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瘘是胰腺外伤,坏死性胰腺炎及胰腺疾病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数经畅通引流,药物抑制外分泌等治疗,瘘管可以闭合治愈,有少数病人高流量胰瘿持久不能闭合,我院采用放射线治愈2例胰瘘,报告如下。例1 男性 51岁因坏死性胰腺炎并胰头脓肿,行外科引流术抗感染等治疗,术后并发胰瘘,  相似文献   

2.
胰瘘是胰腺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并非少见。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胰腺外瘘病人3例(外地医院转入的),均获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3例胰瘘患者:男2例,女1例。病程6个月~2年,体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瘘管  相似文献   

3.
辛同令  丁婷 《中国医药》2012,7(1):108-10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35%,主要包括胰瘘、胆瘘等.胰瘘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 ~25%,术后胰瘘的病死率为50%.胰腺残端的处理在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胰胃嵌入式吻合有效地防止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彬 《淮海医药》2004,22(6):486-487
医源性胰腺损伤是除胰腺手术、胰腺损伤和胰腺疾病外胰瘘的另一主要因素,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将带来严重后果。我院1993年8月~2003年8月共发生医源性胰腺损伤伴胰瘘12例,本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胰腺闭合性损伤24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胰腺损伤的和程度分别行裂口缝合引流术,远侧胰切除、近侧胰缝合术,远侧胰切除、胰断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侧胰缝合、远侧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胰瘘4例(16.7%),腹腔感染3例(12.5%),死亡3例(12.5%).结论 闭合性胰腺损伤术前诊断不易,术中应仔细探查胰腺.及时、合适的手术治疗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与外科领域的其它专业相比,胰腺外科的发展尤其缓慢.1882年Trendelenberg第一次成功实施了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术,拉开了手术治疗胰腺疾病的序幕,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胰腺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认识不足,没有妥善的处理胰腺断端,术后不久患者即死亡,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胰瘘.从此,胰瘘便不可避免地与胰腺外科手术如影随形.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胰腺术后的病死率已显著降低,目前报道的病死率通常在5%以下.虽然病死率降低了,但是术后并发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1].  相似文献   

7.
吴耐  任泽强  张蓬波  张秀忠  张冲  龚帅  张易 《安徽医药》2019,23(7):1380-1383
目的 参照2016年国际胰瘘小组更新的胰瘘分级,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尝试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本组病人胰瘘发生率17.39%(28/161),其中B级胰瘘16.15%(26/161),C级胰瘘1.24%(2/1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P<0.05)、胰腺质地(P<0.01)和胰管直径(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术后胰瘘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50(95% CI:0.658~0.841),曲线拐点对应的计算概率为15.36%,对应的灵敏度为0.786,特异度为0.639。结论 BMI、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术后胰瘘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为术后胰瘘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胰腺外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人处于高分解状态,所以病程长,病死率高。我院1986~1989年收治5例胰腺外瘘。本文着重讨论治疗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胰腺损伤行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胰瘘的诊断标准分为胰瘘组与无胰瘘组,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胰腺损伤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9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24例,发生率40.7%,其中胰外瘘18例,胰腺假性囊肿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伤后至手术时间、淀粉酶变化增高趋势、胰腺损伤级别3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3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保留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的因素为伤后至手术时(OR=6.654),胰腺损伤级别(OR=8.393),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变化呈增高趋势(OR=12.883)。结论: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胰腺损伤级别为Ⅲ级或Ⅲ级以上,术后淀粉酶值变化呈增高趋势是胰腺外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胰管不置支撑引流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48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采用胰管内置引流管,B组采用胰管内未置引流管,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胰瘘2例(4.2%,2/48),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例;1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25.0%,12/48);胰腺残端出血2例(4.2%,2/48)。两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胃吻合术中不置胰管引流管对胰瘘的发生无影响,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一种复杂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术后管理的提高,已经使胰腺切除术后死亡率减少到5%以下,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改变很小,仍然在30%-40%范围。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式,能改变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支撑引流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也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胰瘘是胰腺外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常因并发大出血、腹腔感染而死亡.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14例胰腺外伤术后并发胰瘘的患者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胰瘘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实施的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其中的胰痿并发症患者案例进行了影响因素与原因的分析,并对胰瘘并发症的预控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瘘并发症与手术实施中的吻合技术密切关系,且患者自身的胰腺硬度、手术对胰腺残留断面的处理、患者胰管直径大小等都可影响胰瘘并发症的发生;而对胰腺进行胰管支撑性引流能够有效预防胰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进行胰瘘并发症的有效预防需要完善胰管支撑引流与吻合技术,并在切除术中与术后做好胰腺切面供血护理,才能切实做好胰瘘并发预防。  相似文献   

