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回顾性病例一对照研究表明自开始用 OC 以来,OC 伴有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968年开始进行了三个大规模流行病学人群前瞻性调查:英国皇家学院开业医师学会(RCGP),英国牛津家庭计划生育协会和美国 WalnntCreek 避孕药研究中心进行了调查研究,RCGP 发现二个亚组妇女(>45岁妇女和>35岁的吸烟者)服 OC 后由于心肌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心血管病死率显著增加,而 OC 使用者中,心肌梗塞很可能是血栓性的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英国牛津家庭计划生育协会最近报告指出 OC 与血栓栓塞间的联系限于此组用 OC 者,与 OC 使用期限无关,含雌激素50μg 以下的 OC,其发生率较低,只限于此组用含雌激素≥50μg 的 OC 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Gestoden 是最近合成的一种孕激素,有强抗雌激素活性,是迄今唯一有抗醛固酮活性的孕激素,其活性约为天然孕酮的60%。此外,它具强孕  相似文献   

2.
60年代初期口服避孕药(OC)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从60年代后期就开始报告OC可以产生高血压的问题,80年代对此又进行了全面估价。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该问题受到心血管和计划生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OC是否导致高血压?:据报告OC致高血压发生率17%,平均为4~5%。一个涉及8万妇女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认为:所有服用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COC)6个月以上都将引起血压升高。服OC 5年后, 在用药前血压正常的妇女中,收缩压平均升高12.3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8mmHg,这不是一种罕见的特异质反应,而是服含雌激素OC超过半年的妇女中所共有的用药反  相似文献   

3.
口服避孕药与动脉血压升高的关系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彭与  卫开斌 《中国妇幼保健》1995,10(4):242-243,253
观察25名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的血压和血浆心钠素(ANF)变化,血压增高者服药时间明显长于血压正常者(P<0.05),但血压与服药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血压增高者ANF明显增高(P<0.01),且服药者血压与血浆ANF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1),提示口服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与服药时间有一定关系,血压增高的程度不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口服避孕药后的血压升高属高ANF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C)暴露、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及二者联合作用与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江苏省太仓和如东两地选择621例女性高血压病例和621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相关体格检查,采集静脉血后,用RFLP-PCR法检测AGT基因的5种基因型。结果: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随OC累积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使用OC≥15年的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AG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OC使用时间分析,除C-532T基因型携带者外,携带其他4种基因型的妇女使用OC≥15年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结论:使用OC≥15年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使用OC≥15年与AGT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可能使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OC)与子宫肌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13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现患病例,按照1∶1比例匹配对照,使用统一的问卷、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子宫肌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从未使用OC者比较,当前使用OC的育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略有升高(调整OR=1.80,95% CI:1.19~2.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子宫肌瘤发生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当前使用OC(OR=1.73,95% CI:1.13~2.65)、体质量指数≥25 kg/m2(OR=1.35, 95% CI:1.02~1.78)。结论:当前使用OC、体质量指数≥25 kg/m2可能升高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影响妇女子宫肌瘤的其他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口服避孕药和妇女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妇女口服避孕药(OC)的使用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太仓和如东两地区选择665例高血压病例和665例非高血压对照,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的方式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随着OC累积使用时间的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也逐渐增加,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趋势性检验P=0.0001)。调整年龄和地区因素后,当前和既往使用OC≥15年的妇女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P=0.0196,P=0.00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和OC累积使用时间升高均显著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太仓和如东地区服用OC的妇女对高血压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结论:累积使用OC≥15年显著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影响血压变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对598名40~54岁更年期妇女的血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同年龄绝经者的血脂高于未绝经者,且高脂血症患病率在同年龄组随绝经前→绝经→绝经后逐渐增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绝经对甘油三酯有独立影响,总胆固醇升高与雌二醇下降及雌二醇/孕酮比例失调有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能与睾酮升高有关,而甘油三酯与更年期妇女性激素变化无明显关联。本研究还发现,肥胖综合指数对更年期妇女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较体重指数敏感。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10名有妊娠糖尿病史(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妇女于产后服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后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并以8名健康妇女作对照。所有对象均系产后6个月以上,年龄为35岁以上,体重、血压正常,在参与研究的3个月内未用激素类药物。OC内含雌二醇30μg和左旋18-甲基炔诺酮150μg,每周期给药3周,停药1周。用药前及服药2、6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葡萄朊含量,同时记录体重和血压。结果表明用OC前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值低于正常,血葡萄朊值二组间无差异,用OC后二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葡萄朊值均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口服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一些研究已确定口服避孕药(OC)应用与脂质及脂蛋白水平变化有关,但很少有足够病例数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OC制剂。本随机试验在年轻、健康的妇女使用OC前、后3及6个月时检查血脂、载脂蛋白B、A_1及脂蛋白。研究对象的条件为18~35岁,月经周期规律,无服OC禁忌症,无明显内分泌、血液、代谢病,6个月内无妊娠哺乳史及使用OC或性激素史,无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妇女口服避孕药(OC)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调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史、避孕方法应用和副作用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相关健康检查。结果:江苏省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4.01%,当前使用OC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5.63%。与从未使用OC组相比,当前使用OC组发生子宫肌瘤的RR为1.60(95%CI 1.24~2.06),既往使用OC组的RR为1.35(95%CI 1.11~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年龄、体重指数(BMI)、当前使用OC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结论:40岁以上、BMI≥25kg/m2、当前使用OC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略有升高,影响子宫肌瘤的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前曾有一些口服避孕药(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OC可使服药妇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但这些研究中所用OC大多含雌激素50μg以上,近年来含低剂量雌激素的OC的使用增多,为此作者研究了含低剂量雌激素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12名妇女自愿参与本研究,她们的年龄为22.5±1.0岁(18~30岁),平均产次为0.2±0.1(0~2)。所有对象均系产后8周以上或停用甾体避孕药3个月以上。服OC前于周期第18~20天作口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牛津计划生育门诊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避孕方法的相关性,采用非随机群体研究方法,随访1968~1974年英格兰和苏格兰17032名,25~39岁已婚,并用口服避孕药(OC)、宫内节育器(IUD)和隔膜避孕的白人妇女。结果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0~44岁(P<0.001),与生育次数、社会阶层、吸烟肥胖等无关。OC妇女,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以前关于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对心血管疾病代谢性危险指标影响的横断面调查材料,分析OC能否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代谢性指标和血压的影响。 选择18~45岁妇女,无肥胖症,不服其它药,以往无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OC组选择服用当前药物3个月以上者,包括左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OC)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间有无关系,作者对123名服OC妇女进行了研究。其年龄为16~35岁(平均25.5岁),其中103名(84%)是经产妇,服OC的时间为6~144个月(平均25.8个月)。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6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80或100μg;B组52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50μg,C组35名妇女,所服OC中含雌激素20或30μg。所有研究对象于服药周期第5~20天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hPRL),hPRL的正常值为2.2~20.0ng/ml。测定结果表明:85名妇女(69.1%)为正常范围,其余38名(30.9%)妇女的血清hPRL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21.1%为轻度升高(20~40ng/ml),5.7%为中度升高(41~60ng/  相似文献   

