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其中13例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进行。术后存活患者均在6、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gadery angiogrophv.CAG)。结果:27例患者中共死亡4例,存活患者中有4例在1年内再次行PCI或接受外科的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bvpass graft,CABG),余下患者心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I)存IABP支持下PCI.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近期死亡率,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左心收缩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60例接受PCI的AMI合并NYHA Ⅲ~Ⅳ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2例术后进行IABP辅助治疗,28例为对照组.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的LVEF都较术前提高,IABP组的LVEF值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46±6)% vs(42±5)%,P<0.05],2组术后的hs-CRP和BNP浓度逐渐下降,IABP组第7天的hs-CRP和BN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6.5±1.1)mg/L vs (13.0±3.4)mg/L, (804±213)pg/mL vs (1470±185)pg/mL), P<0.01].结论 PCI联合IABP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6例AMI合并CS患者,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术中除2例因梗死面积过大、泵衰竭死亡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成功实施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2.31%,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8.13±2.82h;另外术后3例在监护室因心功能状况恶化死亡,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9.23%。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及致命性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发生。存活病例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用于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均行直接PCI术,其中20例术前应用IABP的为IABP组,12例未应用IABP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2周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值.结果 IABP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心功能[( 45.4±7.3),(40.5±6.2)]较PCI术后即时[(37.4±7.1),(36.8±6.7 )]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IABP组患者心功能(45.4±7.3)较对照组(40.5±6.2)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IAB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天、1周及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RVO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评价两种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右心功能指标RVOT、FAC、RVEF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明显升高,RVOT、FAC、RVEF分别为(45±7)、(44±6)、(46±7)%,与术后第1天[依次为(38±8)、(32±7)、(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w早期及晚期行PCI治疗,最终都可以使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得到恢复,但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能使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更早、更好。  相似文献   

6.
朱永彪  张莹  陈心涛 《中国医药》2011,6(10):1168-116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冠脉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98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6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对比2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观察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44/46,95.6%)高于常规治疗组(43/52,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替罗非班组[(19.8±8.6)帧]低于常规治疗组[(28.3±5.8)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4.2±6.7)%]高于常规治疗组[(49.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2/46,4.3%)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3%)(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病死率高达70%~80%[1],是导致AMI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广泛应用,AMI合并CS的病死率明显下降[2],AMI早期合并的低血压状态有别于CS,在临床上常常与CS早期难以区分。本研究探讨了优化应用升压药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序贯疗法支持下急诊PCI对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的病死率高.AMI后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通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AMI面积、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大规模研究证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放IRA,挽救濒死心肌[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PCI治疗对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48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直接31例,补救1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术中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98%。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支架事件2例,经有效处理最终成功率100%。术中急性反复再闭塞最常见(30%),球囊再扩张或支架术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血流见于4例右冠状动脉闭塞者,冠脉内注射异搏定和三磷酸腺苷(ATP)是首选的方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达34%,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术前便插)支持下PTCA术后院内存活4例。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有效手段,术者PTCA技术水平决定成功率,冠状动脉搭桥和循环支持是必有的后备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49例作为AMI组,同期入院的有非典型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定,检测入院后即刻、24 h、1周、1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观察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Nt-proBNP水平在即刻[(280±373)pg/ml与(152±76)pg/ml,P<0.05]、24 h[(1 609±2 656)pg/ml与(148±67)pg/ml,P<0.01]、1周[(1 488±1 447)pg/ml与(135±54)pg/ml,P<0.01]、1个月(784±837)pg/ml与(134±51)pg/ml,P<0.01]均显著升高。AMI组血清Nt-proBNP在入院即刻、24 h、1周、1个月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363 7、0.652 6、0.820 2、0.817 6;P均<0.01)。AMI组中,与未发生MACE患者相比,发生MACE患者Nt-proBNP水平在即刻[(558±479)pg/ml与(180±270)pg/ml,P<0.01]、24 h(4 010±4 348)pg/ml与(742±525)pg/ml,P<0.01]、1周[(3 465±1350)pg/ml与(829±672)pg/ml,P<0.01]、1个月[(1 963±829)pg/ml与(424±391)pg/ml,P<0.01]均显著升高。结论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6个月内的MACE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AMI错过最佳PCI治疗时间的患者随机分为延迟PCI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超声心电图变化。结果延迟PCI组较药物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延迟PCI治疗可以减少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然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安全期及其长期应用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仍未能确定,本研究主要是观察需长期(≥10 d)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并预计他们的预后.[方法]88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其中41例患者应用长期(≥10 d)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比长期(≥10 d)治疗患者和常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IABP长期治疗组(≥10 d)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除血氧外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6h、24 h、72 h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IABP治疗后6h收缩压、血氧均明显改善(P<0.05),IABP治疗后24 h、72 h心率、呼吸、血氧、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主动脉内舒张压均有提高(P< 0.01);多变量对数回归模型分析提示IABP长期(≥10 d)治疗不影响患者的死亡率;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与PCI治疗时间的相关分析提示,越早进行PCI治疗,则应用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越短.[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长期(≥10d)应用不影响生存率,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均于发病后6h之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2)和对照组(n=54)。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介入术后1h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h。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sumSTR〉70%(P〈0.05)。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ICM患者共60例,根据造影结果及患者所选治疗方案分成2组,保守治疗组28例,冠状动脉造影后按ICM指南给予药物治疗;PCI组32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对病变血管植入国产药物支架,并按ICM指南服用药物,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mim步行试验(6MWT)分级和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指标.结果 术后12个月内保守治疗组住院14例次,死亡3例(9.4%);PCI组住院7例次,死亡1例(3.6%);PCI组患者住院例次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术后12个月时,PCI组NYHA分级为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2例;保守治疗组NYHA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5例;2组NYH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12个月6MWT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l例;保守治疗组为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2例;2组6MWT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高于术前及保守治疗组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44±5)%比(33±5)、(40±3)%;每搏输出量:(61±6)ml比(32±3)、(48±6)ml;心输出量:(4.38±1.50) L/min比(3.40±0.57)、(3.52±0.76) L/min,均P<0.05].结论 PCI术对IC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改善其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亮  徐岩 《安徽医药》2009,13(11):1372-1375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住院的2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为(60.3±11.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11h,平均(4.4±2.78)h,在发病12h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rjtion)治疗,将22例患者植入Firebird和ENDEAVOR支架,并对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同时对比观察分析两组不同的药物洗脱支架的病变特征,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再梗死,、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全部患者造影证实PCI即刻恢复TIM13级血流达到95.7%,4.3%恢复TIM12级血流,改善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房室传导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两组药物洗脱支架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在长达两年的随访中,22位病人并未出现心源性死亡,无再发新梗死。结论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ENDEAVOR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诺迪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诺迪康组(同时加用诺迪康胶囊),每组各38例患者,共治疗6个月。PCI术后24h内、第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同时测定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对照组有37例患者入选,诺迪康组有36例患者入选。PCI术后6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诺迪康组的LVEDD显著缩小(P〈0.05)、LVEF显著升高(P〈0.01),WMSI显著降低(P〈0.01);血E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NO(P〈0.05)、GSH(P〈0.01)和SOD(P〈0.01)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诺迪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血管内皮损伤和抗过氧化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