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糖尿病辨证分型的历史资料和现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历史上,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是以三消分型论治为主,现以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相结合,尤其重视分期论治。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指南、标准、路径等陆续发布,促进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标准化的发展,对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各"标准"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临床推广与科研。今后的研究中,应尽可能地参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证候学调查,形成高级别循证证据;尽可能地提高各地专家参与度并形成广泛共识,最终形成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突出中医特色且被业界认可、易于推广的标准,促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糖尿病1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糖尿病。方法将300例患者均匀分为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组(治疗组)和脏腑辨证三消论治组(对照组)两组,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5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98% 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51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70.67%,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论治糖尿病较好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糖尿病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晓明 《新中医》2002,34(10):33-34
目的: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糖尿病。方法:回顾性研究164例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将其分为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组(治疗组)和脏腑辨证三消论治组(对照组),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血部糖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气血津液证是中医论治糖尿病较好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论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消"理论,转而向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发展。立论肝脾的脏腑辨证,不仅强调肝脾之阳即肝气、脾气的作用,更加重视肝脾之阴即肝血、脾阴的作用。据此理论,临床在治疗肝脾失调类型的糖尿病时,在疏肝理气,健脾和中的同时,还需顾护肝脾之阴。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以来,对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在临床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体会如下.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四诊“合参对病情进行详细了解,也就是以“四诊“资料为依据,然后运用“八纲“辨证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再从病因、病位和邪正斗争反映,辨别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判断证候属性,这就是中医临床上辨别疾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庞军  唐宏亮  吴邦宪  甘炜 《河南中医》2011,31(4):346-348
目的:促进中医诊断亚健康状态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揭示亚健康的不同分布规律特征.方法:本文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特点、亚健康的脏腑气血津液辨证及体质辨证三个方面对以往亚健康的中医诊断研究做一简要评述.结果: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整体观"、"辨证论治"和"治未痛"思想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介绍苏秀海教授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经验。苏教授认为,引起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和瘀,故从痰瘀论治。一方面使用西药降糖治疗;另一方面重视气血津液辨证,从肝脾肾三脏亏虚,气血阴阳失调,水湿痰浊瘀血停滞施治。临床分气滞血瘀、痰湿郁阻、痰瘀互结3型辨证论治,提出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燥湿化痰,理气解郁、化痰祛瘀,养正消郁等治疗法则,中西合参,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部诊疗"作为脏腑辨证拆解式的中西医结合辨证策略,是以"病证结合"与"脏腑体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辨寒热为辨证框架,结合现代医学检验方法,引申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中西医结合辨证策略。"三部诊疗"是围绕"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以"主症"定"证"辨证模式为第一部,以"西医疾病"定"脏"为第二部,结合"单证"或"复合多证"确立证候诊断为第三部,作为脏腑辨证拆解式的辨证策略,以期为西学中临床医生与中医临床医生解决临床辨证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翠  孙劲晖 《西部中医药》2022,35(3):133-136
基于气血津液对便秘进行辨证,首辨气血津液,次辨虚实,结合临床不同群体的体质特点,根据兼证辨别所涉及脏腑及病理因素,全面把握,准确辨证,辅以润肠通便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慢性肺心病病因病机的再认识,阐述了气血津液辨证在慢性肺心病辨证治疗中的重要性,根据气血津液同源,痰饮水湿瘀皆亦同源之理论,提出了气血痰湿瘀同治之观点,为肺心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黄帝内经》之"和"谈起,对中医和法进行简要探析,认为应分层次(思想、治法)认识、应用和法。介绍各医家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基于和法思想提出内生邪气杂合,气血津液不和为糖尿病患者病理状态之总括,枢机不和为病机关键。认为临证治疗糖尿病可从患者病理状态入手施治,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枢转气机,诸邪同治,以和气血津液,再据症、证不同灵活加减或合方以施治,使患者复归于和的理想状态。文末介绍小柴胡汤和枢机治疗糖尿病案例一则。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通过整理DPN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肾、肝、脾、心为主的脏腑辨证、气血津液分型论治,经络辨证论治等辨证思路,总结临床医家的辨证用药经验,指出DPN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从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经络等各个角度辨证,采用针药并用及多种手段综合治疗DPN,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M)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以血糖增高和尿糖为主要特征,进而影响多系统、多脏器而形成综合征。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如下。1 治疗大法进展 突破传统的三消辨证,提出辨病辨证相结合,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期辨治糖尿病的新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总结出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益肾健脾、燥湿化痰、益肾活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赵琨  王月珍  陈清莲 《光明中医》2012,27(12):2547-2548
糖尿病施护,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糖尿病中医属于消渴范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其各有各的临床特点,应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及情志护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把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因人施护,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溯《内经》渊源行"消渴病"规范——吕仁和学术思想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兴中 《北京中医药》2011,30(4):268-271
吕仁和根据<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提出消渴病发展的脾瘴期、消渴期、消瘅期三个阶段;主张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期辨证;辨证以虚定型、以实定候;创制"二、五、八方案"、"六对论治"、"三自如意表"系统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方案;临证强调调畅气机,气血舒活,重视祛除痰热瘀郁;对糖...  相似文献   

16.
陈潮祖教授五通汤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杉  江泳 《四川中医》2007,25(11):4-5
陈潮祖教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其一生致力于岐黄之术,晚年根据临床经验自创"五通汤"一方运用于气血津液失调病症,颇有良效。本文从组方思路、组成功效、证治机要、处方释义、灵活加减等方面详细解析了五通汤的辨证眼目及运用精要,为临床较好的治疗气血津液失调病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金元四大家"的医书资料为主要依据,分别对4位名医认识消渴病因病机的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4人理解消渴病的病因包括:阴血衰虚,燥热过甚;三消当从火断;生活无制,相火妄动;脾胃气血津液不足等。病机包括:燥热郁甚,津液不散;三焦受火,始得三消;相火上炎,消于三焦;脾胃不足,血中伏火等。初步形成了其对消渴病因机理论认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从脾论治糖尿病病机主要是,脾胃积热、脾虚湿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治脾当分脾虚、脾实,但不能忽视治肝、治肾,尤宜综合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整体认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何泽 《光明中医》2016,(3):331-334
南征教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读经典,做临床,以继承为特色,为创新而继承。坚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消渴病(糖尿病)临证中突出气血津液辨证,重视经络辨证,综合辨证。提出消渴病病位散膏新说;糖尿病肾病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新理论。临证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散膏;重视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擅用对药、虫类药。  相似文献   

20.
基于脏腑辨证,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多从气血解释,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