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素巧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6-1987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完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09~2011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157例不良事件,对其类别、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输液有关事件、沟通不良事件、跌倒/坠床;②主要原因是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沟通不良、评估不足及宣教不全面;③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重抓核心制度落实和流程管理,完善不良事件防控机制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一级质控组织督导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降低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方法 产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011年2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论文分别对不良事件的愿因、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78.26%;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 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我院产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避免率。结果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避免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10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方法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对我院10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寻找不良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结果10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班次护理人员发生率各不相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36.89%)、医嘱执行错误(16.50%)、责任心不强(15.53%)等。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士工作年限、经验、专业水平、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操作规程执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安全.方法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护理不良事件鼓励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及上报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102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班次、当班护士工作年限及职称。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跌倒/坠床(15.69%)、违反操作规程(13.73%)、非计划拔管(9.80%);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以护士职称最多(63.73%)、工作年限以4~6年为主(42.1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班次以夜班最多(55.88%)。结论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上报机制、及时的追踪反馈、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有效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护士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精神病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17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工作年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暴力行为、跌倒、肌注部位硬结、坠床、药物外渗、执行医嘱错误及口服给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中,护理人员因素占72.35%。结论: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上报制度,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8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工作,可加大预见性的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力度,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针对临床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直接与间接的与护士工作、科室间协作、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配合力度不够有关,大大影响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精力,同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大大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责任分工到岗、服务落实到人、做好反复宣教、护理服务公示和友情提醒等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洪晶  张志茹 《吉林医学》2014,(27):6154-6155
护理不良事件影响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非常必要,而寻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关键。本次研究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的背景与历程出发,论述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重要性,最后阐述应用于护理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常用的几种模型、方法、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