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吉非替尼治疗合并胸腔积液晚期NSCLC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合并胸腔积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方法 25例符合条件患者分对照组12例,治疗组13例口服吉非替尼,两组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及生存期观察。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7.7%,疾病控制率69.2%,中位生存期1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0%、8.3%及5个月,治疗组后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吉非替尼对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能提高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汪海岩  张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44-3446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疗效及生物学特性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和Sciencedirect网站收集了6个伴有EGFR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吉非替尼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对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特征、患者EGFR基因突变、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列表并对比分析.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CR、PR、SD、PD、RR、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的各项结果均优于总体患者的结果,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疗效情况比总体患者疗效情况好,提示吉非替尼对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是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优势人群.[结论]吉非替尼的优势人群为亚裔、女性、非吸烟者,吉非替尼的疗效比含铂化疗方案疗效佳,并且吉非替尼对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组)及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P组)二线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反应率(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PP组RR 为26.7%,DCR为60.0%,中位PFS为5.05个月,DP组RR为22.9%,DCR为54.3%,中位PFS为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乏力和胃肠道反应,但两组骨髓抑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期与DP方案组相当,但是骨髓抑制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31例用吉非替尼治疗,直到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而终止,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1例晚期NSCLC中,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38.7%,疾病控制率为61.3%,症状缓解率为3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1年生存率为35.3%。服药28d后卡氏(KPS)评分提高(18±5)分,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和恶心呕吐,最常见的是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未出现Ⅲ~Ⅳ度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吉非替尼对于治疗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轻,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次,1次/d,口服。服药16周后行CT或MRI及肝、肾功能和血液分析检查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均完成16周治疗,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停药,均未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吉非替尼。38例中部分缓解11例,稳定1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28.9%,疾病控制率78.9%。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肿瘤进展时间4~2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0个月;生存期4.8~25.0个月,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 a生存率48.4%,2 a生存率6.8%。治疗过程中发生痤疮样皮疹18例,皮肤干燥4例,口腔溃疡3例,恶心8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结果:20例患者中CR 1例(5%),PR 4例(20%),有效率为25%;SD 10例(50%),PD 5例(25%)。疾病控制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次,1次/d,口服.服药16周后行CT或MRI及肝、肾功能和血液分析检查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均完成16周治疗,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停药,均未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吉非替尼.38例中部分缓解11例,稳定1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28.9%,疾病控制率78.9%.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肿瘤进展时间4~2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0个月;生存期4.8~25.0个月,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 a生存率48.4%.2 a生存率6.8%.治疗过程中发生痤疮样皮疹18例,皮肤干燥4例,口腔溃疡3例,恶心8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联合恩度解救治疗的疗效和生存。方法确定为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联合恩度治疗,具体用法:恩度15 mg/d,连续静脉输注1 d,休息7 d,21 d/周期。观察患者联合治疗的疗效,生存和毒性结果。结果 1例获得部分缓解(PR)(10%),6例稳定(SD)(60%),3例进展(PD)(30%);客观缓解率(ORR)为10%,疾病控制率(DCR)为70%;联合治疗后的中位PFS为4.2个月(95%CI:3.21个月~5.19个月);联合治疗开始后的中位OS是8个月(95%CI:4.96个月~11.04个月)。DCR、PFS和OS与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病理类型及易瑞沙服药时间长短均无相关性。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联合恩度解救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疾病获得稳定,延长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可以耐受,可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1例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组)和29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组)一线治疗的ⅢB/Ⅳ期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疾病得到控制者进入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结果在一线治疗中,PC组和GC组有效率(χ2=0.0442,P=0.8332)和疾病控制率(χ2=0.0049,P=0.9439)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维持治疗阶段,2组的有效率(χ2=0.0601,P=0.8059)、疾病控制率(χ2=0.0045,P=0.9464)和无进展生存期(χ2=1.904,P=0.168)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PC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GC组的[15.4月∶11.6月(χ2=5.243,P=0.022)]。结论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但在远期疗效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 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3.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评价吉非替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91~2008.6)、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4期)、CBMdisc(1978~2008.2)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国内无对照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同质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和36个无对照的临床研究。RCT结果表明,吉非替尼250mg组与500mg组相比,症状改善、有效率、生存期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50mg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500mg组。