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正> 近期,“双灵固本散”(原中华灵芝宝)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列为违法药品广告。当然,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据国家有关部门资料统计“双灵固本散”(原中华灵芝宝)已进行违法药品广告达10次以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双灵固本散”(中华灵芝宝)等6家违法药品广告不久,记者在7月21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3版看到了整整半个版面的“双灵固本散”(中华灵芝宝)广告。  相似文献   

2.
李志宏 《黑龙江医药》2002,15(4):285-287
灵芝属真菌类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历代医药学家认为它能滋补强身和治疗多种疾病。现代研究肯定了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中华灵芝宝”采用仿野生载培的优良赤芝菌种为原材料,以特殊工艺制成,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灵芝抗肿瘤制剂。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与多种成分有关,“中华灵芝宝”是灵芝的全草制剂,含有多糖类、多肽类、核苷类、三萜类、有机锗等活性成分,抗肿瘤机理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抓药的故事     
《首都医药》2006,13(5)
看病的时候,中医大夫会为患者开药方,有了药方,就可以到药店去抓药了。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  相似文献   

4.
张大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已经有好多年了,一到冬天稍不注意就生病住院了,从去年开始在一家中医医院接受了“冬病夏治”的方法。整个冬天他的病明显轻松多了。尝到甜头的他决定今夏再去医院接受“冬病夏治”。那么,什么叫“冬病夏治”呢?顾名思义,即是在夏季治疗冬天易患或易复发的疾病。是中华医学传统方法之一,民间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5.
小杨的烦恼一天,男青年小杨走进我的诊室。他忧心忡忡地拿出他的报告单,沮丧地说自己可能得了淋巴瘤。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杨主诉近半个月来感觉颈部不适,一向右转头就有牵拉感,左侧颌下摸到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按上去还有些隐痛,他去社区卫生中心看了全科门诊,医生很负责任地给他做了B超,结论是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医生建议他去三甲医院就诊。于是小杨寻求网络,搜索了“淋巴结肿大是什么病”,这一查可把他吓得不轻,他马上就来到我的门诊就诊了,询问我他是不是得了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有位80岁的老人喜爱下棋,每天必到老年人俱乐部去和棋友下几个小时的棋,然后再慢慢散步回家,日子过得既快乐又安逸。有一次,他所熟悉的棋友病了,没人和他下棋。棋牌室的管理员为他安排了另外的棋友,但他感到不适应,就不愿意再下了。在老人心情沮丧地准备回  相似文献   

7.
小明今年14岁了,正是该在学校里和小伙伴们尽情撒欢的时候,他却不愿意去学校。一副病恹恹的他说:“我从小就身体不好,胃有毛病,总吐,教室的空气缺氧。” 身体检查却没有发现小明有什么胃病,教室里当然也不会缺氧到让人呕吐的程度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明说:“考试老考不好,有谁喜欢去学校啊,我就愿意在家里呆着,做什么都成。只要不去学校就好。我爸爸以前总是说要我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现在又整天唠叨着,你不上学将来干啥?烦死了,反正我有病,啥也干不了,这学还上啥。” 小明爸爸介绍,小明小学三年级以前一切都挺正常,可从三年级时就开始胃不好,经常肚子疼,一闹就吐。老师就让把他接回家,蹊跷的是,小明只要一回到家里就什么全都好了。呆在家里的时候也没犯过这样的毛病。家人带着他去过几家医院,大夫们有说是胃病的,也有说是脑有病的,药也吃了不少,却都没有什么效果,小明就这样断断续续上完了小学,成绩一直不好。上初中后,他的胃病闹得更厉害了,常常一进教室就呕吐不停。最后只好休学在家里呆着。“大夫,你说这孩子的胃病怎么那么怪呢,上学就犯病回家就没事儿?” “我看小明根本没有胃病,也没有其他什么疾病。”我说出我的判断,“如果说孩子这种状况是一种病的话,那应该叫做‘学校恐惧症’。” “学校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一个男人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从头检查到脚都看不出有什么病,就叫他去验尿。他把尿杯交给护士后就回家了。这位护士小姐拿着尿杯往化验室走去,不小心绊了一下,打翻了尿杯。她怕挨医生的骂,就偷偷用自已的尿液代替。 第二天病人来听检验结果。医生神色沉重地告诉他:“你……唉……得了很奇怪的病……你怀孕了!” 委婉 教授在上伦理课,他告诉同学们如何提醒别人一些尴尬事  相似文献   

9.
三个月前,山豆大叔开始出现腹痛、腹泻和解血便的症状,他曾到乡卫生院去看过病,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他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并给他打了几天的左氧氟沙星针,可是没有见效.  相似文献   

