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评估Lisfranc损伤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19例伴有Lisfranc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1~58岁,平均41岁。患者损伤后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空心螺钉和克氏针)。骨折情况:同侧7例,单独型7例,分离型5例。其中6例为开放性骨折,8例损害5个跖跗关节,6例仅有韧带损伤。采用MFS和AOFAS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估,负重位X线片评估完全复位、半脱位、排列错乱和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结果: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解剖复位组的AOFAS评分为(79.3±4.85)分,MFS评分为(80.4±4.11)分,均高于非解剖复位组的(67.5±5.13)分、(69.4±6.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7、P=0.0009);非解剖组的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解剖组更易发生(P=0.037)。4例患者发展成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例在内固定取出后发展成横向半脱位,2例患者发展成平足。2例患者有严重的功能受限,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关节融合。复合骨折的2例患者出现伤口的表面感染。3例患者出现空心钉的断裂。结论:采用解剖复位治疗Lisfranc损伤的患者,疗效较好,很少发展成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李春宇 《现代保健》2011,(18):166-166
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术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半年以上,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评定标准,优15例(占41.7%),良18例(占50.0%),差3例(占8.3%),优良率为91.7%。结论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效果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2014年7月-2017年7月间本院收治确诊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40例,编序后单盲随机将其每组2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应治疗手段为传统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患者临床应用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组间数据差异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提示观察组患者足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近远期疗效均令人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经验,提高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水平.方法 2001~2008年间,对 30例30侧Lisfranc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按Quenu kuss分型,A型6例,B型22例,C型2例.采用足背侧横S形切口,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平分(MFS)评估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Lisfranc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共16例新鲜的Lisfranc损伤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侧;B型9侧,其中B1型4侧,B2型5侧;C型4侧,其中C1型3侧,C2型1侧。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对术后疗效进行早期评价。结果显示:优4侧(25.00%);良8侧(50.00%);可3侧(18.75%);劣1侧(6.25%),总体优良累计12侧,优良率为75.00%。结论使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位髋白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43例,患者平均伤后(13.3±2.6)d接受手术,Kocher—Langenbeck入路36例、髂腹股沟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14~86(52.6±6.7)月,解剖复位32例,复位欠佳6例,复位不满意5例。疗效优良率79.07%。结论要注意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伤的处理,应尽早手术,尽可能采用单一入路解剖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26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L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和前后联合入路11例。结果术后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按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关节功能优9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9.2%。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和33.3%(P〈0.01)。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前明确骨折分型、合适入路、手术时机适当、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 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d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韩凤旺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28-5029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必要性和踝关节骨折的术后疗效评估。方法随机访问我院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复位和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手术复位患者的关节解剖位置的恢复、术后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手法复位的患者效果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2%,治疗效果更理想。结论内固定复位术的准确性高,可以清晰的看到应该恢复的关节位置,更快的帮助患者踝关节达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尤其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手法复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使患肢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手术人路的选择。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髋臼骨折36例,按Letoumel和Judet分型。结果手术治疗32例,以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7例,满意复位5例,无不满意复位病例。结论充分了解髋臼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确定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各手术入路的解剖,特别注意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术中正确的复位固定程序,髋臼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共22例患者,其中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持续股骨髁上牵引;其余14例采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并行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根据Matta标准,髋臼骨折治疗后解剖复位为12例(54.5%),满意复位为10例(45.5%);随访1~3.5年,平均19个月,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MCRR标准,治疗后坐骨神经损伤恢复的优良率63.6%。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时容易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的腓总神经分支较胫神经易受损;髋臼骨折手术中屈膝伸髋位可减少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伤后早期行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将有利于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01月-2019年09月,我院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n=52)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类:对照组(n=26,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n=2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关节炎、肌肉萎缩、固定不牢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11.54%(3/26)VS 34.62%(9/26)](P0.05);手术治疗优良率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84.62%(22/26)VS 57.69%(15/26)](P0.05)。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值得受到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26例,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65例,按GllstilO分型Ⅰ型21例,Ⅱ型33例,Ⅲ型11例。结果本组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14个月。全部骨折获得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术后3~8个月达到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取架时间平均4个月。患肢各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外固定架由于结构简单,损伤少,操作方便,具有牵引复位固定和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基层医院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和骨圆针固定的方法对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5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检查骨折解剖复位43例,近解剖复位7例。术后5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不愈合、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能够恢复骨折的良好对位,缩短疗程,减少创伤性肩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雷金元 《现代保健》2009,(35):86-87
目的探讨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优16例(53%),良9例(30%),可5例(17%),治疗总优良率为83%。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发生。有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对正确判断髋臼骨折类型、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将移位的骨折块准确的解剖复位治疗髋臼骨折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方式。方法对22例髋臼骨折分别给以“AO”螺钉、重建钢板、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髋关节功能按Matta评分系统评估: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2%。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切口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异位骨化是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不同手术入路和方法的关系,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髋臼后壁骨折4例,后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1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复位,以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影像学评定: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0%,优12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54例髋臼骨折,其中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10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型骨折10例,T型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2例,K-L入路20例,髂股延长入路3例,双入路19例。结果解剖复位37例,满意复位13例,不满意复位4例。髋关节功能按d′Aubighe和Postel标准,优35例,良9例,可6例,差4例。并发症:肺栓塞并死亡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异位骨化9例,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后合理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医药分期疗法对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中药组采用手术治疗 中医药分期治疗,非中药组单用手术治疗,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评价滑脱椎体复位情况,并随访6~12月,观察椎体融合情况,判断手术效果。结果2组44例中的42例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轻度过度复位,1例滑椎术后发生侧向移位。随访2组患者骨性融合比较及临床疗效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疗法能促进腰椎滑脱症手术后椎间骨融合,并能提高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