与安慰剂比较的RCT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作为NSCLC的联合一线治疗、三线治疗方案均不能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存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时,尽管比安慰剂有较高的缓解率和略长的1年生存率[OR=1.40,95%CI(1.10,1.78),P〈0.01],但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与多烯紫杉醇比较的RCT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作为NSCLC二线治疗可以取得与多烯紫杉醇相似的疗效[OR=1.18,95%CI(O.84,1.67),P=0.35],且提高生存质量[OR=I.58,95%CI(1.33,1.89),P〈0.00001]。36篇国内无对照病例研究纳入病例1680例,其中1篇为吉非替尼在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6篇为记名供药计划(expanded access program,EAP)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的总体结果表明,治疗完全缓解率2.2%,部分缓解率25.8%,疾病稳定率40.0%,疾病进展率32.0%。平均中位生存期8.9月;平均疾病进展时间5.2月,1年生存率44.2%。EAP研究的平均中位生存期(6.9月)低于注册临床研究(10.0月)和总结果;平均疾病进展时间注册临床研究(3.2月)和EAP研究(4.4月)小于总结果;注册临床研究、EPA研究和全部研究的缓解率及1年生存率相似。上述无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很难说明吉非替尼治疗NSCLC中国患者有确切的疗效。结论吉非替尼不适于晚期NSCLC的联合一线治疗或三线治疗,二线治疗的临床获益不明确。尚无充分证据显示在治疗晚期NSCLC时中国人对吉非替尼更为敏感,吉非替尼在中国作为NSCLC二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仍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况不明(非选择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老年晚期非选择性NSCLC患者共46例,多西他赛用量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AUC=4,第2天静脉滴注。21~28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SD)19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47.87%(22/46),其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TTP)5.6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3.21个月(3~20个月),1年生存率为49.21%。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骨关节痛、指端麻木、脱发等,积极治疗能控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选择性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定义  朱丽  张继良  刘鸿 《华西医学》2010,(8):1423-1425
目的评估吉非替尼治疗终末期(PS评分≥3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6月共收治终末期NSCLC患者40例,其中19例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支持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9例患者中,CR1例,PR5例,SD10例,PD3例。治疗组有效率为31.5%(6/19),临床受益率为84.2%(16/19)。对照组21例中,SD5例,PD16例,无CR。对照组有效率为23.8%(5/21),临床受益率为23.8%(5/21)。两组间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可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57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晚期NSCLC 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 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NSCLC 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步骤:(1)统计一线治疗(化疗和靶向)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以性别、龄、卡氏评分、病理类型作为变量,探讨各变量对近期疗效的影响;(2)入组患者以生存期(OS)分成3 组,A 组OS <12 个月,组12 个月<OS <24 个月,C 组OS >24 个月.分别以性别、年龄、卡氏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恶性胸腔积液、转移位数目、是否综合治疗为变量进行分层分析,探讨各变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157 例患者,女53 例(33.8%),男104(66.2%);鳞癌46 例(29.3%),腺癌99 例(63.1%),其他病理类型12 例(7.6%);Ⅲb 期60 例(38.2%),Ⅳ期97(61.8%).一线化疗中位TTP 4 个月,一线靶向中位TTP 4 个月.中位OS 13 个月,12 个月生存率58.0%,24 个月生存25.5%.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 的影响因素,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TTP 较长,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变量均未能影TTP.一线靶向治疗和一线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性别、年龄和卡氏评分均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年轻、女性、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12 个月生存率及24 个月生存率较老年、男性、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高.病理类型和转移部位数目对OS 的响无统计学意义;Ⅲb 期和Ⅳ期在OS 是否大于12 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157 例患者中有无恶性腔积液对OS 的影响亦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疗.结论 (1)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 的影响因素;一线靶向治疗和化疗的期疗效相近;(2)性别、年龄、卡式评分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3)Ⅲb 期和Ⅳ期在OS 是否大于12 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义;(4)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 K I药物对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100例,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患者采取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除不使用吉非替尼外所有治疗均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肿瘤均缩小,其中观察组缩小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随访40个月,死亡31例,中位生存期16.73个月;生存期超过1年者28例(56.00%),35例(70.00%)患者疾病进展或者出现死亡,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12.63个月;16例(32.00%)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期11.37个月;20例(40.00%)患者稳定,10例(20.00%)患者进展,还有4例(8.00%)患者疗效未能作出评价。除4例疗效未能作出评价的患者外其余46例患者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过程中,其临床疗效受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皮疹以及呼吸困难是否加重等因素影响。皮疹是吉非替尼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腹泻,各种不良反应均以Ⅰ度为主,Ⅱ度和Ⅲ度很少。结论吉非替尼作为TKI的代表性药物,在治疗非小细胞肺腺癌方面有确切效果,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且不良反应少,容易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NSCLC初治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初治拒绝接受化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对照组予最佳支持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TTP(5.8个月)、中位OS(11.2个月)较对照组(2.6个月、4.6个月)显著延长;治疗组1年生存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治疗组药物毒性反应较轻。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ryoablation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irty-six female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mut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8 patients received the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gefitinib (group I), 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nd 1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ryoablation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gefitinib (group II). Treatment with gefitinib was continued for 6 months. Compared with group I, the rates of partial regression, stabilization of disease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were improved in group II at the end of the 6 months of gefitinib treatment. Moreover,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in group 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I. This suggests that cryoabl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gefitinib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