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侯亚红  赵岳 《护理学报》2010,17(7):52-5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鼻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在气管切开后第1天使用人工鼻,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每天更换1次人工鼻,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观察组每3d更换1次,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人工鼻后第14天痰液黏稠度及使用人工鼻后第1—第14天血气分析、肺部感染情况、日吸痰次数、日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使用人工鼻后第14天痰液黏稠度、使用人工鼻后第1—第14天血气分析值、肺部感染率、日吸痰次数及日平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每3d更换1次人工鼻在减少患者费用的同时并未对患者造成负性影响,可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持续气道湿化加间断雾化,实验组予人工鼻治疗。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每例日吸痰数、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痰培养情况。结果对痰液的湿化,减少吸痰次数,减少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具有高性价比、良好温湿化、过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用吸氧喉罩吸氧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吸氧喉罩吸氧;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吸氧方法(一次性头皮针去掉针头的软管部分吸氧),并进行持续呼气末CO2、SpO2监测.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痰液黏稠度、氧气管堵管、气切口处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给氧后5 min,观察组SpO2(95.0±2.56)%,对照组(93.0±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用喉罩吸氧可快速有效地提高SpO2,缓解低氧血症,减少气管切口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治疗时,患者痰液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239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使用L型连接管(L组,111例)和L型连接管加人工鼻连接(HEM组,128例)吸氧法在多人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1、10天的痰液性状、吸痰量、吸痰次数的变化,及封/拔管例数.结果 HEM组患者第1天治疗时吸痰次数、吸痰量明显较L组多,第1~10天痰液由黏稠黄色浓痰逐渐变为白色稀薄痰,排痰量明显减少(P<0.01).封/拔管者的比例在HEM组显著高于L组(P<0.01).结论 人工鼻对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在助于痰液湿化,肺内积痰的排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与常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撤机后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人工鼻组)、B组(持续微量泵组)和C组(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组),研究期间,测量并记录每日环境温度、每日同一气管切开口位置温度和湿度、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 O2)、吸痰量和吸痰次数,评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吸痰量、吸痰次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控制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C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方法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进行吸氧,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导管进行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拔管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给氧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15,30,60 min时患者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给氧前、给氧后24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48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气管切口及肺部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气管切开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的吸氧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氧疗中实施不同给氧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鼻导管组、人工鼻组、面罩组各20例,分别实施鼻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及面罩法吸氧。观察3组患者氧疗前、氧疗1 h、氧疗24 h时的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Ⅲ度)以及并发症(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吸氧1 h、吸氧24 h时的血氧饱和度均比吸氧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面罩组提高幅度显著更高(P0.05);鼻导管组与面罩组吸氧1 h、吸氧24 h时的痰液黏稠(Ⅲ度)率相比吸氧前显著下降(P0.05),优于人工鼻组(P0.05);面罩组与人工鼻组的肺部感染与切口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鼻导管组(P0.05)。结论面罩吸氧应用在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效果,不仅可快速平稳改善血氧饱和度,而且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以及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气管套管套件的效果。方法将64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分段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使用普通气管套管,每6 h取出内套管,在本科室进行煮沸消毒-清洗-再煮沸消毒后再放入;观察组则使用气管套管套件,每6 h更换1次内套管,取出污染内套管后放入灭菌备用的内套管,将取出的内套管集中煮沸消毒-清洗,送供应室灭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痰液黏稠度及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吸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痰液黏稠度和每日吸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使用气管套管套件,能够减少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 70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在气管套管口上加装人工鼻装置自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呼吸支持,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持续湿化过滤呼吸支持。观察人工气道期间患者相关护理情况和痰液状况。结果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患者每日各项护理次数及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性状分级观察组稀薄痰例数多于对照组,x2=18.46,P0.01;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Fisher精确检验,P=0.025。结论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是ICU医师必须掌握的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救治技术,而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多在床旁进行。由于ICU床旁手术条件简单,而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多数患者气道保护能力差,因而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现回顾我院ICU345例床旁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插管在ICU床旁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加温湿化氧疗仪与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入院的患者设为A组(人工鼻组)30例,2013年2月-2014年9月入院的患者设为B组(双加温湿化氧疗组)30例。比较2组3d内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道痰液粘稠度。 结果 B组气道温度和湿度控制好于A组,痰液粘稠度低于A组。 结论 双加温气道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吸氧中,湿化效果好于人工鼻,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不同吸氧方式的比较和护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吸氧管的污染、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套管堵塞率等问题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与吸氧管吸氧进行血气分析、气管套管堵塞、肺部感染三方面比较。结果 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组与吸氧管吸氧组比较 ,血气分析 ,P >0 0 5 ,无统计学意义 ;气管套管堵塞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 ;肺部感染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人工鼻吸氧不仅解决了气道湿化、加温的问题 ,降低感染率及气管套管的堵塞 ,还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红萍 《天津护理》2006,14(1):10-11
正常时鼻、咽、喉呼吸道戮膜对吸人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 用,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呼吸道的改路,丧失了正常呼吸道对吸人 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功能,直接吸人未经加温和湿化的气体, 可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勃稠,痰液不易咳出从而加重呼吸道堵塞, 造成肺部感染川。我科自勿以犯年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PDN置换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3例采用PDN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验,对PDN置换术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PDN置换术及相应的护理后,无一例发生假体移位与脱出、椎间隙感染,3例术后发生腰痛,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前Oswestry评分为(40.9±12.5)分,治疗后为(14.5±4.9)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t=25.84,P〈0.05)。结论PDN置换术后可出现椎间隙感染、腰部疼痛、假体脱出和移位等并发症,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涛  余追 《临床医学》2013,33(9):23-24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方法将4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24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及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率。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明显低于经口气管插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是有效的,插管留置时间更长,部分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避免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以来45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同期41例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总结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及应用技巧.结果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常规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优点,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对于困难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灌洗法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伴有口腔并发症或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从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肺部感染4方面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的有效率及肺部感染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