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HD中Reed-Sternberg细胞的组织学起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HD中CD3、CD20、CD15、CD30和MIB1的表达。结果显示,9例LPHD中6例Reed-Sternberg细胞表达CD20,16例NSHD中3例表达CD20,所有的Reed-Sternberg细胞不表达CD3,大部分Reed-Sternberg细胞表达CD15,所有的RS细胞表达CD30和MIB1。提示,HD中RS细胞可能为B细胞来源,CD15和CD30可作为HD的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盐析法提取胃癌可溶性抗原(TSA),并用抗CD3单抗和IL-2共同刺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10天后,经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表明其免疫效应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其细胞增殖速度、增殖水平与CD3AK和LAK相比明显升高,且对其抗原来源的胃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活性(98.5%),高于CD3AK(82.1%)和LAK(62.0%)。  相似文献   

3.
CD3AK细胞与LAK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CD3AK与用等量rIL-2诱生扩增的LAK间有明显差异:1)扩增倍数和细胞毒活性强度及其动态学不同:在诱生初期,CD3AK细胞数下降,细胞扩增倍数低于LAK;对K562的细胞毒不知 性低于LAK,诱生8天后CD3AK的扩增倍数和  相似文献   

4.
CD3AK对晚期肝癌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鎏达  陈成伟 《肿瘤》1997,17(1):14-16
目的观察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抗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晚期HCC患者分为三组,A组[CD3AK+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22例,B组(CD3AK)15例,C组(TACE)21例。结果部分缓解率(PR)A,B,C组分别为45.5%、13.3%(P<0.05)和14.3%(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月、4.9月(P<0.01)和4.1月(P<0.01),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依次为68.2%,33.3%(P<0.05)和23.8%以及40.9%、6.6%(P<0.05)和9.5%(P<0.05)。结论本组结果表明CD3AK+TACE治疗晚期HCC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CD30和CD15单克隆抗体对33例霍奇金病(HD)进行标记检测。结果显示,33例HD中CD30阳性率为78.8%,CD15阳性率为81.8%,两者之间以及HD各亚型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部位均位于R-S细胞浆内。但CD30除了HD外,还在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中的大细胞及R-S样细胞等表达。结果提示,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的组织学来源有一定价值,CD15的特异性强于CD30,而CD30和CD15的双阳性表达对诊断HD的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aspase 3和β catenin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D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DTC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DTC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率为51.92%(27/52),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90.00%(9/10),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DTC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无关;DTC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表达率为6731%(35/52),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2000%(2/10),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DTC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在DTC组织中Caspase 3和β 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59,P<0.01)。结论: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共同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CD3AK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免疫生物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D3AK细胞的体外诱导方法及其免疫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抗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和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植物血凝素(PHA0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制备CD3AK细胞,应用APAAP法、吉姆萨染色法分析CD3AK细胞的表型、核型等免疫生物学特征。结果:微量的an-ti-CD3McAb(终浓度30~5000ng/ml)辅以少量的rIL-2(1  相似文献   

