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哲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36-37
目的 讨论眼外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85例(974眼)眼外伤患者据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右眼伤与左眼伤比率1∶1.113,男∶女3.836∶1,多发年龄10~40岁,高峰年龄20~30岁;职业依次为工人、农民、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家庭、公共环境;致伤物种类主要为异物;致伤性质主要为挫伤、穿孔伤;并发症最常见和较为重要的为葡萄膜炎、白内障、前房积血.出院裸眼视力低于0.05者236眼,占24.22%.眼球摘除者45眼占4.6%.且就诊时间越晚致盲率越高.结论 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积极预防是最关键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眼外伤是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调查研究,分析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致盲原因以及探讨防盲具体办法,切实做好眼保护工作,努力挽救、提高眼外伤患者视力,有效恢复眼健康,此项工作临床及社会意义重大。方法利用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228例(总计256眼)住院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致伤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占87.96%,女性占12.04%,多发于11~40岁的青壮年,占75.88%,损伤原因以车祸及交通伤为主,占29.79%,经救治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致盲率占受伤眼的22.25%。结论眼外伤是眼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后果严重,对视器损害严重致盲率很高,仍以预防为首,加强青年男性人员教育是预防眼外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均应重视眼外伤的宣传教育,一旦外伤,应积极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外伤眼的视功能,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3.
住院眼外伤10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眼外伤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1044例住院眼外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44例眼外伤占同期眼科住院病人33.69%,男性849例,女性195例,男∶女=4.35∶1,多发年龄11~40岁,职业依次为工人、学生、农民及学龄前儿童。致伤原因以异物及利器伤居多,占42.82%。治疗后裸眼视力低于0.05者477眼,占45.69%。结论眼外伤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应加强眼外伤的防治及普及教育,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眼外伤的各种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400例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外伤种类、受伤部位及致盲率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女比4.4:1,以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眼球穿通伤多见,致盲率达57.5%。结论眼外伤成为致盲主要眼科疾病之一,该分析对眼外伤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眼外伤致盲危险因素及人群分布特征,探讨防盲措施。方法对79例眼外伤盲目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致伤物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年龄、职业、外伤部位及性质和诊治是否及时、得当是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因素。眼外伤盲以31~40岁年龄段为最高,占26.58%;高发的职业为工人(包括农民工),占39.24%;外伤性质以眼及附属器挫伤和眼球开放性损伤居多,占44.30%。结论眼外伤致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高危人群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必要的防护,及时进行救治,减少致盲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易发人群、致伤原因、临床治疗方式及对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300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环境、致伤原因。结果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就诊时间越短,发生眼内感染概率越低;30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44例,其中以外伤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患者治疗后视力≥0.05者146例,视力〈0.05者154例,单眼致盲率为56.0%。结论开放性眼外伤致伤原因以爆炸伤、车祸伤、锐器伤最为常见,影响其视力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致伤原因、是否在伤后24h内给予处理和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眼外伤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眼外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规律,分析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18例(236眼)住院眼外伤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受损环境、外伤、视力及后果、并发症等各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8例眼外伤病例中,男:女:4.45:1,左眼:右眼=1.17:1,多发年龄20~50岁。高发的职业为工人、学生、农民、学龄前儿童;外伤性眼及附属器挫伤和眼球开放性损伤居多;工作劳动场所是眼外伤的高发地点;致伤原因最多为金属硬物。眼外伤并发症为前房积血(22.89%)、视网膜震荡(9.64%)等。治疗后视力仍低于0.05者63眼,占26.69%。