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电话随访52例和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追踪观察2年,每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每半年采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等进行评估一次。结果两组的PANSS总分和PSP总分在2年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9),而每组的各项评分除电话随访组中的CGI评分外自身前后2年对照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两组调查对象2年后的精神康复有改善,但有差异。电话随访和家属资源中心都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家属资源中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更明显,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6周和干预后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PSP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均P<0.05),但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SP评分,以及干预后6周、12周的NOSIE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练习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可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部分社会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回归社会,值得在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康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个案管理及小组训练等方式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并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PANSS)量表、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WHO-DAS)量表对其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不同时间点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 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访3个月时PSP总分高于基线时的评定、 DAS总分低于基线时的评定,6个月时PSP总分高于3个月时的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PANSS总分、阴性量表得分及一般病理总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3个月、6个月时阳性量表得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P<0.01),PANSS总分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在社区精神康复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其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社会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汕头社区随访模式下,随访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对19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随访,随访前、后各评估一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比随访前明显下降(P〈0.05),WHOQOL-BREF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均较随访前明显升高(P〈0.05),SDSS评分较随访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汕头社区随访模式下,随访1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汕头社区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蔡钱婷  李玉华  常芸 《海南医学》2023,(24):3631-3635
目的 探究基于疾病进展需求差异化的阶段性心理支持联合抗精神药物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2个月干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药物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疾病进展需求差异化的阶段性心理支持联合抗精神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和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量表中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以及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和PSP评分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115例完成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末,两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阴性症状得分及总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药物治疗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现况,为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某医院36例门诊、40例住院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以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门诊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住院组患者(t=7.47、4.70,P<0.05),门诊组患者动力和精力量表分、症状和副作用量表得分明显低于住院组患者(t=9.36、4.55,P<0.05)。结论:应加强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并探讨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手册式伦敦塔(TOL)测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试,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①患者组TOL测验正确回答的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的正确回答数目与PANSS中阴性症状因子、兴奋敌对因子、认知缺损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P<0.05;P<0.01);与阳性症状因子、焦虑抑郁因子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受损,且与其阴性症状、兴奋敌对和认知缺损维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SCIT治疗10周,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组SDSS评分和FA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但物质生活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尹华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98-2002
目的 探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被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精防工作者)按照目前浦东新区精神疾病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残疾人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等部门进行多部门管理。两组干预时间均持续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时,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P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PSP、WHOQOL-BPRS、F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SP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PRS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及总的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WHOQOL-BPRS心理、环境评分,FAD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的影响。方法 26例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例急性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采用可变剂量(26 mg/d)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6周后完成感觉门控P50测定。P50实验模式为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抑制指标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发作次数、精神症状(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除了S2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P=0.02)外,其余P50测量指标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感觉门控抑制缺陷。利培酮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均无治疗改善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立哌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PANSS总分及PSP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49.02%),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综合治疗对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F-36各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的影响。方法 26例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例急性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采用可变剂量(2~6 mg/d)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6周后完成感觉门控P50测定。P50实验模式为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抑制指标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发作次数、精神症状(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除了S2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P=0.02)外,其余P50测量指标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感觉门控抑制缺陷。利培酮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均无治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PANSS和BPRS总分及阳性、阴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随访时,试验组社会功能各因子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精神病性症状消失,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31-134+138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在治疗以阴性症状表现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2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以阴性症状表现为主的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4)和对照组(n=102),观察组予ILF-TMS联合口服宁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宁神温胆汤治疗,共观察8周。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PANSS量表分值评定精神康复、以PANSS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PSP量表分值评定个人与社会功能康复,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干预后分值均有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快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P测评,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康复在干预后均有上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TESS量表测评两组治疗8周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F-TMS能有效促进以阴性症状表现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且无重大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18-12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PSP评分、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13-117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衢州市4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区,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的7529例(四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468)与管理组(n=4061),对照组开展常规家庭管理,管理组采用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评分。结果 精神症状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SDSS、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SDSS评分、MRSS评分(依赖程度、活动能力、社会交往/隔离状态、目前症状与病态行为)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家庭负担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F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管理组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成员躯体健康、成员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