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均针对病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6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的人数达到28例;主要化疗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感染、溃疡以及脱发等,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均在短时间内得到好转,未出现由于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案例。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多,需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制定可行护理措施对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促使顺利完成化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白血病患者犬剂量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士对相关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水平。方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观察、护理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6例中,有75%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经过综合护理,均在7-12天内好转。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对大剂量化部后发生口腔溃疡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Ⅰ度10例1~3 d愈合,Ⅱ度23例3~5 d愈合,Ⅲ度17例5~8 d愈合,Ⅳ度5例8~15 d愈合,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溃疡的疼痛,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缩短病程,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9例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肛周感染总结护理经验,以达到积极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方法 对9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肛周感染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护理人员在护理白血病患者时提高对肛周感染的重视,可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口腔炎是白血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见口腔黏膜红肿、充血、糜烂、疼痛,口腔炎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饮水及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收治的150例白血病化疗并发口腔炎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11-212
目的:探讨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疗期临床感染预防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间所收治的78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方式并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感染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呼吸道、口腔、肛周及胃肠道护理措施,可以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予以依次分为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中,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及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肛周并发感染具有积极意义,且精细化护理干预前提下,更容易得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霉菌感染是白血病化疗后常见感染之一,尤其近年来大剂量化疗或干细胞移植日益增多,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更严重,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预防和治疗霉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白血病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本文将着重回顾23例次白血病化疗后并发霉菌感染,探讨其治疗策略。1资料和方法23例次白血病全部来自我院住院病例,均是经常规剂量化疗后出现发热,T38~40℃,分别伴有咳嗽、腹泻、0腔炎等症状。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厂例次,急性淋…  相似文献   

9.
<正>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化疗方法之一,但TACE化疗可导致患者出现胆汁瘤并发症,即患者胆汁漏出包裹后形成的胆汁瘤囊肿。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因肝脏恶性肿瘤行TACE治疗,并发术后胆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总结我院TACE后并发胆汁瘤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治疗方法和临床护理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例肝性脑病2期和1例肝性脑病3期患者神志转清,肝功能正常或好转出院;1例肝性脑病4期患者治疗后昏迷程度好转,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结论做好人工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包括术前正确预冲管路、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建立体外循环、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预防感染,以及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化疗前全面评估口腔黏膜状况,结合口腔pH值制定个性化漱口方案;化疗期间个体化健康指导;保持病室整洁,加强环境保护;均衡营养支持和全程心理支持.化疗后第3、5、10、15天采集患者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并监测pH值.同时于化疗后第3周统计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应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化疗后第3、5、10、15天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内环境酸碱度更接近弱碱性,更有利于破坏真菌感染环境,预防口腔感染方面更具优势.化疗后第3周,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实施程序化全方位预见性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程度及全身感染率,改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期间的临床反应,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0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80例患者中,除9例早期死亡或放弃治疗外,其余71例均完成2个疗程以上的化疗,只有5例发生感染,6例发生出血现象,1例颅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化疗期间并发症和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降低白血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出血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治疗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64例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化疗,其中59例完全缓解,5例死亡,总有效率92.2%.结论 有效的预防及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能减少化疗期间并发症和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白血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4例白血病并发急性DIC出血的患者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正确按医嘱给予化疗、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严重出血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结果:34例急性白血病并DIC患者,痊愈27例(79.4%),死亡7例(20.6%),其中4例为脑出血,3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是改善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21例白血病化疗后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1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致病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细菌清除率,观察组清除20例,细菌清除率为95.24%;对照组清除16例,细菌清除率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的优点,可作为临床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同步化疗联合后程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69例鼻咽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调强放疗时同步实施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生存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化疗后5年生存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调强放疗配合同步化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生存状况显著改善,治疗不良反应未加重,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化疔的6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实施针灸、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耳穴注射、中药灌肠、中药泡洗湿敷等中医护理。结果60例患儿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经中医治疗和护理后明显缓解,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中医护理技术明显改善了白血病患儿因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极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体现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8月收洽的7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其中咳嗽(以干咳为主)68例(占87.2%),发热54例(占69.2%),气促34例(占43.6%),合并肺结核、1:3腔真菌感染、马内菲青霉菌感染22例;X线胸片提示两侧肺门周围见对称性弥漫性磨玻璃状阴影54例(占69.2%),胸部CT提示弥漫性云雾状或磨玻璃状改变62例(占79.5%);26例(占33.3%)患者有低氧血症;CDJ淋巴细胞数均〈200个/μl;贫血73例(占93.6%);白细胞计数升高12例(占15.4%),白细胞计数降低66例(占84.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未愈或死亡10例(占12.8%)。结论早期诊断PCP是治疗的关键,特别是CD4q"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必须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口服预防PCP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出血防治、感染防治等,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指数,观察抑制期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骨髓抑制期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综合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脑出血后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口腔、皮肤、饮食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措施,以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68例女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8例患者中仅69例患者有明显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占25.75%;213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占79.48%。26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56例,临床治愈率为95.52%,12例患者有好转。结论:女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且多合并有糖尿病、妇科疾病以及尿路梗阻等疾病。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化、规范化使用抗生素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治疗各种伴发疾病,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