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微血管密度(MVD)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项指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TP、CD34的表达情况,并测定MVD。结果胃癌组TP阳性表达率及MVD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差异显著;胃癌TP阳性表达率、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胃癌TP表达阳性组MVD高于TP表达阴性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TP阳性表达及MVD值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因子;TP的表达对胃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32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值,观察二者数值变化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5);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的升高大致与临床Ⅰ-Ⅳ期的升高呈正相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因素之间的瘤组织的MVD值与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D34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成旭惠  欧希龙  宋永谦 《江苏医药》2012,38(17):2034-20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氧合酶2(COX-2)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中VEGF、COX-2和CD34的表达,并以24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胃癌组织中的VEGF和COX-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VEGF和COX-2的表达与MVD明显正相关(P<0.01)。COX-2和VEGF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胃癌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K蛋白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MK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MK无表达或微量表达.MK表达阳性组的MVD值(31.745±8.592)高于MK表达阴性组的MVD值(24.680±8.938)(P<0.05).随着MK蛋白表达增强,MVD增高.MK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M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并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吴丹  孙国平  彭光辉  马泰  仲飞 《安徽医药》2012,16(3):345-348
目的探讨HER-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478例胃腺癌组织及49例癌旁组织中HER-2、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为10.9%(52/478),癌旁组织未见HER-2阳性表达,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2%(302/478)和26.5%(13/49)(P0.01),VEGF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5);MVD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51.44±19.24)vs(34.28±14.74),P0.01)],MVD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VEGF、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ER-2表达可能与胃癌血管生成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期因子及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和CD34的表达,并以31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结果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的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MVD为32.74±6.46;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期因子0.00%,MVD为14.55±4.07,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率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中期因子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92,P〈0.01)。MVD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1)。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中期因子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等与预后无关(P〉0.05)。但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肿瘤的病理分期、MK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K过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从而指导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NGPTL4 mRNA的表达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NGPTL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验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ANGPTL4 mRNA阳性率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均为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ANGPTL4mRNA阳性率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ANGPTL4阳性表达率与MVD计数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分别与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NGPTL4mRNA高表达可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MVD、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表达在食管癌患者转移、预后中的作用,并为以食管癌血管生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癌灶、癌近旁、癌远旁组织的p53蛋白、VEGF的表达,并用FⅧ相关抗原标记、检测MVD。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中的关系。结果①癌灶内VEGF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浆内,癌灶p53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核内,呈棕褐色。肿瘤内血管分布呈明显异质性,在癌组织浸润的边缘较密集,p53蛋白、VEGF、MVD与食管鳞癌关系在性别、年龄、TNM中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中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②p53蛋白与VEGF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p53、VEGF表达与MVD相关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近旁、癌远旁组织中p53蛋白、VEGF、MVD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并为食管癌手术切除长度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参考及理论基础,并可作为其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并为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胃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陈莉  钱铮 《天津医药》2007,35(12):915-917,F0003
目的观察胃癌中CD34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6例胃癌组织中CD34的基因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分析MVD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中MVD值均为(27.8±10.3)/HP,正常胃黏膜中MVD值为(13.02±8.25)/HP,前者高于后者(t=4.371,P<0.01).MVD与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MVD>15/HP的5年生存率低于MVD≤15/HP组(P<0.05).结论胃癌中MVD与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增加能显著上调和促进癌进展,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对应资料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α=0.05。结果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织,且MVD值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中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仁德  郭飞  张建智  夏萍  谷川 《天津医药》2005,33(12):759-76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对于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9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VEGF、P53、CD34和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微血管密度(MVD)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与VEGF,P53,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有关。端粒酶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端粒酶与VEGF、P53无明显相关。结论:突变型P53可通过对VEGF的调节来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端粒酶通过不同于P53的途径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及80例胃癌组织中PTEN、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TEN阳性率为52.5%(40/80)、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VEGF在正常胃黏膜阳性率为10%(2/20),胃癌组织阳性率为53.8%(43/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MVD(P〈0.01),MVD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胃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形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I,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38例远癌胃黏膜中VEGF与MMP-9的表达。结果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61.4%)显著高于远癌胃黏膜的表达(31.6%)(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肿块漫润深度无关(均P〉0.05)。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68.6%)显著高于远癌胃黏膜的表达(39,5%)(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癌组织漫润深度无关(均P〉0.05)。结论MM-9、VEGF在肿瘤漫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共位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3-317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同时计数肿瘤内的MVD,观察VE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1.1%(33例),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而且随着VEGF阳性表达的增强,MVD计数显著增加(P〈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显著增强(P〈O.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EGFR和PI3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GFR和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标本中,EGFR和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76.47%,在正常胃黏膜中均未见其阳性表达。EGF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PI3K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EGFR和PI3K蛋白表达有助于阐释进展期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机制,并可作为评估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