10.
有位同志患有冠心病,这种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两三本。一点事也没有。而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以后,心脏回来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4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他要是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气。不能突然用力。不去搬这一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  相似文献   

11.
何迎春 《中国药店》2008,(3):I0011-I0011
有一天,药房里来了位大爷,他对营业员小张说:“小姐,给我来半斤猪鼻孔。”小张一愣说:“我们这儿不卖猪鼻孔,你去菜市场卖肉的摊上买啊!”大爷白眼说:“小妹,你连猪鼻孔都不知道是什么,还在这儿卖药。”小张急起来说:“猪鼻孔不是猪脑袋上的那个?”“你就不知道了哈,猪鼻孔是草药。我还小的时候,一到春天来了,大家经常去野外挖来吃。它叫蕺菜,还叫折耳根,奶头草,也叫肺形草。以前国家医药不发达,我们经常去挖来吃,那草救了不少人的命哦!”  相似文献   

12.
何迎春 《中国药店》2007,(11):I0016-I0016
提起伸筋草,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一些记忆。有一次,集市上来了一些卖狗皮膏药的卖艺人,在表演了一通武艺后,一位艺人弯腰拿起他面前药材里的一种绿绿的毛绒绒的草,在场子里展示了一圈,说:各位看官,各位来客!不知大家是否认识这草,这草长在深山老林的石头上,人称”石松“。石头上是不容易长出东西来的,那长出来了可就不一般。诸位别小瞧了这草,这可的确是好东西,看看它的四个别名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一位给别人看了一辈子病的医学专家当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悲痛地说:“我要是早对便血引起重视,就不会这样了。”事实上,两年前在他刚出现便血时如果不当痔疮去治,而及时做相应检查,及时手术,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结果。 其实,又何止这位医学专家,这样的教训临床还有许多,许多人都认为便血只不过是痔疮,忍忍或用点药就过去了,没必要去“大动干戈”。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朋友听了当地广播电台的“健康讲座”.其中的专家介绍了一种冶疗高血压的特效药.便为老母买了两个疗程的药,过后并不见效,在专家“指导”下,又买了一些“巩固疗效”。然而,3个月过去.钱花了3000多元,老人血压不降反升。去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下小站等着进山的小巴,被西北的烈日炙烤着,心中也是挥之不去的烦躁.眺望着导游指着的远处的华山,心中只是感叹: "天啊,这么大的一片山就是华山啊,山上怎么连一棵树都看不到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被狗猫等动物伤后要求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及时注射了狂犬疫苗,是否就万无一失?答案是否定的。狂犬病免疫失败的例子,国内外均有报道。仅1994上半年,南京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狂犬病患者中,就有三人尚未全程注射完5针狂犬疫苗而发病身亡。请看: 某厂门卫班长,94年5月1日中午,一条已连续咬伤3人的病狗窜至厂门口,他即找了一把铁锹去打狗,哪知用力过猛,狗没打着,却将锹柄打断了。疯狗迅即将其扑倒,在他的头面部狂咬,造成多处伤口。他忍住疼痛,双手紧紧地卡住狗脖子,终将病狗掐死。他随后赶往医院注射了抗狂犬血清及  相似文献   

17.
甘草的妙用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一天,他外出给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他的妻子看这么多人坐在家里等丈夫回来治病,而丈夫一时又不回来,就想: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用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打发这些人呢?她想起灶前烧火的地方有一大堆草棍,就把这些草棍切成小片并用纸  相似文献   

18.
病案一:李大爷总是害怕上医院看病,身体不舒服时,总是能挺就挺。或者随便找些药吃,就是不去医院,他说:“我到了医院。闻到那股医院里的药味,看到医生的白大褂,再加上医生的一脸严肃相。就感到紧张、焦虑。生怕没病反而会被医生看出病来。所以我宁愿自己弄点药吃吃。也不愿去看医生。”  相似文献   

19.
陈勤奋 《上海医药》2011,32(2):53-56
200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迎来了她的100年盛大庆典,100年的华山内涵,100年的华山传统,100年的华山文化,浓缩在"创业、敬业、改革、奉献"的华山院训里,浓缩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里。无论是华山园优美的就医环境,还是华山人蓬勃的精神风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相似文献   

20.
不仅是售药     
很多时候,身边的一些人谈起我,问及:"哎你说小马他最近在哪上班呢?""嗨!卖药呢。"简单的两个字,就把我的8小时无理概括了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没错,说白了我是个"卖药的",但其实,我出售的不仅仅是健康,有多少人通过我的荐药而"病去如山倒",更有时候我所做的并不仅是"卖药"而已。记得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顾客,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一进店我就感觉她脸色不对——并不仅仅是"病色",黄中透灰,显然是心情也处于一种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