加之胃液丢失导致病人呈高代谢状态,易形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以及炎症和消化液的作用使瘘口水肿溃烂而难以愈合,因而多数病人需禁食行 TPN 及 TEN 治疗.待炎症控制,瘘口水肿好转,全身营养状态改善后手术行瘘口修补或胃切除术.因 TPN 及再次手术而使病人经济负担加重并导致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我院于1992年7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病人行脾切除术,术后并发胃瘘。我们根据病人病情具体  相似文献   

10.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人体的肠包括小肠、大肠  相似文献   

11.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7):560-560
蛲虫俗称“线头虫” ,虫体细小如白色线头 ,中部粗 ,长为8mm~13mm ,宽为0 3mm~0 5mm ,雌虫大而雄虫小 ,是一种寄生在人肠内的寄生虫。蛲虫成虫一般寄生于人小肠下段、盲肠、阑尾、大肠 ,其头部钻入肠粘膜而吸食营养。蛲虫病多见于学龄儿童 ,但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亦可发生 ,可在家庭或集体机构中引起流行。其传播途径是肛门 -手 -口。雌虫常在夜间受到低温的刺激由肛门爬出 ,在肛门或会阴皮肤皱褶部爬动和产卵 ,几分钟内可产卵数万个。卵经手指、衣服、食物、尘埃、空气等途径进入口腔 ,至十二指肠或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并寄生于盲肠。有时肛…  相似文献   

12.
我院对痔漏病人伤口和皮肤疮疡使用中药熏洗治疗,已有上万例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大都获得满意效果。为了更切题地解释这一外治法的应用机理,笔者试从中医学基本理论来阐述中药熏洗疗法的基础与原理。 一、中药熏洗的中医解剖生理基础 肛门亦称魄门。经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这是对肛门生理功能的最早记载。从解剖角度上看,肛门属大肠,在生理功能上虽然与五脏六腑有关系,但主要与肝、脾、肾、胃、大肠、膀胱等脏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因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气体升降的枢纽。脾胃互为表里,胃气下降则有碍脾气运化、升清,脾运失职亦可影响胃之通降、受纳,终至脾胃同病,导致“食积”、“湿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丛生,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但总的病机是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以“滞”为重点、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症候改善较明显,疗效稳定和依从性好。笔者就此临床辨证施治中的体会如下。1 治胃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强调以…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人们喜欢食用冷饮、冰镇水果来帮助身体降温,但部分患者由于肠胃功能偏弱,加之夏季气温高,细菌、病毒活跃,从而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那么,什么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有哪些?该怎么进行预防?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消化管就是自我们口腔向下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直到肛门的一条很长  相似文献   

15.
牙痛是牙科疾病的症状之一。常见于牙龈,牙齿的各种炎症、龋齿、溃疡,也见于三叉神经痛及一部分全身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脾胃开窍于口,齿龈属胃,牙齿本身属肾,因此牙痛与脾、胃、肾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脾属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属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安。土为万物之母,属于转枢之地,上乘心肺,下启肝肾,具有升降之机。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纳机不旺,胃食纳呆。脾为脏,脏则藏;胃为腑,腑则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7岁。患贲门痛,于1986年8月29日行贲门癌切除、食道胃弓下吻合术。术后12天,发热伴中毒症状,抽出混浊胸水,再次进胸,见吻合口有小瘘口,周围肉芽突出。行全胃切除,闭锁十二指肠残端,空肠代食道如胃,远端空肠与食道对端弓上吻合,近端空肠与远端室肠腹内Y型端侧吻合术冲洗,胸腔,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由来已久,《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谷气通于脾”,“受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脾胃在机体的重要性早有高度重视。由于它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内经》对脾胃的生理描述甚详。如:引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相似文献   

19.
梁恒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43-243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通降浊阴。受纳是腐熟的前提条件,通降则是胃气和畅的基础。又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胃之六腑之一,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以降为顺,通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失之通降则传化无由,壅滞而病。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说明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气机流畅,助其运化。反之脾升太过,则胃气上逆;胃降太过,则中气下陷。  相似文献   

20.
B型超声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也用B 型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对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表明慢性肝炎、肝硬化不伴食道静脉曲张与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三组,其门、脾静脉宽度逐级增加;食道静脉关。曲张越严重,门、脾静脉亦越宽;有腹水者门静脉较无腹水者为宽;门脾静脉宽度与脾肿大均无相本文资料显示,如B 型超声测量门静脉宽度≥13mm,脾侧脾静脉宽度≥7.4mm,即可作出门脉高压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