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中医辨证,仙方活命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23例(60.5%),显效11例(28.9%),有效3例(7.9%),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敏  邱玲  张吉 《中国针灸》2007,27(2):123-125
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较佳疗法。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围针加围灸组(治疗组)38例和单纯围针组(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从带状疱疹的“蛇头”到“蛇尾”方向分别在疱疹边缘进行围针治疗,治疗组再在围针区域使用艾条对疱疹进行直接灸。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多在3天内治愈,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3%,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缩短了消疱结痂时间,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其为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疾病。本人自2000年至2005年3月以来,应用中药内服,西药外搽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3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38例作为对照组,临床比较,中药西药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程短,患者病痛减轻快,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笔者采用针罐并用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7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4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门诊顺序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  相似文献   

5.
围刺合悬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泽莉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34-834
带状疱疹的神经损伤持续较长时间,尤其是老年及体弱患者。笔者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围刺合悬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随珠  陈郁林 《中医临床研究》2011,3(6):101-101,103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配合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妊娠期带状疱疹患者用火针治疗后外敷京万红烫伤膏。结果:有效率为100%,且止痛及消除皮损时间短。结论:火针配合外敷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内服配合利多卡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多卡因。结果:两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利多卡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科应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 ( 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PHN)患者共 9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针刺组 9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带状疱疹患者64例 ,男 2 9例 ,女 35例 ,年龄 1 6~ 84岁 ,平均 5 9.7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32例 ,男 1 3例 ,女 1 9例 ,年龄 2 6~ 81岁 ,平均 61 .1岁。西药组 35例 ,均为带状疱疹初发住院病人 ,其中男 1 5例 ,女 2 0例 ,年龄 1 8~ 77岁 ,平均 5 6.2岁。治疗方法1 .针刺组选择疱疹分布密集部为中心 (后遗神经痛患者以瘢痕为中心 ) ,治疗面积直径在 5 cm以下 ,先用75 %酒精局部消毒。取 0 .38mm× 1 3m…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72例,其中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3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33例,比较两种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38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7.44%;常规治疗组27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中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后遗症,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并与单纯针灸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社区76例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梅花针叩刺法并配合拔罐诊疗,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消炎痛片25mg/次,每日2次,共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05%。结论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扬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火针扬刺法治疗,对照组37例外用扶他林软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扬刺法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1年至2007年采用围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并与单纯针灸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76例均符合带状疱疹时期诊断标准,疱疹已结痂脱落,以疼痛为主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 Lizer HA-550)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并评价综合治疗效果。结果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为94.7%,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4.2%,同时,治疗组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围刺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并能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促进疱疹愈合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会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围刺疗法,治疗予以围刺加棉花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围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灯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仅为81.6%,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VAS平均分值比较,P<0.01.结论: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放血拔罐加灸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46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中的放血拔罐加灸法治疗,3 d~5 d为1疗程。结果:治愈3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观察采用放血拔罐加灸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好,费用低,无副作用,不产生后遗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LED红光治疗和针刺联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成年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联合LED红光和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腺苷钴胺注射液、独一味胶囊等治疗。两组疗程为13~15d。观察两组的疗效,止疱、结痂、止痛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率占92%。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率78%。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LED红光和针刺联合伐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成人带状疱疹治愈率高,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而致的急性皮肤病,笔者自1983年以来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温法自拟龙蛇汤治疗5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均经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8至30岁者29例,31岁至50岁者14例,50岁以上者7例;发生部位:腰部17例;胸部11例,背部13例;头面部9例。初诊时体温正常的11例,37℃~38℃的32例,38℃以上的7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疼痛局部及夹脊穴治疗,出针后于局部疼痛处行点刺及拔罐;治疗组采用针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及疼痛局部同时予以施灸治疗,出针后在局部疼痛处行刺络拔罐。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