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 ,6 5岁。上腹不适半年加重一月入院。查体 :图 1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上部明显扩张 ,降段中部有一不规则充盈缺损区 ,粘膜皱襞破坏中断上腹剑下压痛明显 ,肝脾未扪及。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示 :胃呈钩型 ,少量潴留液 ,胃位置、外形正常 ,粘膜皱襞未见异常 ,蠕动增强。幽门管居中 ,开放自然。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上部明显扩张 ,内见一较大气液平面 ,降段中部见一长约2 5cm不规则充盈缺损区 ,肠腔最窄处约 0 .3cm ,粘膜皱襞破坏中断 ,壁僵硬 ,蠕动消失 ,钡剂通过明显受阻。降段下部及十二指肠水平段、升段未见异常。X线诊断 :十二指…  相似文献   

2.
例1 男,31岁。10年前曾因进食不畅在外院两次X线检查诊断为“贲门痉挛”。近三个月进食梗噎感加重,伴胸骨后疼痛和反复呕吐,吐出物内带血。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检查,食管中段有一约3.0×6.0cm的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食管下端变尖呈萝卜根状,其上方食管扩张,蠕动消失,钡剂通过受阻(图1)。胃泡消失。X线诊断为贲门失驰缓症合并食管中段癌或肉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 3岁。因进食时偶有哽噎感 2 0天就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X线钡餐检查 :于第 8胸椎水平食管下段后壁见一大小约 0 .7cm× 1.2cm充盈缺损 ,边缘尚光整 ,粘膜皱襞受压推移 ,无明显中断、破坏 ,管腔无狭窄及扩张 ,壁柔软 (图 1)。站立位及俯卧位于胃底右后壁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影突入胃腔 ,边缘光滑 ,大小约 6 .0cm× 5 .2cm ,密度均匀 ,无龛影 (图 2、3)。胃壁柔软 ,粘膜皱襞无中断、破坏 ,贲门正常。CT扫描 :平扫见胃底小弯侧一软组织块影与肝左叶外侧段紧邻 ,大部分突入胃腔 ,边缘光滑 ,呈分叶状 ,密度不均 ,…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79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3月余"为主诉入院.病程中伴胸痛、呕吐,可进流食,3月来体质量下降3 kg.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食管X线钡餐造影:食管中下段可见一较大的充盈缺损,病变处黏膜皱襞变平,管腔明显扩张,管壁光滑,未见明显中断破坏,管壁柔软,蠕动尚可,钡流顺利,病变上方可见"圆顶征"(图1,2).CT平扫+增强:食管中下段管壁略增厚,可见一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最大横截面积约为2.20 cm×4.16 cm;增强后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图3,4).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一月余。体检:消瘦,锁骨上淋巴结未肿大,血色素9.7%。食管钡餐检查,钡剂通过缓慢,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可见一巨大充盈缺损,内可见多个钡斑,形态不规则,粘膜紊乱,中断破坏,且食管后壁凹凸不平,病变范围约17cm长,食管明显扩张约4.5cm宽,但病变段食管外壁光整,未见龛影,食管下段无狭窄,贲门可自然开放,胃十二指肠正常(见图)。当时X线诊断为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和X线检查资料.结果食管15例,其中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1例.主要X线表现管腔内充盈缺损、粘膜皱襞展平、管腔增宽、管旁肿块.胃肠25例,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7例,平滑肌肉瘤12例.X线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及肌间型.前三者主要表现①腔内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块影;②肿瘤中央龛影;③肿瘤坏死囊变;④胃肠本身及邻近器官受压移位;⑤偶见肿瘤钙化.肌间型病变较小,X线检查不易发现.结论依照上述X线表现,术前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食管柿石症临床较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36岁。患者以不能进食7天入院。7天前饮酒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阵发性,伴呕少量血液,约30ml左右,抗炎症治疗不见效,曾在外院冒镜检查示食管中段前壁可见一黑色肿物向腔内突起,质较坚硬,后壁粘膜充血潮红,初步诊断:①食管中段癌②食管异物。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钡餐检查:见食管下段有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显示不清,钡餐通过受阻(图)。