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6月16~21日,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在武昌举办了首届《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培训班,特请《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秘书长孙向鸿主任主讲,来自海南省及本省17个单位的听课人数达50人。学员们通过短短六天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足部对应区的位置,检查的手法技巧、诊断要点,以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减缓衰老,延年益寿方面的按摩技巧,掌握得恰到好处。这班学员将成为在我省推行“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技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
足部按摩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部按摩,国内称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简称足健法。在欧美多称足部(病理)按摩、替代疗法,日本称足心道,在国际上统属于反射学范畴。它根据神经反射、生物全息、经络循行等学说,指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反射区(或带),当人体机能平衡失调时,在足部...  相似文献   

3.
运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与药物法治疗前列腺增生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经B超确诊为非占位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大于3×4×2厘米者,年龄27~72周岁,病程3~120个月。一般症状为尿频、尿急、俳尿受阻感。个别患者有尿潴留现象。A组10例,采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按摩治疗方案,B组10例,采用药物治疗方案。C组10例,采用足部反射区按摩加药物治疗方案。取三组治疗前与一疗程后,B超检查前列腺三径大小做比较。 方法: AC两组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治疗,以按摩10次为一个疗程。A组C组每天一次,逢星期日停诊一次。B组按服药10天为一  相似文献   

4.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是通过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在足部对应的反射区,运用按摩方法加以刺激,激发人体潜能,调节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平衡阴阳气血,达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经长期治疗实践证明,足部反射区健康法适用于各种功能性及一些慢性病症,而无任何副作用。 一、足部反射区见示意图 左脚反射区(见图1):1.肾上腺;2.肾;3.输尿管;4.膀胱;5.额窦(右侧);6.垂体:7.小脑及脑干(右侧);8.三叉神经(右侧);9.鼻(右侧);10头部(大脑)右半部;11.颈项(右侧);13.甲状旁腺;14.甲状腺;15.眼(右侧);16.耳(右侧).17.斜方肌;18.肺及支气管;19.心;20.脾;21.胃;22.胰;23.十二指肠;24.小肠;25.横  相似文献   

5.
按压足部反射区是否一定剧痛难当?脚部按摩与足部反射治疗又肯什么分别?为什么刺激反射区是一种“内脏运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脚部反射区是器官的投射 足部反射治疗是简单、安全又无副作用的自我保健方法。我们的足部可划分为六十四个反射区,各代表一组器官,并有神经线相连。向反射区施加压力,便有如刺激内脏或相应器官活动,原理与我们身体做运动一样,可以锻炼内脏,让它们回  相似文献   

6.
仇爽 《长寿》2010,(3):65-65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大学堂栏目推出了中国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医学顾问、卫生部《中国保健》杂志社专家委员、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理事委员——杨奕的系列健康节目。杨奕讲授的自然疗法结合了  相似文献   

7.
我已63岁了,身体多病。自从1993年11月参加《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初级班学习后,在老师边讲课、边进行足部按摩操作的过程中,使我逐步体会到足部按摩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调整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作用。同时,又看到不少常见病如便秘、鼻  相似文献   

8.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是当今流行的一种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的方法。虽然盛行于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已成立《国际若石健康研究会》分会及会员遍及瑞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南朝鲜、香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巴西、阿根廷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但起源  相似文献   

9.
姚淑云 《家庭保健》2014,(12):26-26
人岁数大了,一些毛病也就不知不觉缠上了身,特别是骨质增生引起的双腿麻木折磨得我够呛,吃药、打针、民间偏方我都试过,可就是不见好转。 一天,经人介绍,我去看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建议我每天早晚赤着脚在地面上跳,说人的足部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人体的12条经脉有6条起始于足部,利用“赤脚跳”可刺激足底健康反射区和麻木的腿神经,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北京研制成功新型足部治疗器 北京最近推出一种国家专利产品——“必青神”足部治疗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鞋为栽体,穿在脚上就可获得按摩,针炙等保健治疗 根据足部是人体的缩影这一理论,把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集磁疗,药疗和足反射区物理疗法于鞋上,使物制药物经足部加温释放于足部各组织器官的反射区和经络穴位,(?)通过磁场作用,提高药物渗力。经几家医院临床验证,表明这种治疗器具有滋  相似文献   