结论眼外伤是眼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后果严重,且眼外伤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社会危害极大,应加强宣教和防范措施,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快速及时准确的救治,将其伤害降到最低,做好眼外伤的预防对眼外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7例(130眼)儿童眼外伤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性质,治疗方法,视力变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结果127例儿童眼外伤患儿占同期眼外伤患儿总人数(427例)的29·7%;男:女约为3:1;多发于学龄前后5~9岁儿童,占41%;致伤物多为木棍、树枝、炮竹、剪刀等;致伤性质依次为眼球穿通伤、钝挫伤和爆炸伤;除视力检查不合作者外,矫正视力<0·05眼达34%。结论儿童为眼外伤的高发人群,可对其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对儿童眼外伤应首先采取预防措施,其次,伤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马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20-121
目的通过对儿童眼外伤各相关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儿童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儿童眼外伤的致伤类型、致伤物、治疗措施等。结果儿童眼外伤常见致伤物:玩具枪、鞭炮烟花、棍棒、刀剪利器、化学物等。致盲最多是穿孔伤,钝挫伤次之。治疗前无光感~〈0.05者33眼,治疗后2眼,0.05~〈0.3者43眼,治疗后13眼,≥0.3者治疗前34眼,治疗后达到92眼。结论强调重视和预防的重要性,及时正确的诊治、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可以降低眼外伤对视力的损害,提高脱盲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眼外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住院老年眼外伤患者81例(84只眼),对其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1例眼外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8;致伤眼为单眼的占绝大多数,主要原因为他人肢体(拳、脚等)致伤和不慎摔伤;致伤后病情较重,视力恢复较差;且存在一定比例(1/3)就医较晚,导致预后不良.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老年眼外伤患者的发生率,加强预防、降低眼外伤受伤程度、及时就医是降低眼外伤发生率、节约医疗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眼外伤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相关因素,探讨减少眼外伤危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至2008年252例(270眼)住院眼外伤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并发症和治疗前后视力进行统计。结果252例眼外伤病例中男∶女=4.25∶1,职业最多见为农民工,其他依次为工人、学生、无业老人、农民、学龄前儿童、干部。多发年龄21~50岁。以钝挫伤为主,占68.25%,致伤原因最多见为金属硬物,其次是车祸。眼外伤并发症为前房积血(21.48%)、视网膜震荡(19.26%)、外伤性白内障(18.89%)、角膜浑浊(18.52%)等。治疗后视力仍低于0.05者54眼,占20.00%。结论眼外伤并发症多、致盲率高,且多伤害社会主体劳动群,社会危害极大,应加强宣教和防范措施,尤其针对农民工;一旦发生眼外伤,应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方能将其伤害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军人眼外伤69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军人眼外伤的分类和治疗情况,为军事人员眼外伤防治和相关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登记表的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门急诊和住院军人眼外伤临床资料进行了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眼外伤69例(81眼),男63例,女6例;18~25岁43例,>25岁26例。致伤地点多见于工作训练场所、家庭和公共环境。致伤原因多为训练作业、运动和车祸。致伤物主要为车辆零件、金属碎片、砖石碎片等。多数患者致伤时无防护措施。受伤至我院就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9 h,<24 h 35例(50.7%),24~48 h 24例(34.8%),>48 h 10例(14.5%)。伤后初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5 35眼,0.2~0.4 32眼,0.02~0.19 11眼;光感~0.01 3眼。致伤性质为顿挫伤和穿孔伤,眼部受累组织包括眼睑、角膜、结膜、晶状体和视网膜脉络膜等。并发症主要有葡萄膜炎、白内障、视网膜挫伤、前房积血、角结膜挫裂伤和异物残留。接受保守治疗42例,手术治疗27例。住院治疗31例,治疗时间为4~23d。治疗后出院视力与就诊时BCVA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55,P<0.01)。后送间隔时间越短,BCVA提高越明显(χ2=6.968,P<0.05)。结论军人眼外伤大多数与工作训练有关,可采用相关防护措施以避免。中心医院眼科对眼外伤救治起到重要作用,加快军人眼外伤分类后送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189例眼外伤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眼外伤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对189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致伤原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左眼与右眼之比为1.01∶1;男女之比为6.88∶1;高发年龄为30~40岁;高发的职业依次为工人、农民和学生;外伤性以眼及附属器挫伤和眼球开放性损伤居多;工作劳动场所是眼外伤的高发地点;夏季为眼外伤的高发季节;致伤物以异物为主。结论眼外伤多由缺乏必要的防护导致,做好眼外伤的预防对眼外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9例眼外伤患者中,男女的性别比例为3.3:1;18-50岁是眼外伤的高发年龄;77%的眼外伤患者于12小时内就诊。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发现:年龄、就诊时间及入院视力与患者出院视力密切相关。结论:眼外伤的预防工作应将中老年作为关注重点,鼓励患者及时就诊可以提高眼外伤患者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5.