8.
卵巢肿瘤中CD44变异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巨  刘佳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38-741
细胞粘附因子CD44的变异型(CD44v)出现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并与这些肿瘤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然而,CD44基因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类型尚无定论。为此,本研究使用特异性识别CD44分子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对正常卵巢组织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CD44表达类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D44v在正常卵巢内呈阴性;25例良性肿瘤中,21例阴性,4例有灶局性变异型外显子v8-v10的表达;相反,26例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株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3有多种形式的CD44v存在;其中,v7的表达明显上调。2例交界性肿瘤的表达形式与卵巢癌相似,但呈灶局阳性。本结果因而提示,CD44v尤其是v7出现在卵巢癌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它(们)可能成为该类肿瘤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在癌细胞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CD3AK细胞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是一种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经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后,采用极低剂量IL-2维持即可长期活性增殖,发挥明显的抗肿瘤细胞效应。依诱导培养过程中CD3单抗持续存在与否,形成CD3AK^+和CD3AK^-两种亚类,其作用及方式亦有所差异。CD3AK的体内外广谱、高效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LAK细胞,临床初步应用亦显示出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用CD3McAb和低剂量IL-2(500U/ml)诱导的人胎脾CD3AK细胞治疗4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疗效。经2~8疗程治疗,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PR+MR18例(41.9%),S+P25例(58.1%),死亡9例(20.9%)。全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同时比较CD3AK细胞和常规LAK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杀伤活性,表明前者144h增殖力高于后者(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CD3AK/IL-2疗法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可能成为继LAK/IL-2之后更为有效的肿瘤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介导下CD3AK细胞(CD3单克隆栓激活的杀伤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TEP-sml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31Cr-Na2CrO4释放试验检测单抗(2D6、UCHT1)和双特异性抗体(WST-H7)与CD3AK共同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持异性抗体体外能明显增强CD3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细胞株LTEP-sml的杀伤活性结论:与单纯CD3AK相比,加入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肺癌单克隆抗体3C9及其相关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峰  郭先健 《癌症》1995,14(2):103-105
用肺腺癌细胞系A549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获得一株IgM型单抗3C9。Westernblot研究发现该抗体识别56.4KD蛋白带。免疫组化研究发现,3C9相关抗原(3C9Ag)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达92.5%。3C9Ag血清学研究发现,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93.0%,准确性为82.5%。其血清水平与组织学分布相关,在高、中分化的肺癌病人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者(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探讨CD44V3和CD44V6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 P法),对62 例有5 年随访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了CD44V3 和CD44V6 蛋白的检测。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的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 和67.7% ,皆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CD44V3 和CD44V6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在1 年、3 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与5 年比较有显著意义;结果还表明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直径> 3cm 者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 者(P< 0.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3 和CD44V6阳性表达提示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多见于晚期肺癌,预后较差。CD44V3和CD44V6可作为临床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CD44V6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胃粘膜无CD44V6表达;异型增生CD44V6阳性表达率为30.2%(13/43),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异型增生阳性率分别为13.6%(3/22)、33.3%(4/12)和66.7%(6/9),提示CD44V6表达阳性率与异型增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1%(63/85),其表达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高于异型增生,Ⅰ期、Ⅱ期胃癌CD44V6染色强度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Ⅲ期和Ⅳ期(P<0.05)。结果表明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发生于癌变的早期阶段,检测CD44V6表达将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用盐析法提取胃癌可溶性抗原(TSA),并用抗CD3单抗和IL-2共同刺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10天后,经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表明其免疫效应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其细胞增殖速度、增殖水平与CD3AK和LAK相比明显升高,且对其抗原来源的胃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活性(98.5%),高于CD3AK(82.1%)和LAK(62.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WuT系列单克隆抗体试剂建立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桥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和36例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脾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晚期肿瘤脾虚证患者不仅总T(CD3)细胞降低,CD4及CD4/CD8亦显著降低,CD8活性显著升高。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s处于高活性状态,Th/Ts比例失调。而免疫球蛋白含量正常说明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以T细胞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T细胞,巨噬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体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APAAP法、斑蝥皮泡法、免疫粘附法及酶免法检测了29 例鼻咽癌患者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吞噬率(PR)及吞噬指数(PI)、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sIL2R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病人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降低、CD+8 细胞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鼻咽癌患者PR与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鼻咽癌组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C3b R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明显升高。Ⅲ期以上的鼻咽癌患者与Ⅱ期以下组比较上述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01)。鼻咽癌组C3b RR与PR及CD+4 /CD+8 ,PR与CD+4 /CD+8 正相关。sIL2R与C3bRR、PR及CD+4 /CD+8 均显著相关(P< 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下降,并随病情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对鼻咽癌患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整  相似文献   

18.
制备抗EGF┐R与抗CD3双功能单克隆抗体及其细胞毒的研究方法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Et22,并了解其与IL┐2联合体外激活PBLs细胞对A431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IL┐2激活的PBLs和未经IL┐2刺激培养的PBLs对靶细胞A431的杀伤活性,效靶比为20∶1的条件下,杀伤率分别为49%,17%。Et22双功能抗体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为75%。结论双功能单克隆抗体(EQ75×OKT3)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活性高于两种亲本单抗(CD3或EQ75  相似文献   

19.
CD44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3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恶性卵巢肿瘤、20例良性卵巢和21例正常果组织中CD44v3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CD44v3表达性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2)有转移者CD44v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灶阳阳性率高于原发灶;CD44v3阳性表达者近职效比阴性者差;3)CD44v3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3p14位点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NSCLC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结合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并经LOH┐银染法检测74例非小细胞肺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结果74例NSCLC组织中31例出现3p14LOH,总丢失率为43.2%;其中鳞癌的杂合性丢失为14例(38.9%,14/36),腺癌为13例(44.8%,13/29),3p14杂合性丢失在Ⅰ,Ⅱ,Ⅲ期NSCLC中分别为31.6%(6/19),42.9%(9/21),47.4%(16/34),而正常肺组织未见3p14LOH。结论3p14杂合性丢失普遍出现于NSCLC中,提示该位点可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抑癌基因,因此3p14丢失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