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死亡病例回顾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明确食管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探讨不同时期食管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54年1月开展食管外科至2003年12月50年间经外科成功切除食管癌手术2 572例.按年代作统计,将前32年(1954年1月~1985年12月)和后18年(1986年1月~2003年12月)分为A、B两组,并就其术后死亡116例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A组手术死亡44例,死亡率为8.15%(44/540).B组手术死亡72例,死亡率为3.54%(72/2 032).A、B两组死亡原因分析差异不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吻合口瘘,其次是呼吸衰竭和呼吸循环衰竭;再次是心肌梗塞.结论:吻合口瘘、呼吸衰竭、呼吸循环衰竭、心血管病变(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是本组食管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1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124例老年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124例中痊愈112例(90.3%),死亡12例(9.7%),吻合口瘘9例(7.2%)。[结论]围手术期的恰当处理对老年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宁  孙婷婷  郑荣寿 《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
[目的]分析200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状况。[方法]根据2009年全国72个肿瘤登记处提供的发病、死亡数据以及人口学资料,2009年72个肿瘤登记地区共覆盖人口85470522人(其中城市人口57489009人,农村27981513人),计算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人口标化率分别采用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进行标化。[结果]结直肠癌新发病例25159例,死亡病例12161例。200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9.44/10万(男性32.38/10万,女性26.42/10万),中标率为14.21/10万,世标率为19.06/10万。结直肠癌死亡率为14.23/10万(男性15.73/10万,女性12.69/10万),中标率为6.15/10万,世标率为8.67/1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30%,死亡病例则占7.88%。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加强结直肠癌的综合防控工作,提高早诊早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30例腹腔镜和46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日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大小、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随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吗啡用量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56±98)ml,3例,(10.7±3.9)mg,(8.6±2.0)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5±4.5)枚和(11.9±6.2)枚,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4±1.5)cm和(3.0±1.0)cm,复发率分别为3.3%和5.0%,转移率分别为6.6%和10.0%,死亡率分别为3.3%和7.5%。上述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琼  刘志才  程兰平 《中国肿瘤》2012,21(3):179-182
[目的]分析2003~2007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32个肿瘤登记处发病和死亡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及构成比、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标准人口年龄调整(中标率)及世界标准人口年龄调整(世标率)发病率与死亡率。对2003~2007年期间全国各年度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死亡变化趋势进行描述,运用Joinpoint模型对部分登记地区的发病与死亡长期观察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8.08/10万,中标率为14.41/10万,世标率为19.27/10万;结直肠癌死亡率为13.41/10万,中标率为6.27/10万,世标率为8.76/10万。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中分别占10.56%和7.80%,居第3位和第5位。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在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部位构成中,以结肠癌和直肠癌为主,结肠癌略高于直肠癌,肛门癌所占比例仅为1%。2003~2007年我国各年度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平稳上升趋势;1988~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启东市和林州市发病率呈稳定上升趋势,死亡率变化不稳定。[结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继续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综合防治研究是我国癌症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手术死亡率,探讨不同时期的食管癌手术死亡原因。方法1984年6月至lop年6月手术切除食管瘤3927例。将前7年和后6年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结果A组的手术死亡率为3.82%,主要死亡原因是吻合口瘘,占死亡率的50.6%。B组的手术死亡率为2.74%,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占死亡率的87.0%。结论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70岁以上合并多脏器疾病的晚期患者要特别慎重。努力提高吻合技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颈部吻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死亡率,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李莉  刘庆敏  刘冰 《中国肿瘤》2015,24(3):186-190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杭州市恶性肿瘤的死亡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杭州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采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潜在减寿率(YPLLR)、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R)等指标对杭州市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杭州市总死亡人数120944例,其中死于恶性肿瘤36227例,占全部死因的29.95%。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0.76/10万(标化死亡率106.70/10万),死亡率居于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2010~2012年杭州市居民全死因PYLL为522217人年,其中恶性肿瘤PYLL为227702.5人年,占全死因的43.60%。[结论]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杭州市居民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涛 《中国肿瘤》2003,12(9):547-54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处理方式。[方法]1994年至2002年11例结直肠癌伴发急性穿孔者均急诊手术,4例行I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6例I期肿瘤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手术),l例行穿孔修补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85个月,4例健在,中位生存期27.7个月。[结论]结直肠癌伴急性穿孔应以挽救生命为关键及时手术,尽量争取行I期肿瘤切除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Gu J  Yao YF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58-159
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占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发病率为56.1/10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20.6/10万,占肿瘤患者死亡的第5位。Parkin等[1]报道,2002年,全世界新诊断结直肠癌为l 020 000例,占发病率第3位,死亡529 000例,占死亡率第4位。  相似文献   

