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现象越发严重,如何有效的进行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存在性危机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意义感使其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不同的学科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从自身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一主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创立的意义疗法不但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是寻找和发现生命意义的哲学智慧.本文尝试从意义疗法的3个基本理论出发,对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往后的相关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的结构,借鉴国内外已有量表的相关项目编制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量表。方法:对334名大学生进行量表初测,经过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包含9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和包含13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量表。对1608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量表的施测以进一步验证量表结构并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包含人与社会和人与己两个维度,人与社会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1.888%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极性的主要维度;生命意义强度由生活目标与热情以及执着追求两个维度组成,生活目标与热情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3.410%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强度核心维度;2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以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1~0.858;量表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25~0.787。两份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与效标均达到显著性正相关;3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的项目平均分高于生命意义强度,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较为积极,生命意义强度较弱。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总体较弱但生命意义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3.
探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贵州某学院488名大学生,使用生命意义量表(ML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寻求意义呈正相关,与存在生命意义呈负相关;寻求生命意义和存在生命意义共同解释心理健康的18.5%变异。结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相关,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矛盾意向法”是奥地利着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所创立的“意义治疗理论”的核心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矛盾意向法产生的依据,矛盾意向法的涵义及其作用机理,并封运用这一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文章最后认为,把这一方法与我国心理治疗领域现有的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必将封我国心理治疗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意义治疗法     
意义治疗法是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创立的。其核心理论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看来毫无指望的生命对个体来说仍有所指望,未来仍有某件事等他去完成。意义疗法的特点是:较少回顾和较少内省,尽量不强调所有"恶性循环的形成"及"反馈机制",将着眼点放在将来。咨询者在倾听和同感基础上尽可能让其认识到当下存在状态的意义,或将他们引入对未来生活意义的追寻上,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生命意义的寻找是人类的根本拷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无数次地问自己也在问别人,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仍然没有停止,而且还将继续探讨下去。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相关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南通市某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使用《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2.8%的学生处于生命意义不明确状态,26.1%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2生命意义感与父亲的"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母亲的"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因子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的"温暖理解"、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独立作用;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孕妇生命意义感在人格内外向与妊娠焦虑关系的中介效应,以期指导临床通过提升孕妇生命意义感的心理支持,降低妊娠焦虑。方法:以2014年2-5月深圳市中海医院和深圳市仁爱医院妇产科就诊、咨询共计11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内外向人格维度测量分别评估被试生命意义感、拥有意义感及寻求意义感,妊娠焦虑水平和其内外向人格特质。以孕妇人格作为预测变量、以妊娠焦虑为因变量,以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回归分析及交互分析。结果:1孕妇人格与妊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β=-0.268,P=0.004);2寻求生命意义感在孕妇人格和妊娠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29%。3拥有意义感不能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孕妇内外向人格与妊娠焦虑之间的关系;4对孩子的态度中"夫妻之间爱的结晶","生命命运的必然"被孕妇广泛认同。"全家期盼宝宝到来的温馨氛围"及"对即将到来宝宝的期待"成为孕期内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结论:内向的孕妇会面临更高水平的焦虑;孕妇内外向因素可通过提升她们的寻求意义感降低妊娠焦虑。  相似文献   

9.
探究基于个体生命意义感下,死亡提醒对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的增强效应。采用2×2两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一是生命意义感:高生命意义感、低生命意义感;自变量二是组别:死亡提醒操作组和非死亡提醒操作组。因变量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结果发现不论生命意义水平高低,外显自尊均显著增强,而在低生命意义条件下,死亡提醒组的内隐自尊削弱了。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死亡提醒与自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调查大学生自伤行为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生命意义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对某省属高校8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大学生人口学信息及自伤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生活目的测验(PIL)了解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显示:自伤行为检出率7.7%;54.6%的伴有自伤行为大学生无明确生命意义与目标;生命态度[OR=0.77,95%CI(0.69,0.86)]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生命态度对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教育与引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高中生中验证生命意义问卷的信效度,并比较灾区和非灾区学生在生命意义方面的差别。方法:对来自地震重灾区、轻灾区和非灾区的744名高中生施测生命意义问卷。结果:采用平行分析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生命意义体验和寻求两个因素能够解释57.65%的变异。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两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1和0.79),建构信度(0.80和0.78),和间隔四个星期的重测信度(0.65和0.5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灾区学生的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程度都显著低于非灾区。结论:生命意义问卷在我国高中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地震这一创伤事件会降低个体的生命意义体验和寻求。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奥地利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法兰克尔(V.E.Frankl)于1946年发表《人对意义的寻求:意义治疗学》一书,这本他当初本不想署名发表的著作后来成了一本世界性的畅销书。现在以20种语言出版,到1984...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青少年生命意义预测问卷并施测于广东省641名青少年,了解青少年生命意义状况。结果发现:1自编青少年生命意义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青少年生命意义包括6个维度,即生命态度与死亡接纳、人际关系、自我超越、娱乐与休闲、存在意义、自主性;3青少年生命意义处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徐州地区某大学2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对孤独感的预测能力为17.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就越低,并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高中生中探讨生命意义寻求和生命意义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问卷,对1659名高中生进行横断研究,对84名高中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结果:同时测量的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之间呈正相关,但是在控制干扰变量后,后测体验只受前测体验的影响,与前测寻求没有关系,后测寻求只受前测寻求的影响,与前测体验也没关系.结论: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两维度之间不相互影响,而是各自预测本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园梅 《校园心理》2021,(2):115-117
为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7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95±18)分,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感及其各因子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性相关,并能够解释网络利他行为11%的变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整体中等偏下水平,生命意义感及其中的生活目标、生命价值、生活自主3个因子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问卷对646名大学本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得分在性别、就读地区、年级、是否独生等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6,P0.00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2,P0.001);3生命意义感中的部分维度如成就、快乐、信仰和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有负性预测作用(R2=-0.136,P0.001;R2=-0.165,P0.001;R2=-0.179,P0.01;R2=-0.187,P0.05),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对自杀意念有正性预测作用(R2=0.146,P0.001);4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减少自杀意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毛春梅 《校园心理》2012,10(3):210-211
<正>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休闲时间是充分自由、自主的时间,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意义重大。休闲的自由性和丰富多彩性,能够开阔心胸,充实生活,满足学生精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某职业高中一年级全部新生共1808名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530份。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生命意义量表(MLQ)、接纳与行动问卷(AAQ-II)进行调查。结果: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得分与PTGI得分正相关(r=0.47、0.3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生命意义感(β=0.48)、寻找生命意义感(β=0.16)得分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均P<0.001;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经验性回避三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9,P<0.001)。其中,经验性回避低分组,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在对创伤后成长预测中二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0,P<0.05),经验性回避中等组和高分组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与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关系密切,提示增强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可增强创伤后成长的程度,同时经验性回避程度调节着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和广东的6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女生(t=2.53,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意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r=0.60~-0.55,P0.01);大学生感知的主观支持、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预测其生命意义的目标维度,主观支持和总体情感指数显著预测生命意义的实现维度。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社会支持、内在控制感及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