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应用活菌计数法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活菌数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联药组处理的生物被膜内活菌数较单药组显著下降,表明磷霉素与阿米卡星/异帕米星二者联合应用后,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存活细菌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研究药物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MIC的逆转情况。方法:通过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利舍平及维拉帕米联用前后的MIC值及86株桐绿假单胞菌对其它常用抗生素的MIC值;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74.4% ;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2.2%;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5.1%;洛美沙星耐药率为20.9%。加入利舍平及维拉帕米后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菌株的MIC值均无变化,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用后FIC指数范围为0.1~1.5,66%的FIC指数≤0.5。结论:86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交叉耐药外,还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在耐药。利舍平及维拉帕米不能使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少星的耐药性降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联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azithromycin(AZM)和氧氟沙星(OFLX)用于治疗尿道留量导尿管(包括膀胱瘘)的难治性复杂性尿道感染患者.所用药物为AZM片.每片250mg;OFLX片.每片100mg.给药方法:联用组 AZM 1次500mg,1日1次,给药3日;OFLX 1 次200mg,1日 3次,给药7日.单用组OFLX 1 次200mg,1日 3次,给药7日.由主治医师判定的效果,联用组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6.7%(10/15);单用组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41.1%(8/17).联用组的有效率较高.根据UTI药效评价基准判定的效果.即综合临床效果,联用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60.0%(9/15);单用组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 41.2%(7/17).也以联用组的有效率为优.尿中细菌转阴率,联用组为53、3%,单用组为35.3%.仍是联用组为高.联用组在给药前由尿中分离出34株菌中有31株清除,细菌清除率为91.2%;单用组32株菌中有22株清除,细菌清除率为68.8%.还是联用组较高.联用组只有1例出现轻度不适感,停止给药后症状消失.临床检查值两组均无异常.研究结果表明,AZM和OFLX联用疗法对留置导尿管的难治性复杂性尿道感染的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模型,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法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PAO1生物被膜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描述,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银染法快速鉴定的形态学结果显示,PAO1生物被膜上分布着浓密黑染交织物质,其间隙中聚集着短杆状细菌体;同一剂量下,联药组的黑染交织物较单药组少;磷霉素分别与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联用时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基本相似。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分析显示,平均光密度值随着药物的剂量增大而逐渐减小,联药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单药组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剂或其底物联用。  相似文献   

8.
门诊抗生素类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冉萍  李德芬  周丽坤 《医药导报》2003,22(2):124-125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抗生素类药物应用情况,评价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门诊患儿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4 649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平均高达71.1%,其中单用一种抗生素的处方占34.7%,两药联用占40.0%,三药联用占11.8%,四药、五药联用占3.1%.常用抗生素类药物有磺棕合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苷类药物用量较少.结论:该院抗生素类药物选用基本合理,三药、四药联用占的比例太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片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模型,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PAO1生物被膜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扫描电镜的形态学结果显示,PAO1细菌呈杆状,为浓厚的粘液样物质紧密包绕,聚集成团,菌体之间相互粘连,生物被膜形态完整。经不同浓度的磷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磷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异帕米星处理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菌数减少,聚集程度降低,细菌间粘液状物显著减少。磷霉素+阿米卡星和磷霉素+异帕米星联用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基本相似,磷霉素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差,联药组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单药组显著。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认为,繁殖期杀菌药不宜和快速抑菌药联用,因为合用会导致前者的杀菌作用降低。因此,临床一直以来都存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不宜联用的看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类药物联用治疗感染效果良好。实践研究也证明,这两类药物联用,既可扩宽抗菌谱又可增强感染控制疗效及减少耐药的产生,这个利大于弊的结果相悖于一直以来两类药不能联用的传统观点,本文特进行此方面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用二甲胺基四环素治疗沙雷氏菌尿道感染症的治疗效果。对住院及门诊的由沙雷氏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症患者,口服或静脉滴注二甲氨基四环素。口服剂量为每日100~200毫克,静脉滴注为每日200毫克。给与二甲胺基四环素的患者有23名,其中口服的20名,静脉滴注的1名,静脉滴注后口服的2名。这些患者都属于其他药物无效的复杂性尿道感染症,包括膀胱炎20名及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12.