10.
陈瑜  姜新华  陈云昭 《中国肿瘤》2015,24(3):197-200
[目的]了解2010年石河子市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特征,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石河子市肿瘤登记处2010年登记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及肿瘤随访调查,统计和分析结直肠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中标率及世标率。[结果]2010年石河子市结直肠癌新发病例86例,死亡病例47例,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5.00/10万(男性19.39/10万,女性10.54/10万),中标率为7.49/10万,世标率10.24/10万;结直肠癌死亡率为8.20/10万(男性9.70/10万,女性6.68/10万),中标率为4.12/10万,世标率为5.64/10万。[结论]石河子市结直肠癌发病维持平稳水平,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对男性40岁以上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石河子市结直肠癌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北某三甲综合医院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病死率情况,为医院肿瘤防控工作及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256例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病种、死亡疾病构成、死因顺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男性3822例(57.4%),女性2836例(42.6%),男女性别比1.35∶1。患者平均年龄(57.1±12.8)岁。腹部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依次为:结直肠癌(36.3%)、肝癌(28.0%)、胃癌(24.2%)、胰腺癌(7.4%)、胆囊癌(4.1%)。男性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前3位疾病构成为: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前3位疾病构成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第4、5位均为胰腺癌和胆囊癌。6658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256例,病死率为3.84%;2005年-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4年腹部恶性肿瘤住院人数为2005年的4.5倍,住院病死率从2005年的6.03%下降至2014年的2.35%,病死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 <0.001)。对256例腹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男性的主要死因为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女性的主要死因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结论:腹部恶性肿瘤病例数逐年增加,中老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应当针对恶性肿瘤的构成特征、死亡构成有针对性的制定肿瘤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2010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浙江省7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等指标。采用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2010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5 226例,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32.03/10万,中标率为161.3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癌症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80~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前10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和脑肿瘤,占全部癌症发病病例的75.39%。2010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9 399例,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82.85/10万,中标率为78.7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癌症死亡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岁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死亡前10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脑肿瘤、白血病和乳腺癌,占全部癌症死亡病例的87.63%。[结论]肺癌、女性乳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浙江省肿瘤防治的主要癌种。  相似文献   

14.
李雪琴  陈文燕  汪祥辉 《中国肿瘤》2013,22(11):868-872
[目的]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胃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2000~2009年胃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地区,分析性别、年龄别胃癌发病死亡率。人口标化率采用全国1982年标准人口构成结构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结果]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率为30.88/10万。发病率从2000年的23.02/10万升高至2009年的38.54/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39%(95%CI:1.92~6.91)。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死亡率为22.81/10万,死亡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APC=4.95%(95%CI:2.76~7.19)。胃癌发病与死亡在55岁之后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发病在75~79岁组达到高峰,死亡在80~84岁组达到高峰。[结论]应加强防癌知识宣传,建议将40岁以上人群作为浙江省开展胃癌早诊早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Xu Q  Dong Z  Xue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71-373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以设法提高手术存活率。方法对174例肺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5例进行分析。结果2例死于肺水肿和(或)肺不张,1例心肌梗塞并室颤,1例拔除气管导管时心跳骤停,1例Ⅳ期肺癌死于脑转移、全身衰竭。结论肺部和心脏的并发症为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二手烟暴露与女性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从1986~1988年我国吸烟与人口死因调查数据库选取23个城市为研究地区,30~7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直肠癌死者丈夫的吸烟史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结直肠癌死亡率为7.90/10万~26.39/10万,平均14.19/10万.相关分析发现,丈夫吸烟年限≥40年与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呈正相关(r=0.48,P=0.02).分层分析显示,丈夫吸烟指数≥20包年与30~39岁结直肠癌死亡率呈正相关(r=0.44,P=0.04);丈夫日吸烟量10~19支、吸烟年限<30年与50~59岁结直肠癌死亡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551,P<0.05;丈夫开始吸烟年龄<20岁、吸烟年限<30年、吸烟指数<10包年与70~79岁结直肠癌死亡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6、0.60,P<0.05.[结论]家庭二手烟暴露可能是女性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孟霞  王聪梅  吴洁 《实用癌症杂志》2022,(2):281-283,288
目的 探究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度肾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重度肾损伤将患者分为重度肾损伤组(18例)及无肾损伤组(106例).分析影响肿瘤切除术后重度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度肾损伤组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发生率高于无肾损伤...  相似文献   

18.
163 patients with urolithiasis of the solitary kidney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alysis of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 = 70) and lethal outcomes (n = 11) demonstrate that lethal outcomes were in many cases related to exacerbation of renal failure, acute calculous pyelonephritis which had provoked sepsis and bacteriotoxic shock, acute hemorrhage with hemorrhagic shock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of DIC-syndro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16年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主要死因构成及年代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死亡病例,分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年龄分布,死因构成的年代变化以及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的年代变化。结果:2004年-2019年16年间我院收治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总数280 042例,恶性肿瘤死亡5 213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和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前10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34.5%)、肝癌(9.8%)、食管癌(8.2%)、结直肠癌(7.4%)、胃癌(5.5%)、淋巴瘤(3.9%)、乳腺癌(3.8%)、胰腺癌(3.6%)、前列腺癌(2.5%)和胆囊癌(2.0%),合计占总死亡数的81.2%。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2.1% vs 1.6%,P<0.001)。<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年龄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0.8%、1.4%、1.8%、2.8%,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肺癌始终是第一大死因,3个年代的构成比逐年上升。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构成比明显下降,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构成比明显上升。恶性肿瘤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为1.86%。其中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为12.6%,2019年下降至1.4%,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逐年增加,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下降,肺癌仍是恶性肿瘤第一大死因,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构成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