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ACS患者、27例SAP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结果ACS组MMP-9、CRP浓度为(50.64±7.68)ng/ml和(10.24±3.47)mg/L,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与正常组MMP-9、CRP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许涛  刘和俊 《安徽医药》2016,20(2):308-3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SAP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CAG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IL-18、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Fib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增高(P<0.05)。相比UAP组,AMI组患者血清IL-18、血浆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Fib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0.05);(4)血清IL-18、MMP-9、hs-CRP、血浆Fib与Gensini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清IL-18、MMP-9、血浆Fib的增加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刚  徐岩  程自平  陈斌  朱润硕 《安徽医药》2010,14(8):914-9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的含量及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hs-CRP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血中hs-CRP、BNP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 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s-CRP和BNP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中hs-CRP、BNP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向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80-138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20(IL-2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IL-20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以3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CS组血清sCD40L、IL-20和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CD40L、IL-20和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5);ACS患者血清sCD40L和IL-2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正相关(r=0.584,0.732,均P<0.05);血清sCD40L、IL-20水平与hs-CRP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687,0.765,均P<0.01),血清sCD40L与IL-20表达也呈高度正相关(r=0.654,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IL-20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并成为ACS的预测因子;血清sCD40L和IL-20水平检测可能是评价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MMP-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ACS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变化,探讨MMP-9对ACS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0例ACS、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MMP-9、hs-CRP、cTnI水平,随访3个月观察ACS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MMP-9浓度,ACS组(30.33±14.00)ng/m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72±0.98)ng/ml及正常对照组(2.84±0.82)ng/ml(P〈0.05);hs-CRP浓度,ACS组(8.05±2.48)m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27±0.84)mg/L及正常对照组(2.17±0.91)mg/L(P〈0.05);cTnI浓度,ACS组(0.78±0.21)ng/m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29±0.09)ng/ml及正常对照组(0.29±0.08)ng/ml(P〈0.05)。60例ACS随诊期间,37例MMP-9浓度高于30 ng/ml,其中18例发生心脏事件,阳性率48.6%,23例MMP-9浓度低于30 ng/ml,其中3例发生心脏事件,阳性率13.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9、hs-CRP、cTnI水平在ACS组中明显升高,近期随访结果提示MMP-9与ACS的近期预后有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慧  孟昭斌 《中国医药》2010,5(7):596-597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TG、HDL-C、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临床识别和预测ACS的指标.方法 将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SCHD组),同时选择6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别测定、比较3组的血清TG、HDL-C、LDL-C、hs-CRP水平.结果 ACS组和S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9.26±10.98)mmol/L和(4.65±7.5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1±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和S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1),与LDL-C含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1),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 hs-CRP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王长来  陈绍良  立彦 《江苏医药》2006,32(11):1017-10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表达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分层冠心病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同期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ACS组HSP70阳性表达率及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MV)组HSP70表达水平及血清hsCRP浓度高于双支病变(DV)及单支病变(SV)组(P〈0.05);而两项指标与患者冠脉病变形态类型无关(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与血清hs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SP70和hsCRP两项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发病性质有关,而与病变形态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JD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TIMP-1及MMP-9水平,辛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水平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MP-9水平(930±127)μg/L高于SAP组的(619±114)μg/L及对照组的(417±105)μg/L(均P〈0.05),而TIMP-1水平(73±14)μg/L显著低于SAP组的(121±17)μg/L及对照组的(151±24)μg/L(均P〈0.05);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组血清MMPO水平为(641±123)μg/L、TIMP-1水平为(114±1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P组治疗后MMP-9水平为(546±122)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能与ACS发病密切相关,监测其血清水平对ACS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联合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2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对照者(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抑制物1(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MMP-9、TIM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C组(P<0.05);血清MMP-9与TIMP-1及hs-CRP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CHD患者,联合检测hs-CRP、MMP-9、TIMP-1有助于提高临床对ACS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钟庆华  郭盛  王海鱼  贺献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78-179,182
目的 探究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检测,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的关系.结果 3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关,病变程度越严重,则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叶建华  崔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71-357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升高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的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分别为(12.168±5.887)%,(11.316±8.57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62±1.316)%(t=5.077、7.937,均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分别为(13.693±9.715)%,(8.722±5.941)%,(12.227±5.901)%,组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5.606、5.306、7.942,均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0019,P>0.05).结论 血清MMP-2可作为评价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亦是斑块破裂引起ACS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BIO-RA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仪器系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TNF-α、CRP及 MMP-9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78例ACS患者分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并设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38例(SAP组),测定并比照3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且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检测血清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衡量急性冠脉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胸痛发作在12 h内就诊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10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66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测定IMA、hs-CRP,并与57名近期无缺血性疾病者进行对照。PCI术后以Gensini积分将ACS患者分为3组。结果:ACS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的IMA(P〈0.01)、hs-CRP(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CS患者血浆IMA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62,P〈0.01)。结论:在ACS患者中IMA、hs-CRP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IMA与hs-CRP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晓华  冯慧  刘树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63-3365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对60例ACS[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7例]和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hs-CRP、IL-6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血清hs-CRP、IL-6浓度又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与IL-6呈正相关(r=0.836).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可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且在ACS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ACS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hs-CRP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80例(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7例。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3例),j支病变组(30例)。另选择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以液相层析法检测HbA1c浓度,以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结果ACS组和其中的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以及AMI组、UA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5.89)、(4.49±2.68)、(8.79±5.09)、(9.37±5.49)、(10.93±4.56)、(4.89±2.09)mg/L比(1.56±1.03)mg/L,均P〈0.01],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8±1.32)%、(6.33±1.60)%、(6.54±1.68)%、(6.79±1.32)%、(6.49±1.46)%、(6.52±1.32)%比(6.32±1.20)%,均P〉0.05]。hs-CRP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r=0.63,r=0.74,均P〈0.01)。HbA1c与病变支数和病变类型无相关性(r=0.09,r=0.06,均P〉0.05)?结论ACS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升高,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程度具相关性。HbAIC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程度。ACS急性期hs-CRP与HbA1c无相关性,HbA1c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慢性进展、累及范围相关,hs-CRP更多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血清TIMP-1及MMP-9浓度,在辛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P〉0.05);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SAP组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及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153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hs-CRP、8-iso-PGF2α的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8-iso-PGF2α(mg/L)分别为(524.12±0.67)、(327.24±0.78)、(127.38±1.29);hs-CRP(mg/L)分别为(18.16±0.77)、(13.76±1.13)、(7.64±0.98);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8-iso-PGF2α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iso-PGF2α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8-iso-PGF2α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