邹淑连 《抗感染药学》2019,16(5):812-81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不同作用的药物联用或单用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42例临床资料,其中,与其他药物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22例(联用组),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20例(单用组);比较两组患者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给药途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P<0.05);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与药物联用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到45.45%,明显高于第1代和第2代头孢菌素,且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症状可能累及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以及过敏反应(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不同作用的药物联用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从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类型、剂量和给药途径等角度考虑,采取控制和治疗措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处方,改变不合理联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状况。方法从该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0000张,归类分析其中联合使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处方情况。结果归类出联合使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12种共2140张,所占比例为10.70%,其中不合理联用(1247张)占联用比例为58.27%。结论不合理联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在该院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叶玲梅  陆红云 《中国药业》2012,21(14):25-26
目的 检测酪酸梭菌活菌片中活性酪酸梭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选取15种常见抗菌药物,通过纸片法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酪酸梭菌种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氨基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 酪酸梭菌可与头孢菌素、氨基苷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联用,应避免与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寻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同时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与伏立康唑的结核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对伏立康唑联用及从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探寻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强度。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达标率的差异,评估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49例患者中联用利福霉素类18例,未联用31例,平均谷浓度为(2.30±1.86)mg/L。以1.0~5.5mg/L为达标范围,30例患者达标,其中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4例,未联用26例。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1.39±2.00)mg/L,未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2.82±1.54)mg/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联用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达标率(22.22%)较未联用患者(83.87%)明显降低(P<0.001)。联用利福平与联用利福喷丁,总体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谷浓度利福平组显著高于利福喷丁组(P=0.024)。6例(12.24%)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均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平均谷浓度为(5.96±0.66)mg/L;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未联用患者90.3%,联用患者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利福霉素类药物会严重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不同利福霉素之间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对于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结核病患者,合用伏立康唑时应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据此调整剂量,以提高浓度达标率,使治疗安全有效。在浓度达标的前提下,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的影响不会影响其临床疗效,临床上需密切监护谷浓度>5mg/L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调查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处方,改变不合理联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状况.方法 从该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0 000张,归类分析其中联合使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处方情况.结果 归类出联合使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12种共2140张,所占比例为10.70%,其中不合理联用(1247张)占联用比例为58.27%.结论 不合理联用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在该院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与茶碱类药物致癫痫的临床特点,探究其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识别左氧氟沙星和茶碱类药物联用所致癫痫及肺部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介绍了左氧氟沙星和荼碱类药物联用所致癫痫的特点、诊断依据,探究两药联用致癫痫的机理及其治疗措施.结果:临床药师根据左氧氟沙星、茶碱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所述神经系统损害类不良反应,进行排他性诊断,并建议停用左氧氟沙星和茶碱类药物,使用地西泮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口服治疗后,患者再无癫痫发作,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应尽量避免采用左氧氟沙星和茶碱联用治疗,如需两药联用治疗则应调整两药的给药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并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免因药物蓄积导致癫痫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化学名 1-乙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1,8-萘啶-3-羧酸倍半水合物药效分类抗菌药物开发单位 (日)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上市厂商 (日)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1985年8月药理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葡萄糖非发酵菌有抗菌作用。为杀菌类药物,对R质体有较强的传导阻滞作用。对小白鼠的全身、肺、皮肤及尿道感染模型,口服给药后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均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大环内酯类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方面主要具有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和表多糖的产生;②影响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减少毒力因子的产生;③破坏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结构,抑制细菌对宿主的黏附;④抑制细菌QS系统.减少自身信号诱导分子的合成;⑤增加炎症细胞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凋亡,对抗机体的炎症反应;⑥增加呼吸道痰液的清除,降低痰液粘稠度;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暴露时间依从性杀菌活性等方面的功能,能最终达到对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抗抑郁药与他汀类降脂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心医学研究成果提示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常易合并发生,因此他汀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的机会增加。两种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他汀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综合分析回顾相关文献,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介绍了两类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和正确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