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可见一乒乓球大小异物存留,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应用可塑性塑料扩张器在内镜引导下将其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因吞咽不畅2个月余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及口腔黏膜未见黑痣及色素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见多发息肉样充盈缺损,表面不规整并见多个小龛影,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管壁僵硬,钡剂通过欠通畅(图1).胸部CT增强扫描:支气管分又至贲门水平食管壁不均匀增厚,并见多个软组织肿块突入食管腔内,最大直径达37 mm,表面不规整,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管腔狭窄裂隙状,心左前下方淋巴结肿大(图2、3).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1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段可见一较大充盈缺损,其上食管扩张,钡剂通过缓慢。诊断:食管癌。纤维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3cm处食管后壁一椭圆形肿物突出腔内,中央部溃疡,质脆易出血。粘膜活检病理报告:食管粘膜坏死组织。诊断:食管下段癌。全麻下行左后外侧切口开胸,发现肿瘤位于食管下端、无外侵,在距肿瘤两端5cm处离断食管,行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包埋吻合术。切除标本见食管下段一向腔内生长的椭圆形肿瘤,约2cm×5cm,瘤体中心表面溃疡。病理报告:食管下…  相似文献   

10.
食管裂孔疝并疝囊内植物石较少见,我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0岁。上腹部疼痛不适,食欲差半年。三天前食用山植四枚后症状加重,于1992-03-28来我院就诊。查体: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腹软,中上腹部压痛,无包块。心肺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常规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口服钡餐后见食管裂孔增宽约2.8cm,胃底及胃体上部均疝于膈上,位于心脏后方,呈约7cm×10cm大卷曲状囊腔,其内粘膜皱襞增粗扭曲,并与膈下胃粘膜皱襞相延续。腔内见一直径约3cm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清晰(图1),其位置随…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石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食管石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15例胃、食管石症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2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胃石症的X线表现为胃內移动性充盈缺损影,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单发居多。充盈缺损块影表面可见条状、斑片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阴影,边缘呈锯齿状;透视下钡浆呈分流状,通过胃的两侧清楚地勾画出胃石的轮廓。CT检查胃石密度不均,表面毛糙呈颗粒状,居于管腔中央与管壁无粘连。结论胃、食管石症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真分析总结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54例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有如下的X线表现:①局限性粘膜皱襞紊乱,不连贯,虚线状或静脉曲张状。②粘膜聚拢,形成浅而小的龛;有时仅仅表现为局部钡滞留。③突入腔内的小充盈缺损。 误诊“早期食管癌”24例。其中18例是由于照片质量欠佳或钡涂布不好。其次是将生理性狭窄误作病理性。文章也简述了其它少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5 6岁。咳嗽、胸痛、胸闷 1月余伴进食时呛咳 1周 ,自感吞咽阻塞。体检无特殊发现。X线钡餐检查 :位于食管中段主动脉弓下约 5 .0cm处 ,见食管前侧壁一长 4.5cm不规则向腔内突起的充盈缺损 ,周围粘膜皱襞清晰、规则 ,其对侧壁柔软 ,胃及十二指肠正常 (附图 )。X线诊断 :食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胃镜所见 :相当于食管中段(距门齿 2 5 .0cm处 ) ,见 5 .0cm× 3 .0cm大小表面迂曲的隆起物 ,光滑 ,呈紫色 ,无蒂。诊断为食管血管瘤。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讨论 食管的良性肿瘤较少见 ,以食管平滑肌瘤为多 ,食管血管瘤罕见。…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15例,包括平滑肿瘤11例,平滑肌肉瘤4例,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3例边缘呈“屋檐征”,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5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4例胃平滑肿瘤(4/7)有“桥”形皱襞形成,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例回盲部血吸虫肉芽肿,其中1例癌变。