15.
北京育龄妇女应用复合口服避孕药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北京地区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OC)与脑血管疾病(CVA)的关系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CVA148例和444例(1:3)年龄配对的对照病例;进行包括使用OC等15个有关变量的资料收集。两组妇女以使用18甲短效片(滴丸)为主;与从未使用OC的对照组比较,CVA病例组妇女现在使用OC的粗OR值为2.21(95%C.IO.94,5.18);与现在未使用OC(从未使用+过去使用)对照组相比,CVA组现在使用OC的OR值为1.90(0.87,4.12);校正后的OR值(既往高血压史)为1.78(1.4,4.9)。连续使用OC时间达24月以上显示出与CVA较明显的联系,OR值为2.01(1.12,3.60);现在使用OC与既往有高血压史(服OC前)共存时更增加CVA的危险。过去使用OC的粗OR值为1.50(0.99,2.70);过去服用OC在停用OC后3~12月与CVA的危险仍有联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高血压史、有CVA家族史、现患高血压和现在使用OC与CVA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告诫既往有高血压史的妇女避免使用OC和定期监测使用OC期间妇女的血压是防止高危妇女发生CVA危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清晨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疾病,遗传因素占30%~50%。肥胖、久坐和饮食摄盐过多者容易发生高血压。清晨高血压与人们清晨苏醒后的交感神经兴奋和体位、活动有关。老年人清晨苏醒后在床上不活动,血压一般不会升高,若清醒后就起床活动,血压会随之增高,而中年人清晨血压是逐渐升高的,一般不会出现清晨高峰。亚洲人的清晨血压比欧洲人明显增高。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早9点心肌梗死的发生比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7.
对1987年6月至1989年6月联邦德国用含炔雌醇30μg+gestodene(一种19去甲睾酮衍生物)75μg的复合型口服避孕药(OC)的多中心试验结果进行报道。研究包括95906名育龄妇女(523477个周期),其中53.9%(2507峨4个周期)为首次使用OC(始用组),4G.z%(2d273s个周期)为曾用含炔雌醇+各种孕激素的OC后改用本药(改用组)。大部分妇女(81.6%)服药6个周期。共17688例' (18.4%)停药者中10.8%为非医学原因,7.5%为不能接受的副反应。改用组中37。2%妇女对曾用过的OC有不能接受的副反应,但对现用OC80.2%认为  相似文献   

18.
一、危险性的估计口服避孕药(OC)最严重的危险是血管意外。大规模调查结果,每千名用OC 妇女每年平均有1人发生血管病,5000人中每年有1人死亡。健康妇女用OC后,出现不能用产科、外科或内科的原因解释的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四肢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上述部位的血管病在年轻妇女中本来不多见,用OC后极罕见的肠系膜动脉和肝上静脉血栓形成也有所见。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妇女相当多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浮肿、血压增高、尿蛋白阳性。轻者可仪表现为浮肿或血压升高,重者可血压显著升高,导致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子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妊娠高血压在高龄初产妇中尤为多见。过去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倾向者易发生妊娠高血压,母亲及姐妹中有过妊娠高血压者发病率也明显高。 用药:对妊娠高血压,以往医生总是主张让病人限制食盐,使用双氢克尿噻类利尿剂,以利尿消肿降低血压。近年来研究对这些治疗措施提出了异议。研究结果表明:妊娠高血压时,因渗出大量的  相似文献   

20.
口服避孕药(OC)显著的副作用之一是发生高血压。以往的研究主要在正常妇女中进行,本报导观察低剂量 OC 对既往有高血压史妇女血压的影响。61例既往有高血压史的妇女(高危组),连续服用低剂量 OC(含炔诺酮0.4mg 和乙炔雌二醇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