14.
胺瘘仍是胰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近年献中有大量关于预防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研究报告,包括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药物和手术防治胰瘘的方法,本对其进行踪述。  相似文献   

15.
朱军  胡瑞祥 《云南医药》1997,18(2):141-142
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八肽治疗11例胰外瘘体会朱军*胡瑞祥*谢琼胰瘘是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损伤及坏死,胰液从破裂的胰管渗漏,经皮肤引流至体外的结果。一旦形成胰瘘,不仅很难愈合,甚至危及病员生命。本文收集3年来11例胰瘘的治疗经验并加以讨论。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胰腺外伤处理原则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对胰腺损伤确诊率可高达100%,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4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4.9%。25例~度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封闭式负压吸引引流。14例度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6例度、2例度胰腺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7例、腹腔脓肿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胰腺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隐匿,CT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仍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胰腺外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体尾部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胰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12例,外伤3例;行单纯远端胰腺切除术13例,联合脏器切除术6例。结果病理类型:胰体尾癌4例,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上皮样瘤1例,慢性胰腺炎1例,胰外伤3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例,膈下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基层医院行远端胰腺切除治疗胰体尾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做好联和脏器切除的准备;胰体尾部外伤及良性病变的切除应争取保留脾脏;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窦剑  梁保丽 《河北医药》1998,20(2):103-104
在胆瘘或胰瘘的治疗中,既往认为抑制胆汁或胰液的分泌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胆汁或胰液分泌量的减少也就减弱了胆汁或胰液对胆管或胰管的引流和冲刷作用,增加了胆汁或胰液淤滞的可能,从而就有可能造成胆道或胰腺内的感染,而不利于胆瘘或胰瘘的治疗。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远端胆胰管通畅才是治愈胆胰瘘的关键。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采用了利胆利胰的中药来治疗胆胰瘘,以期疏通胆胰管,达到瘘的治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 2 0例的诊治体会 ,加深对此类损伤的认识 ,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的胰十二指肠损伤 2 0例进行分析 ,男 18例 ,女 2例 ,胰腺挫裂伤 7例 ,胰尾断裂 4例 ,胰体部断裂 2例 ,胰腺挫伤并十二指肠第三段断裂 3例 ,胰头裂伤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 1例 ,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 2例 ,胰腺钩突撕脱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第三、四段交界外断裂 1例。 2 0例均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治愈 ,切口感染 3例 ,腹腔感染 2例 ,胰瘘 4例 ,无十二指肠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前不易诊断 ,应结合B超、CT及术中所见仔细探查 ,以免漏诊。手术应根据损伤轻重及合并伤加以选择。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宜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术。胰腺挫裂伤充分引流及缝合。胰体断裂近端缝闭、远端与空肠Roux -y吻合。十二指肠破裂行修补术加胆囊造瘘、空肠造瘘 ,或十二指肠空肠Roux -y吻合。不论何术式 ,术后尽早用抑制胰腺分泌药减少或防治胰瘘或十二指肠瘘的发生。严重损伤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张华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73-574
目的探讨中部切除在胰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间共实施手术治疗胰腺中部损伤患者11例的详细资料。结果 11例均实施胰腺中部切除术,痊愈8例(其中,发生胰瘘5例,大出血1例),死亡3例。结论胰腺中部切除术仅适合于胰腺头、颈或体等中间部位,保留部分胰腺头和体尾部,内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小。但操作较为复杂,胰瘘发生机会较大,仔细操作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