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邢志勤 《药物与人》2014,(9):181-182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心率跳动次数、心绞痛日发作次数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跳动次数以及心绞痛日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统痛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治疗,且都采纳综合护理模式,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研究显示,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达10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纳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 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7例,在冠心病专科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对照组56例,仅选用冠心病专科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纽心绞痛症状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减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减轻其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蔡丹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31-6431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45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将这45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改进组为23例,常规组为22例,改进组采用舒适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改进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改进组的发病次数低于常规组,改进组的持续时间低于常规组,改进组的全血黏度低于常规组。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3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则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及早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长沙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09月-2014年03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普通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临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半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药物剂量使用情况分别是(1.50±1.10)次和(1.13±0.44)mg,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药物剂量使用情况分别是(3.90±2.20)次和(2.04±1.06)mg,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保证患者正确用药,同时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的康复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收治的10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观察者,将50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研究对象。比较临床护理结束之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分别为92%(46/50)和64%(32/50),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冠心病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绞痛问题,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1例患者,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护理组为观察组,进行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TC、SBP、DBP)改善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指标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护理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倩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509-6510
目的:对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联合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联合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30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在人性化护理实施下效果进行分析,以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单位2013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44例内科住院患者,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22例,行常规护理;人性化组:122例,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性化组的护理满意度100%,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则为81.1%(99/122),两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之后,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全面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18%(54/5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1.82%(45/55),实验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度、疾病认知度和治疗满意度的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及总体健康4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为38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冠心病介入循证护理模式,对比和分析2组护理模式下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绞痛、身体机能、疾病认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05月至2014年05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护理方式护理,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例数达到49例,有效率高达98.0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达到了42例,总有效率只有84.0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非常好,能够做好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健康生活引导,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卫生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以及研究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经过干预,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治疗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对其入院前与入院后对冠心病心绞痛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生活方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后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知识知晓及生活方式的提高明显高于入院前。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样化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及常规康复护理+多样化健康教育,比护理后健康认知水平,护理后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后6个月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结果:研究组的冠心病健康认知调查表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护理后6个月研究组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多样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胶质瘤患者在临床中的心里以及生理的需求,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人性化的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病情状况,以便分析人性化服务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试验,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临床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临床变化,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临床的长期护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以及病情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存在显著地差异性。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脑胶质瘤患者实行必要的人性化护理,具有很好的实际效用,值得在临床的护理中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5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