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彝族地区老年人人格及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汉族、彝族和藏族老年人人格及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越西县19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彝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②彝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③不同民族老年人在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上差异不显著.④彝区老年人人格、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相关显著.结论 彝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居中上、男性比女性更感到幸福;彝区老年人的幸福感不存在民族差异;人格和心理健康是影响彝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乐观人格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57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老年人乐观人格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乐观人格得分与抑郁总分显著负相关(r=-0.533,P=0.000)、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正相关(r=0.510,P=0.000)。老年人乐观人格总分能显著预测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P<0.05)。结论培养和发展老年人的乐观人格,能减轻其抑郁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族、彝族和藏族老年人人格类型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SWB)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SWB量表对越西县19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彝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性别差异显著。2人格类型的民族差异显著,汉族与彝族在精神质和掩饰性、汉族与藏族在神经质、彝族与藏族在掩饰性上差异显著,但幸福感的民族差异不显著;神经质和内外向对SWB及其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精神质、掩饰性与SWB各维度间相关显著。结论彝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居中上、男性比女性更感到幸福;幸福感不存在民族差异,人格类型存在民族差异;神经质和内外向是影响彝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类型,精神质和掩饰性对SWB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漳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孤独感、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别施测于城乡老年人.结果 漳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比较发现,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城市老年人,在孤独感方面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各因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各因素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城乡差异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年人孤独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52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男性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低于女性.②相比于初中、小学以及文盲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大学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③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老人感到更幸福,孤独感更低.④有偶同居老人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高,孤独感更低.⑤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较少感到孤独,主观幸福感较高.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加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41-324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编"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对淮安市12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良好,不同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养老方式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养老方式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性别不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17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P<0.05),不同自我概念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我概念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同伴关系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量表对40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老年人同伴关系在性别、年龄、是否丧偶、婚姻自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健康自评、子女个数、是否有退休金和经济收入上呈显著差异(P<0.05);2老年人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呈显著相关(P<0.05),并且对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回归分析表明,接受性、拒斥性、密切性及和谐性共解释了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81.9%;接受性、拒斥性及密切性共解释了孤独感总变异的22.1%。结论老年人同伴关系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可以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同伴关系,来对其孤独感消极情绪体验进行积极干预,并促使老年人社会适应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女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50)调查合肥市189名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比较分析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城乡老年人的综合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低于主观幸福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城市老年人综合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而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呈中度相关,其中生活满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相关最大。相对而言,子女居住距离对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子女的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城镇老年人养老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35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社区日间养老方式使老年人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更多的社会支持。(3)社会支持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养老方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因素是多方面的,社区日间养老方式是值得推广的方式,能够使老年人觉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调节策略.方法 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和自制问卷对福州地区183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属中上水平;②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认为生活更幸福;③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更感到幸福;④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总幸福感无显著差异;⑤和配偶居住的老年人觉得更幸福;⑥初中以上学历的老年人比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人觉得更幸福.结论 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应采取策略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寻不同养老模式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和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244名纳西族老年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机构养老纳西族老年人〔(38. 45±7. 65)分vs(35. 00±9. 28)分,t=-2. 727,P<0. 01〕。与自主相关的健康状况(身体很好&很差,β=0. 479,P<0. 05)、与关系相关的"化賨"参与度(参加化賨&从不参加化賨,β=0. 229,P<0. 05)对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基于子女是否孝顺原因选择机构养老对养老机构有子女的纳西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孝顺&不孝顺,β=0. 341,P<0. 01)。结论自主、群体关系影响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亲子关系影响机构养老有子女的纳西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老年人娱乐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老年人娱乐方式的现状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区60岁以上老年人61人,对其娱乐方式及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老年人从事消遣类娱乐活动的人数最多(26人);选择较高层次娱乐方式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选择较低层次娱乐方式的老年人(P<0.05);北京市区老年人满足体验与从事娱乐活动的数量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不同娱乐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事发展和创造类娱乐活动有助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南省28个社区养老机构,通过现场横截面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49份。通过SPSS24.0和MPLUS7.0进行相关分析并检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性格特征影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外向的老年人更幸福,但其直接作用受到了老年人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要增强老人的幸福感,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老人的幸福感,可通过提升其对人际关系的良好感知来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井冈山革命老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调查152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全国常模略低,并且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有无配偶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井冈山革命老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岛市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30名空巢老人和181名非空巢老人进行测查。结果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总幸福感与非空巢老人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的空巢老人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各维度能显著预测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研究中、英两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19位老年人施测.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英国老年人(P<0.05);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文化程度及健康状况对中国地区老年人的主观幸幅感、社会支持的差异都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还受年龄的影响.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及健康状况对英国地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差异都有显著影响.中国、英国老年人的主脱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两者上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中英两地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不同;中英两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分别受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中英两地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预测力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了解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状况 ,探讨各项社会因素、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及影响。方法 以 1 0 7名老年大学学员为研究对象 ,用人脸测验和阶梯测验、特质应对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和一般社会指标调查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测验调查。结果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幸福感由高到低依次是未来、现在和过去 ;老年人的职业、居住、健康 ,家庭中的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应对方式等因素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主观幸福感较高 ,其幸福感受社会、家庭及自身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