眼球穿孔伤104例致盲因素分析永春县医院潘秀真近几年眼外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张兰枝统计,眼球穿孔伤及其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占住院盲目原因的第二位[1]。现对我院1989~1994年收治的眼球穿孔伤104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盲因素,以提高受伤眼的有...  相似文献   

16.
全训部队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军全训部队官兵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救治、预后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眼外伤救治能力。方法在我军11个军事训练伤监测网点(涵盖所有军区和多个兵种)分别培训调查员,收集2010-10-01—2011-09-30新发军人眼外伤病例资料。结果我军全训部队眼外伤发病率为1.83/1000人年,住院率为0.84/1000人年,发病年龄前3位为20、21、19岁,中位数为22岁,平均年龄24.8±53.28(1835)岁,全为男性,士官所占比例最高(44.52%),6、7、9、10月份发病较多(14.38%,11.64%,12.33%,15.07%),受伤地点最多为训练场(39.73%),致伤原因多为暴力伤害(43.15%),致伤物主要为钝器(81.51%),主要是单眼受伤(90.41%)。眼外伤类型主要为机械性眼外伤(95.21%),眼球外伤94例(64.38%),合并眼附属器外伤(17.81%),单纯眼附属器损伤(35.62%)。在训练伤监测点进行治疗的者54.11%,转诊后送医院住院治疗者67例,占45.89%。手术治疗占25.34%,药物治疗占74.66%。经治疗痊愈归队占87.67%,由后送医院转上级医院治疗占4.11%,未能痊愈遗留不同程度问题者12例占8.22%。结论我军全训部队官兵眼外伤总体发病不高但住院率高,流行病学特征为年轻士兵和士官、训练场、夏秋季多发,机械性眼外伤为主,能及时就诊得到救治和转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外伤急诊处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98例(206眼)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外伤特征、急救处理方法、视力及后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外伤多发年龄为20~50岁,高发职业为工人、农民、学龄前儿童.眼外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闭合性以钝挫伤多见,急诊以开放性损伤居多,206眼中,126眼为开放性损伤.急症手术处理后视力有所提高,致伤物多为石子、金属硬物等.结论 眼外伤的并发症多,致盲率高.基层医院眼科是眼外伤的主要首诊场所,首次处理是否恰当与伤眼预后有直接的关系.应快速、及时、准确地救治,才能较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方法:对本院152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4%,多发生于儿童、学生及青壮年,救治眼球151例,其中眼外伤中眼球钝挫伤占47.19%,眼球破裂伤及穿透伤占44.16%,爆炸伤占7.6%,盲目率为0.65%。结论: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应积极预防,及时救治,减少眼外伤的发生,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9.
吴维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175-176
目的分析造成眼外伤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探讨眼外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眼外伤住院病例137例进行临床分析整理,讨论其防治方法。结果 137例眼外伤患者中男:女=3.7:1,以眼球穿通伤最多,占64.96%。结论眼外伤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眼外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普及教育,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1年眼外伤就诊患者1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5.68∶1;眼外伤患者主要发生在工人、农民、学生,分别占52.1%、22.8%、16.8%;年龄在20~29岁多发;异物伤是眼外伤的主要损伤类型.结论 针对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积极预防,降低眼外伤的发生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