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洁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87-189
目的:了解本社区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老年人的用药需求,老年患者联合用药情况等,为今后临床老年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药物来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疾病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年全年门诊处方数据库(每月随机抽取3天的处方,对处方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日期、所患疾病、用药情况即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金额进行登记),用officeexcel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将老年人的就诊情况和用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总体人群做些比较研究。研究对象和内容:>60岁老年门诊处方数及门诊用药即药物品种、用药平均品种数、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品种数、药物使用频度、所患疾病。结论:本社区老年就诊处方率为62.1%,每次就诊处方联合用药品种数2.27种,老年患者每百例使用针剂比例为11.1%,中成药使用比例为60.5%,老年患者用药主要以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用药为主,其中又以心血管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7月16日我院〉60岁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比较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的差异性,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结果: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仍占主导位置:奥氮平100例(30.3%)占第一位;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I均〈1。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应用为主。结论: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王芳  焦慧珺  李诗伟  徐微 《海峡药学》2014,(11):168-169
目的通过合理用药,降低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老年人生理机能特点,建立老年人用药原则。结果坚持合理用药,加强用药监督指导,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结论老年患者用药要结合其生理机能特点和疾病综合状况,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合理把握用药指征、剂量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本社区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用药需求及联合用药情况等。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全年门诊处方数据,应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60岁老年门诊处方数及门诊用药情况,即药物品种、用药平均品种数、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品种数、药物使用频度、所患疾病。结果本社区老年就诊处方率为60.7%,每次就诊处方联合用药品种数为2.27种,老年患者针剂使用比例为10.1%,中成药使用比例为62.5%,老年患者用药主要以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用药为主,其中又以心血管用药为主。结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老年人用药,应掌握一定原则,尽量减少反应及耐药性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年化社会进程,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处方药量增加,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隐患也增加,例如多重用药、不合理处方、依从性差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等现象。本文对老年人慢性病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减少多重用药、改善不合理处方、增加患者依从性以及监测不良药物反应等措施改善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湘  闵慧群 《海峡药学》2012,24(8):254-255
参阅2006~2011年有关文献及相关书籍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患者用药合理给药剂量与方式.目前药品规格剂量是按18~60岁人群设置的,老年人用药剂量需按成人剂量分割,临床医生对老年患者用药需低于成人剂量(或需减量)的意识较淡薄,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不强.制药企业应开发小计量规格或多种规格的药物品种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慢病处方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问题,提出老年慢病药物处方审核要点。方法通过汇总、删重和整合国内外发布的有关老年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和目录,结合我国老年人用药特点,归纳老年慢病药物处方重点审核品种、问题以及处方审核要点。结果老年慢病药物处方审核要点主要包括药物选择适宜性、联合用药适宜性、用药剂量适宜性等3大类内容。结论老年人生理情况特殊,老年慢病患者一般多病共存,用药繁杂。掌握老年慢病药物处方审核要点,结合老年人生理状态及伴随疾病审核处方用药适宜性,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老年患者用药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都发生了变化。此外,人体药物代谢酶表达的多态性也会影响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大多与其使用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建议消除引起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采取“熟悉、少数、小量”等用药原则,同时应在老年人群中进行前瞻性药物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球老龄化时代已到来,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焦点。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多重用药不可避免。多项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许多潜在不恰当的现象,加之药物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给老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发现、筛查不恰当用药的方法,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减少老年人由于多重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1061例老年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比较2年抗精神药物使用变化。结果 2年内联合用药比例分别是44.51%、43.23%,联合用药比例有所降低;从用药频率来看,目前主要抗精神药物是奥氮平(23.28%)、利培酮(20.45%)、喹硫平(17.15%)、阿立哌唑(7.72%),用药剂量分别为(13.4±2.2)mg/d、(2.6±0.6)mg/d、(345.5±43.4)mg/d、(11.5±2.1)mg/d。结论就目前来看,老年类抗精神药物单一用药还是占主导,且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用药剂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药物在帮助老年人战胜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又常常损害老年人的健康。老年患者多伴有多脏器疾病,临床选择安全用药是关键。务求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因此,正确用药应注意如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为什么老年人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老年人因脏器逐渐老化,机能下降,疾病发生率较高,用药机会也相对增多。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的降低,所以临床上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增多,且与年龄成平行增长。新近有人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24例的用药情况中发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不合理用药达100例,约占45%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占80%[1],也就是说,老年人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未加以注意,在出现新症状时又再加用药物,从而增加了用药品种,也增加了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处方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含有精神药物的门诊处方,对精神药物的用药品种、用药频度、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10张精神药物门诊处方中,精神药物联合使用占77.3%;其中苯二氮革类药处方教占到精神药物总处方的75.5%、精神障碍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47张处方中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为避免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对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精神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增加,伴随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的增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增多.故老年病人的合理用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从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及老年人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用药记录。结果: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89例(64.96%)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83例(60.58%),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54例(39.4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78.53%;用药频度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常用治疗剂量低端;在联合其他精神科药物方面,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联用较多。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躯体情况个体化用药,用药品种宜少,选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药物间互相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使用,慎用对心脏毒性大、抗胆碱作用强和锥体外系反应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便秘相当多见,若通过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加强腹肌锻炼就能改善症状,应尽量不用药。所以老年人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尽量减少用药种类老年病人要应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合用的药物以不超过3—4种为宜。如镇静药、利尿药、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合用可造成老年人低血压,故应尽量减少合用,尤其大剂量静脉推注的药物更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12月的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100例,通过利用限定日剂量使用量和药物用量指数对本次试验患者的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在使用的药物中,苯海索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除了舍曲林,其他药物的用量指数都小于1。结论:我院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日益趋于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使用频率日益升高,但是抗焦虑药物和抗精神类药物联用仍居高位,在临床用药中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促进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合理化、规范化。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67例老年(年龄≥60岁)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23例合并有躯体疾病而合用了其他内科药物。86例使用两种或以上抗精神病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达到173例,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53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14例。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特殊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引起药物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单一,低剂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下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药品用量相对增加.而老年人因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使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作用及排泄均有改变,加之一个老年人身上同时惺患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多,药物不良反应固然较多,因此如何对老年人合理用药已成为当今老年医学和老年药理学的重要内容,给老年人合理用药,提高老年人用药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陆伟 《海峡药学》2016,(2):259-260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方法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43例老年病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出现103起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其中女57例(55.34%),男46例(44.66%),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有77例,较50~60岁年龄段发生率高(P<0.05),女性发生率比男性高(P <0.05)。结论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带给老年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