11.
古人言: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足部又是人体脉络经穴的重要集中地。人体的12条经脉中,有6条分布在足部;踝部以下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总数的10%;人体的器官脏腑在足部均有对应的反射区。如果对足部进行保健;就可以防病、强  相似文献   

12.
关键 《长寿》2006,(9):18-19
古籍《灵枢经》中指出:“根者,木者,部穴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将足的生理功能与树根的作用等量齐观,它比喻人体的足部为生命之根,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端点。常言道:“树大根茂,人壮足健。”人们加强足部的锻炼,就像要促使树木茂盛就需培植其根  相似文献   

13.
人的健康与脚有密切关联,古人言: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足部又是人体脉络经穴的重要集中地,人体的12条正经中,有6条分布在足部,踝部以下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总数的10%,人体的器官脏腑在足部均有对应的反射区,如果对足部进行保健,就可以防病、强身。  相似文献   

14.
足为人体“精气之根”。人体经络系统十二条正经中有六条起源于或终止于足部,八条奇经中有三条经过足部,加上经外奇穴。一只脚上即汇聚三十余个穴位。足亦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全身各脏腑器官在足底皆有其对应的“反射区”。俗语说.“上病取下。百病治足”,足部穴位保健。“足够”给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足反射区健康法是宝库中的一部分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分支 ,是集辩病、预防、治疗、自我保健为一体的自然疗法。此法已有 5千年的悠久历史 ,起源中国 ,流传国外 (目前全球盛行 )现已重回故里。足反射区健康法在实践中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1 社会价值1.1 社区预防保健的需要 当跨入 2 1世纪的时候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据报道 1999年 10月我国 6 0岁以上人口已达 1.2 6亿 ,占总人口数的 10 .5 % ,表明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 2 1世纪中叶 ,我国老年人口达到3.7亿之多 ;80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足健则延年益寿",人体许多经络的路线起源于脚,全身各器官在脚部均有反射区,刺激或锻炼脚对全身都有益。由此看来,健步走是运动成本低、健身效果好的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17.
双足在人体处于最末处,由于其"不足挂齿"的位置,常为人们所忽视。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足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中医学认为,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有60多个穴位。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如头部的反射区在脚趾,胃的反射区在脚掌内侧,肝的反射区在脚掌外侧,生殖器的反射区在足跟部,肾的反射区在脚掌心的涌泉穴。刺激足部穴位及反射区,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相应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除邪的目的。古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可见,洗脚是一种很好的刺激足部,达到保健养生目的的方法。然而怎样洗脚才科学有效呢?  相似文献   

18.
京华 《长寿》2005,(10)
人岁数大了,一些毛病也就不知不觉缠上了身,特别是不明原因引起的双腿麻木折磨得我够呛,吃药、打针、民间偏方我都试过,可就是不见好转。一天,经人介绍我去看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建议我每天早晚光着脚在地面上跳。他说,人的足部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人体的12条经脉有6条起始于足部,利用光脚跳可刺激足底健康反射区和麻木的腿神经,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这“光脚跳”没有什么规则可循,主要凭自己掌握。一般而言,夏天可以光着脚跳,而春秋冬则要穿上袜子,在地上垫一张子跳。跳跃前脚掌落地,要跳得轻巧无声,每回跳20下左右休息片刻,然后再跳…  相似文献   

19.
口腔,是进食的第一关口。发生口腔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也不利于健康。但有时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利用足部按摩则方法十分简便,常常能较快地解除病患,因此值得向读者推荐。 口腔的足部反射区 人体的器官在足部都有其相对应的反射区。足的拇趾相当于人的头部。拇趾趾背关节横纹前后的横带状区域为口腔  相似文献   

20.
足部反射区按摩是指在使用油膏、液剂的情况下应用拇指、食指、按摩器与手的技巧对足部反射区施加特定压力,以缓解人体内部的紧张状态,引起人体的某种生理变化的物理疗法。呃逆俗称"打嗝",是因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的痉挛所致。呃逆既可单独发生,也可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