其影像学表现:(1)大小不等,边缘光滑,凸入腔内较深的息肉样充盈缺损.(2)息肉样充盈缺损的颗粒之间被挤压聚集的条索状粘膜纹。(3)回肠末端受累时粘膜粗乱或/和息肉样充盈缺损,无粘膜破坏是与癌肿鉴别的重要征象。充盈缺损周围粘膜增粗在鉴别诊断中也有参考。钡剂灌肠结合CT扫描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经该院确诊的25例PGIL患者的CT图像、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CT对PGIL诊断结果:14例胃部病例中,10例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均匀增厚,2例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呈结节样、息肉状改变,局部可见浅表样溃疡;11例肠道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造影显示:11例胃部病例中5例表现为弥漫性多发小结节样或肿块样充盈缺损,2例仅表现为黏膜皱襞不同程度的变平、增宽或破坏消失;6例肠道病例中,4例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或截断。内镜检查:13例胃部病例中,溃疡型5例,肿块型3例;5例肠道病例中,4例表现为黏膜皱襞增厚,不规则隆起,结节样或广泛糜烂或不规则溃疡。结论 CT、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对诊断PGIL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应结合各种检查特点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胃肠造影动态检查技术在霉菌性食管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霉菌性食管炎的数字化X线表现。方法对126例患者采用数字胃肠造影的多相位连续摄片动态检查技术观察食管的充盈、蠕动、粘膜皱襞和排空功能;并根据病变范围和有无溃疡形成,分析X线表现。结果126例霉菌性食管炎的X线表现是轻度27例,仅累及食管一段,可见由假膜斑块形成的小的薄壁的充盈缺损,是最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常被误认为是气泡;局部粘膜可增粗、紊乱,管壁柔软,蠕动无减弱;中度62例,累及食管中上段或中下段或全长,可见分泌液,并见絮状物影和多发大小不一的薄壁的充盈缺损,粘液增粗、紊乱、扭曲,可呈结节样、卵石样或圆形改变,无溃疡形成;管壁柔软,可见痉挛波;重度37例,累及食管全长,食管分泌液多,絮状物影明显,可见多发的线条状或不规则的斑块样充盈缺损,其边界稀疏,并且有明显纵向趋势;粘膜明显增粗、紊乱、扭曲,呈结节样、卵石样或圆形改变;可见溃疡形成,其形态不一,较细小;蠕动减弱,排空差,有痉挛波,可有管腔狭窄,但管壁柔软,无僵硬。结论数字化连续摄片这一动态检查技术可提高对霉菌性食管炎数字化X线表现的认识,减少食管钡餐检查时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现报道我院1例,并复习国内近年报道的7例,对其X线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病例患者女 60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钡餐食管造影见食管中下段有长约4cm的食管扩张,腔内呈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影,管壁未见破坏,粘膜连续性中断,X线印象为“食管中段平滑肌瘤”.食管镜检示:距  相似文献   

19.
男,50岁,3年前曾因下咽梗噎感和食后胸骨后疼痛来我院就诊.体检正常.食管钡餐检查诊断为:食管憩室(未摄片).近3月因进行性咽下困难和咽下疼痛再次来我院就诊.体检:消瘦,贫血,营养不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段左前壁见一狭颈憩室,其上部边缘及颈部上缘不规则充盈缺损影,憩室内钡剂残留,排空不良,憩室开口上下方见一长约6.0 cm的不规则管腔狭窄和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局部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蠕动消失(图1).X线诊断:食管憩室并发食管癌.  相似文献   

20.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5岁。饭后呃逆 2月 ,进食困难 1月。食管钡餐检查 :食管、胸中段可见 15cm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 ,粘膜破坏中断 ,表面呈颗粒样 ,钡剂通过明显受阻 ,但透视下病变食管尚能部分扩张。X线诊断 :食管癌肉瘤 (图 1)。CT检查 :食管腔内见软组织肿物 ,轻度均匀强化 ,肿块与管壁分界清楚 ,少部分有粘连 ,似腔内息肉状 (图 2 ) ,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 :结合X线钡餐检查 ,考虑为食管癌肉瘤。食管镜检查 :食管中段有一肿物突向腔内 ,表面不光滑 ,颜色灰暗。活检病理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所见 :病变食管长 16cm ,粗 5cm。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