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狄巨岚  呼东泼 《河北医药》2007,29(6):596-596
近年来已认识到导致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对心肌的生物学功能产生了不良的作用,加速了CHF的进展.由于CHF治疗模式的改善[1],为临床治疗CHF 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及药物.我院在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美托洛尔治疗重症CHF,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终末临床表现.随着人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生理认识的加深,对CHF的治疗观念有了根本性变化.近10年来,许多临床实践证明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价值.1998年第20届欧洲心脏病大会公布的、具有循证医学意义的比索洛尔心功能不全研究Ⅱ(CIBISⅡ试验)结果[1],奠定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基础.现将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青  刘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86-3687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疗效(5年成活率比较).方法心功能Ⅱ一Ⅳ级的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加用依那普利和(或)倍他乐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5年成活率.结果两组患者CHF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组成活5年以上29例,死亡11例,5年成活率72.5%;对照组成活5年以上22例,死亡18例,5年成活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依那普利和(或)倍他乐克联合传统CHF的治疗,能提高CHF患者5年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使用现状,提高用药水平.方法对一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心外科的986例CHF病例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作横断面分析,依据CHF治疗指南并结合最新循证医学的证据对用药情况作客观评估.结果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分占1~3位,其它药物很少使用.结论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方面的新认识和新进展,与发达国家的CHF治疗指南比较符合,但在心功能失代偿的住院病人中可能存在β受体阻滞剂滥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F)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有反复发作、多次住院、病情不断恶化、病死率高等特点[1].随着CHF规范治疗逐步从大医院重症病房发展到门诊、社区、家庭病房的管理和治疗过程中,护士的作用也日显重要.本研究通过心血管科主管护师对出院后的老年CHF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延伸护理,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CH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洪娟  王洪喜  殷海伦  赵静 《河北医药》2010,32(10):1240-1241
目的 探讨B型钠利尿肽(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病房CHF患者70例作为CHF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血浆BNP测定采用荧光免疫方法; 血清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分级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 CHF组的血浆BNP 和血清cTn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Ⅱ、Ⅲ级和Ⅳ级CHF 3组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浓度显著高于Ⅰ级CHF(P〈0.05).在Ⅱ、 Ⅲ和Ⅳ级CHF这3组间, 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在CHF后期由于心肌受损,cTnI也相应升高,所以BNP和cTnI的联合检测对于CHF患者心脏状况和功能的判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7年1月~2000年4月,使用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的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76例CHF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AHA(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属Ⅲ级、Ⅳ级重度CHF.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临床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研究表明,脑钠肽(BNP)可灵敏反应心室功能变化,评定心脏功能衰竭程度,可能是早期发现并判断CHF 预后的理想生化标记物[1].我们于2008 年1 月至2010 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CHF 患者87 例进行脑钠肽检测.现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影响.方法:选择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 CHF患者 62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80 mg, 1次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心功能、 ECG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运动功率增加.结论:缬沙坦可改善 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衰(CHF)是临床常见综合征,因其症状反复,患者劳动能力减弱,预后差,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随着CHF相关神经内分泌激活观点的广泛认可,β受体阻滞剂作为神经内分泌阻断剂的治疗地位日显重要,笔者近3年来采用美托洛尔治疗CHF,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缬沙坦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3年6月~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42~79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脏病3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  相似文献   

12.
尤宏  张劲松 《江苏医药》2012,38(21):2597-2599
目的 探讨内皮素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CHF患者83例为CHF组,非心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CHF组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随心功能的改善而降低(P<0.01).CHF的发生、变化与内皮素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检测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对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1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32例,Ⅳ级24例,同时测定38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IL-6、hs-CRP、IL-10水平.结果 CHF各组患者IL-6、hs-CRP、IL-10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越高,增加越明显.IL-6分别与IL-10、hs-CRP呈正相关(r=0.550,P<0.05;r=0.783,P<0.05);IL-10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187,P>0.05).结论 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均升高,但抗炎细胞因子相对升高不足,CHF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常规药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CHF)药的疗效,选择新抗CHF药物.方法:检索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CHF新的发病机制,分别将别嘌醇、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胺碘酮、加压素拮抗剂(tolvatan)、生长激素、双向内皮素受体拮抗剂(tezosentan)、激素替代疗法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以上药物经双盲临床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这些药物治疗CHF是有效的.但也有失败的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忽视了在CHF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炎症因子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现象所致.结论:上述药物治疗CHF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研究表明(1-10).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强心剂联合治疗CHF的效果.改善远期预后,其在CHF治疗中地位越来越受到专家及学者的重视.我院1998年至2004年4月对120倒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并同期进行对照组12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永森 《江西医药》2007,42(10):897-898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患者(CHF)的心率变异性(HRF).方法 对46例CHF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CHF患者24h 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结论 CHF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杜爱玲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4,28(9):789-791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P-选择素(P-sd)的水平,并探讨它们在CHF中的关系.方法CHF患者59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NY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测定血清GM-CSF及血浆P-sel水平.GM-CSF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el用ELISA法检测.结果CHF组血清GM-CSF及血浆P-se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HF患者在心功能Ⅱ、Ⅲ、Ⅳ级各组GM-CSF、P-sel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Ⅲ、Ⅳ级组与Ⅱ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其中GM-CSF在心功能Ⅳ级组较Ⅲ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的CHF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GM-CSF与血浆P-sel呈显著正相关(r=0.7035,P<0.01).结论(1)CHF患者外周血GM-CSF、、P--sel水平增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2)GM-CSF可能与CHF时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左西孟旦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连续用药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心肌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19.
孙迎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68-376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为Ⅱ级、Ⅲ级、ⅣV级;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PA,比较两组间血清前P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CHF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清PA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好转率明显降低,死亡率增加.结论: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老年CHF患者血清中PA明显降低.提示:PA水平有助于老年CHF患者病情的评估.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叶嫚嫚  张勇 《安徽医药》2021,25(2):264-267
目的 探讨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肌能量代谢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CHF病人186例为心衰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NYHAⅡ级(n=64)、NYHAⅢ级(n=67)及NYHAⅣ级(n=55),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201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等,利用无创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的SEVR,比较两组SEVR的差异,分析SEVR对CHF的评估价值.结果 心衰组SEV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06±26)%比(129±20)%,P<0.05];SEVR与BNP呈负相关性(P<0.05);SEVR与LVEF呈正相关性(P<0.05);CHF病人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BNP水平逐渐升高,SEVR、LVEF逐渐下降,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病人SEVR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CHF的简便易行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